李倩
- 作品数:29 被引量:122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率减速力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预警研究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值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预警作用.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35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和4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心率减速力(DC)值和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1年内的猝死预警分析.结果 35例DCM心力衰竭患者DC值≥4.5 ms,1年内死亡率为5.71%,DC值2.6~4.4 ms死亡率为20.00%,DC值≤2.5 ms死亡率为34.28%,DC值≥4.5 ms的患者与DC值2.6~4.4 ms和≤2.5 ms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名健康人(对照组)心率减速力各值中无死亡病例.心率加速力值≤-7.0 ms,除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组1年死亡率为2.85%外,余均无死亡.结论 心率减速力值测定能定量、单独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高危人群筛选与猝死预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杜国伟黄佐贵李厚荣殷波李倩李潇华余华金海燕向娟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猝死
- 心率减速力和心功能与老年心律失常的预后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值和心功能指标对老年糖尿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的预后。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98例老年糖尿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观察组)和98例老年人糖尿病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对照组)的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减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两组各指标与1年病死率:98例糖尿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中LVEF值60.60%的患者病死率为4.08%,LVEF%值28.60%的患者病死率为9.18%,DC值≥4.5ms的病死率为2.04%,DC值2.6~4.4ms为4.08%,DC值≤2.5ms为9.18%,LVEF值44.60%的患者与LVEF值28.60%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值≥4.5ms的患者与DC值2.6~4.4ms和≤2.5ms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和p<0.01。糖尿病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的LVEF%和DC各值p>0.05;病死率分别为1.02%、2.04%、1.02%、2.04%、3.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功能指标结合心率减速力值能定量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老年糖尿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苏小琴黄佐贵殷波庞小华石伟杜国伟何滟李潇华李倩余华
- 关键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心功能和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预后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减速力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和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率减速力、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100例AMI心力衰竭患者1支病变30例、2支病变55例、3支病变15例;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支病变60例、2支病变35例、3支病变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死亡: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66.4 mm、LVEF 26.0%、FS 14.4%、DC≥4.5 ms 3例(3.00%); LVIDD 68.2 mm、LVEF 24.6%、FS 12.8%、DC2.6~4.4 ms 8例(8.00%);LVIDD 69.8 mm、LVEF 22.8%、FS 11.4%、DC≤2.5 ms 15例(15.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 47.0 mm、LVEF 50.4%、FS 26.8%、DC 2.6~4.4 ms 2例(2.00%);LVIDD 47.2 mm、LVEF 48.8%、FS 24.6%、DC 2.6 ms 3例(3.00%),P<0.05.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 68.2 mm、LVEF24.6%、FS 12.8%、AC≤-8.0 ms2例(2.00%);LVIDD 69.8 mm、LVEF 22.8%、FS 11.4%、AC≤-7.0 ms 3例(3.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 47.2 mm、LVEF 48.8%、FS 24.6%、AC≤-7.0ms 1例(1.00%),余均无死亡病例.AMI心力衰竭患者组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比较,P<0.05.结论 心功能指标结合心率减速力值能定量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何滟黄佐贵杜国伟李厚荣殷波李倩李潇华余华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
-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45例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和45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电除颤、电复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及相关药物救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救治后24 h成功率分别为77.77%、100%,2周内存活率分别为66.66%、88.88%,1年内存活率分别57.77%、84.4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很高,对该类患者应立即采取电除颤器、电复律及相关药物救治措施,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 余华黄佐贵李潇华杜国伟李厚荣殷波李倩金海燕向娟郭敏冉亮潘楠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电风暴预后的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电风暴患者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室电风暴患者及心肺复苏中交感风暴患者的预后对比分析。方法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电风暴患者组与15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室电风暴患者组及10例心肺复苏中交感风暴患者组接受电除颤、电复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及相关药物救治的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5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电风暴患者组、15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室电风暴患者组及10例心肺复苏中交感风暴患者组接受救治后24 h成功率分别为62.85%、66.66%、60.00%,前者与后两者比较,P>0.05;2周内存活率分别为48.57%、46.66%、50.00%,前者与后两者比较,P>0.05;1年内存活率三者分别为31.42%、33.33%、30.00%,前者与后两者比较,P>0.05。3组中有8例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后1年内均存活。结论心室电风暴患者的存活率较低,病死率很高,对该类患者应立即采取电除颤器、电复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及相关药物救治措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 黄佐贵杜国伟殷波金海燕李倩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电风暴预后
