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勇

作品数:17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2篇地震
  • 5篇台网
  • 5篇台站
  • 5篇测震
  • 4篇测震台网
  • 3篇地震定位
  • 2篇地震台
  • 2篇地震台站
  • 2篇余震
  • 2篇震源
  • 2篇震中
  • 2篇速报
  • 2篇台网中心
  • 2篇汶川地震
  • 2篇红外
  • 1篇低损耗
  • 1篇地动噪声
  • 1篇地壳
  • 1篇地壳速度
  • 1篇地震编目

机构

  • 17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7篇管勇
  • 4篇吴朋
  • 4篇马付红
  • 3篇王宇航
  • 3篇蔡一川
  • 3篇蒋波
  • 3篇唐淋
  • 2篇王登伟
  • 2篇路茜
  • 2篇黄春梅
  • 2篇张铁宝
  • 2篇傅莺
  • 2篇史丙新
  • 2篇李兴泉
  • 1篇代宽宏
  • 1篇李红谊
  • 1篇王翠芳
  • 1篇刘江
  • 1篇孔军
  • 1篇亢川川

传媒

  • 8篇四川地震
  • 5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4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测震台网中心机房空调稳定运行影响
2015年
中心系统是四川测震台网运行核心,关系到台网速报、编目、维修、网络监控、信息报送以及数据服务等工作的正常开展。机房信息交换正常运转离不开恒温数据机房。IT硬件(对温度变化敏感)产生集中热负荷,严重时导致设备停机中断,造成台网中心系统瘫痪。中心机房必须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在以往工作中,关注点往往集中在硬件和软件上,而忽视空调的重要性。
管勇
关键词:巡检
低损耗电池选择转换器的研制
2021年
四川省8大水系流域分布着169个水库地震台站,多地处高山峡谷,在春天和冬天常常连续几个月都是雨雾天气,日照稀少,台站运行的突出问题是电源短缺。提出用电池选择转换器解决地震台站缺电问题。电池选择转换器无现成品购买,需根据地震台站供电的实际情况自行研制。本文详细介绍了电池选择转换器的研制方案、研制原理、器件选型、实验效果,以及在小店子地震台站的应用和今后的推广应用价值。
王翠芳李兴泉庄园旭管勇
关键词:水库地震台站供电
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M_(S)≥7.0地震卫星红外辐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2008年以来,在中国青藏高原腹地的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接连发生了2008年四川汶川8.0级、2013年四川芦山7.0级、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以及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本文基于MODIS卫星红外数据,利用平滑方法提取了2004年4月—2022年2月(近18年)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的红外亮温均值时间序列低频信息,分析了汶川8.0级、芦山7.0级、九寨沟7.0级以及玛多7.4级地震前后红外辐射低频信息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4次大地震前后红外辐射变化具有以下共性特征:(1)大地震前,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整体辐射值处于增强阶段,地震后,辐射值转为减弱阶段.这与弹性变形阶段岩石应力加载升温、卸载降温过程类似;(2)在4次大地震前的辐射增强阶段,辐射值均出现了大幅度的超2倍标准差辐射增强异常,这对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的7级以上地震具有一定的预警意义.这些共性特征有助于设计一个合适的技术方案来跟踪判断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7级以上大地震的危险性.
张铁宝杨星路茜龙锋管勇
关键词:汶川地震MODIS
基于短周期密集台阵的北川地区浅层地壳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北川地区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的中北段,2008年M_(S)8.0汶川地震发震断裂(映秀—北川断裂)穿北川老县城而过,对当地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除北川老县城以外,北川县内多处为汶川地震极震区,汶川地震摧毁了县内多个镇落.本研究在北川地区布设了由242台短周期地震仪组成的一条一维长测线和一个小孔径的二维面状密集台阵,进行了22天的连续记录.利用这些数据分别开展了背景噪声层析成像和水平垂直向谱比法(HVSR)研究,最终得到了北川地区浅层地壳结构.首先我们从背景噪声连续数据中提取了0.1~1 Hz的瑞利面波信号,然后反演得到了研究区的三维浅层横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三个低速区,其中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附近存在深约2 km的低速区.同时我们提取了各台站的HVSR曲线,结果显示位于地表破裂带附近的台站HVSR曲线具有双峰特征,而远离地表破裂带台站的HVSR曲线总体呈现单峰特征,研究区沉积层最厚可达200 m.
陈辛平李红谊张玉婷黄雅芬葛慧颖卫志杰管勇
关键词:背景噪声HVSR
泸定M_(S)6.8地震卫星红外辐射异常
2023年
1研究背景将卫星遥感红外资料应用于地震监测,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后续国内外学者陆续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涡度、RST、ZS、距平和功率谱等异常提取方法,取得了大量震例和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张元生等,2002;Tramutoli et al,2005;Ouzounov et al,2007;Freund,2011;Jing et al,2022)。张铁宝等(2016)研究表明,川滇块体东边界带强震前,川滇块体存在显著的超阈值辐射增强异常。利用该地区通过震例总结得到的红外辐射异常特征,持续对川滇块体红外辐射进行了多年跟踪,在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前,川滇块体又再次出现了类似的异常变化。泸定地震发生在川滇块体东边界的鲜水河断裂带磨西段。本研究主要分析泸定地震前红外辐射的异常变化。
张铁宝路茜杨星王玮铭管勇
关键词:川滇块体
四川省地震超快速报系统试运行评估
2020年
2016年,四川测震台网部署JOPENS地震超快速报系统。2017年3月20日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统计分析产出的地震数据,发现震级、震中位置等出现偏差,并存在漏报、误报等现象。选取地震的第1次和最后1次自动定位结果,与传统的人工速报和地震编目定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地震超快速报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效性。结果表明:地震超快速报系统总体运行稳定,定位精度低于人工速报,速度和精确度与地震台站分布密切相关;与传统的人工速报相比,超快自动速报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可在地震发生后几秒至几十秒内自动确定地震三要素,地震定位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满足超快速报要求。
管勇王宇航史丙新蔡一川吴朋黄春梅
关键词:地震编目
四川地区一维地壳速度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本文以四川地震台网2009~2014年的编目报告为基础,选择定位精度为1且记录台站数大于30的地震,筛选去除其中因定位深度误差或者空隙角偏大而造成的异常结果,验证了数据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优选出47个地震,对其重新判读,结合折合走时调整以及Hyposat批处理方法,得到了适应四川地区地震的平均速度模型;并利用人工爆破事件、PTD方法的地震定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使用不同模型时的结果差异。
王宇航唐淋黄春梅傅莺蒋波管勇
地震台站空隙角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四川测震台网记录的芦山余震资料,选取20个M≥2.5地震,以Loc3D(川滇)定位方法定位结果为标准。采用MSDP中常用定位方法(HypoSAT、HYP2000、LocSAT、单纯型),在人为增减台站情况下,使得台站空隙角在25°—320°范围内任意变化,采用相同震相和相同台站对选定的地震事件进行定位,并对定位结果与标准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震中位置在台站空隙角25°—130°任意变化时,4种定位方法效果较好,差别不大;在空隙角达到130°时,震中位移具有随着空隙角增大而逐步变大趋势;在空隙角达到190°时,单纯型法震中位移明显加大,出现随机突跳现象。总体而言,LocSAT法定位效果较好,平均震中位移2.6 km,HYP2000法平均震中位移2.8 km,HypoSAT平均震中位移4.1 km,单纯型定位效果较差,平均震中位移10.3 km。
管勇吴朋马付红
关键词:测震台网地震定位
提高地方地震台网地震速报水平初探
2004年
总结了西昌遥测地震台网地震速报处理技术经验,针对地方台网地震速报中常出现的地震参数误差提出了改进思路。
王登伟管勇马付红
川32井动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及其机理
2024年
为找到导致同一井孔在不同地震中表现出不同同震响应现象的原因,以西昌川32井2009年8月至2021年12月动水位数字化分钟值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川32井动水位对不同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结果发现:①川32井对不同地震表现出不同的同震响应能力;②水震波形态以振荡型为主,少数为阶变、脉冲、复合型;③不同地震同震响应开始时间、同震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④水位变幅与震级和井震距的关系表明,水震波变幅与震级呈正相关,与井震距的对数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在不同地震中,导致同一井孔所呈现出复杂同震响应现象的原因可能为:本地区局部静态应力和动态应力的变化,以及井孔结构、固有频率、水动力条件、地下水类型、水文条件等共同作用。
马付红杨志鹏管勇陈秀清蒋川陈光容何昶彬文朗
关键词:动水位水震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