- 窦性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213例急性心肌梗死≤3周的窦性心律患者入选,超声心动描记术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4h动态心电图测定HRT指标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比较心源性死亡组与生存组各指标的差异;分析心率震荡指标与SDNN和LVEF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来衡量TO、TS、SDNN和LVEF对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平均随访206个月,剔除13例非心源性死亡病例,心源性死亡组36例,生存组164例,两组间TS与T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NN与TS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O.447,P〈0.01);LVEF与TS(r=0.93)和TO(r=0.85)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均P〈0.01);ROC曲线下面积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为TS〉LVEF〉SDNN。结论HRT参数TS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其预测价值高于传统的预测因子SDNN和LVEF。
- 李厚荣何娟杜国伟李倩殷波黄佐贵向娟金海燕史旭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率震荡心源性死亡
- QRS波时限、EF值与AMI心衰患者预后的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和EF%与AMI心衰者心脏猝死的预后分析。方法应用1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QRS波时限变化值和超声测算LVEF%值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组(观察组)和8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组(对照组)进行预后分析。结果QRS时限延长值≥110sm、LVEF%值≤30%的80例AMI心力衰竭患者组(观察组)1年内的病死率为18.75%,8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对照组)1年内的病死率为2.50%,两组比较p<0.01;QRS时限值<110sm、LVEF%值≥40%的80例观察组的1年内病死率为5.00%,80例对照组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组内的病死率比较:观察组组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组内的病死率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QRS波时间延长和LVEF%降低的病死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QRS波时间延长变化和LVEF%降低对AMI心衰患者具有很强预警价值。
- 金海燕黄佐贵杜国伟石伟李倩李潇华殷波庞小华向娟文丹潘楠郭敏
- 关键词:QRS波时限
-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心电学科简介
- 2014年
- 一、学科概况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心电学专业于1994年10月至2005年3月期间,先后与超声、脑电、胃镜检查、高压氧治疗专业组建成功能检查科。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各专业学科建设水平迅速提升,就诊患者的数量大幅增加,2005年3月功能科按专业分科正式成立心电学科至今。科室下设五个专业组:远程心电网络、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检测中心;智能式冠心病检测组;心脏电生理检测及介入诊治组;多功能心电工作站检查组(包括静息12 LECG,VCG,FCG,HFCG,心房、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心率震荡等检测项目);无创性心功监测组(动脉硬化、直立倾斜试验)。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
- 李厚荣杜国伟李倩向娟殷波金海燕黄佐贵郭敏冉亮潘楠
- 关键词:动态血压检测专业学科建设学科简介电生理检测心率震荡介入诊治
-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心律正常与异常诊断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对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心律正常与起搏器心律异常诊断的分析。方法将180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正常起搏心律和60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异常起搏心律的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起搏心律正常。60例起搏器起搏心律异常中:起搏功能异常20例(33.33%),起搏器功能改变18例(30.00%),起搏介导心动过速22(36.66%),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80例起搏心律正常100%,与起搏心律异常组比较,P<0.01。结论植入起搏器后起搏心律正常和起搏心律异常的正确诊断对接受植入起搏器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黄佐贵杜国伟殷波金海燕李倩
- 关键词:起搏器起搏心律
- 208例脉搏波速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脉搏波速度(PW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PWV测量、血液生化检查、病史采集等,分析PW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年龄、PWV是显著性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最大狭窄程度分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PWV有显著性差异(P<0.05)。按PWV值≤1400 cm/s和>1400 cm/s分组,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V>1400 cm/s组的患者既往多数有高血压病史,3支血管病变在PWV>1400 cm/s组中显著增高(P<0.05)。冠状动脉无病变者在PWV≤1400 cm/s组中显著性增多。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与未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的PWV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V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它可作为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的评估和冠状动脉严重程度识别的独立因素。
- 李厚荣杜国伟殷波李倩
- 关键词:脉搏波速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