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云春

作品数:18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结肠
  • 6篇肠癌
  • 5篇增殖
  • 5篇微小RNA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迁移
  • 4篇肿瘤
  • 4篇结肠炎
  • 4篇结直肠
  • 4篇结直肠癌
  • 4篇溃疡
  • 4篇溃疡性
  • 4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细胞增殖
  • 2篇预后
  • 2篇四逆
  • 2篇四逆散
  • 2篇左金丸

机构

  • 16篇三峡大学第一...
  • 4篇武汉大学
  • 3篇三峡大学
  • 1篇三峡大学仁和...

作者

  • 17篇罗云春
  • 9篇易文
  • 8篇姚宇宙
  • 4篇朱妮
  • 3篇石孟琼
  • 3篇胡汉卿
  • 3篇常敏
  • 3篇尹龙
  • 3篇许俊
  • 3篇覃鹏飞
  • 2篇谭超
  • 2篇邓为
  • 1篇罗和生
  • 1篇刘志苏
  • 1篇钱群
  • 1篇刘英
  • 1篇胡军
  • 1篇陈继武
  • 1篇陈置丰
  • 1篇杨振华

传媒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巴楚医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2009年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NF-κB激活及MIF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研究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NF-κB激活及MIF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小鼠,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UC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四逆散(1.0、2.0 g/kg)组和柳氮磺吡啶肠溶片(0.1 g/kg)阳性对照组,灌胃给药1次/d,连续3 w,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IL-4、IL-10含量;取结肠,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结肠组织学评分(HS)和形态学分析;实时定量PCR检测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对应的受体CD74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磷酸化核因子抑制蛋白-κB(p IκB-α)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四逆散(1.0、2.0g/kg)可显著改善UC模型小鼠的一般状况及DAI、CMDI和HS评分,降低血清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及结肠组织中MIF、CD74 mRNA及p IκB-α、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抗炎因子IL-4、IL-10的含量,减轻促炎因子对结肠黏膜造成损伤。结论:四逆散对TNBS诱导的小鼠UC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IF、CD74表达和IκB-α的磷酸化,进而抑制NF-κB的活化及纠正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密切相关。
易文覃慧林石孟琼常敏邓为尹龙罗云春
关键词:四逆散溃疡性结肠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细胞因子
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炎性反应因子与肠黏膜修复作用的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炎性反应因子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每日灌胃给予溃结方治疗,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UC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6、TNF-α及抗炎因子IL-10、IL-4的水平,肉眼观察大鼠结肠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测定结肠组织中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溃结方可显著降低UC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同时升高抗炎因子IL-10、IL-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结方可明显降低UC大鼠结肠DAI及CMDI评分(P<0.05),同时溃结方可减少结肠组织中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结论:溃结方可调节UC大鼠体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平衡,减缓炎性反应,改善UC大鼠结肠溃疡损伤,可能的机制是与其减少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相关。
罗云春易文姚宇宙朱妮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溃结方炎性反应JAK2/STAT3信号通路
微小RNA-20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203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miR-203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表达,根据细胞转染不同的片段,分别将结直肠癌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miR-203模拟物组和miR-203抑制物组。Transwell法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iR-203对结直肠癌细胞株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噻唑蓝(MTT)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黏附能力。结果miR-203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表达均显著下调。miR-203模拟物组细胞的侵袭数为(45.9±6.5)个,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miR-203模拟物组的细胞迁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3),细胞黏附实验表明miR-203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黏附能力。结论miR-203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过表达miR-203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
李茶香罗云春胡汉卿
关键词:结直肠癌迁移
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溶液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溶液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疗效。方法:收治结肠镜检查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磷酸钠治疗,试验组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服药期间的排便情况、清洗效果、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清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液进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肠道清晰度更高,不良反应较小。
罗云春
关键词:聚乙二醇电解质结肠镜肠道准备
微小RNA-15b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5b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和正常结直肠细胞中mRNA的表达水平;构建pMIR-Report-转移抑制因子(MTSS1)及pMIR-Report-MTSS1 mut重组质粒,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15b与MTSS1之间的靶向关系;在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转染miR-15b抑制剂和miR-15b mimics,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周期,P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TSS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miR-15b在结直肠细胞中表达上调,MTSS1 mRNA表达下调;miR-15b能靶向抑制MTSS1的表达;miR-15b可促进HCT116细胞增殖,抑制miR-15b能抑制HCT116细胞增殖。转染miR-15b抑制剂后,MTSS1 mRNA的表达水平(2.532±0.190)明显升高,转染miR-15b mimics后MTSS1 mRNA表达水平(0.447±0.065)明显降低,与阴性对照组(1.107±0.08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1),同时抑制miR-15b能够上调MTSS1水平。结论miR-15b通过靶向下调MTSS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抑制miR-15b可上调MTSS1的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罗云春许俊姚宇宙朱妮
关键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数量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和预后意义。 方法运用基于纳米芯片技术检测86例GIST患者外周血中的CTCs,并用免疫化学荧光染色法确认捕获的CTCs。用Kaplan-Meier法评估在GIST患者累积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 结果在44例GIST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CTCs,CTCs阳性率为51.2%,CTCs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核分裂计数及危险度等明显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瘤细胞形态、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等无明显相关。CTCs阴性患者与阳性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52.76±3.48)、(45.39±2.7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CTCs阳性患者死亡风险比(HR)为CTCs阴性患者的2.362倍[95%置信区间(CI):1.467~4.529;P=0.023]。 结论CTCs与GIST患者肿瘤大小、核分裂计数及危险度等有关,检测CTCs有利于更精确地评估病情,CTCs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李茶香罗和生罗云春胡汉卿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循环肿瘤细胞
左金丸阻断溃疡性结肠炎小鼠NF-κB激活MIF、TNF-α及IL-1β、IL-6表达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研究左金丸阻断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核因子-κB(NF-κB)激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2.4.6-三硝基苯磺酸复制UC模型,用左金丸水煎液(3.0和6.0g/kg)和柳氮磺吡啶肠溶片(0.1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周,观察实验小鼠一般状况。3周后检测,眼球取血,进行血液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分析;取结肠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实时定量PCR检测结肠组织中MIF及对应的受体CD74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左金丸(3.0和6.0g/kg)和柳氮磺吡啶肠溶片(0.1g/kg)可显著改善UC模型小鼠的一般状况,降低血液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及结肠组织中MIF、CD74和NF-κBp65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减轻促炎因子对结肠造成的损伤,其中以左金丸6.0g/kg剂量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结论:左金丸对UC结肠中各细胞因子的表达具有重要的抑制效应,阻断NF-κB信号通路可能对于UC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易文陈置丰石孟琼常敏邓为罗云春姚宇宙陈继武尹龙
关键词:左金丸溃疡性结肠炎促炎因子
长链非编码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物调控微小RNA-335对胃癌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物(XIST)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自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胃癌患者42例,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XIST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分析XIST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qPCR检测XIST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转染小干扰RNA(si-XIST)敲低XIST在胃癌细胞SGC-7901和AGS中的表达,分别将胃癌细胞分为si-XIST组和si-NC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验证XIST与微小RNA(miR)-335的靶向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XIST在胃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1.86±0.2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0.98±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胃癌细胞系中XIST的相对表达显著上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样本中XIST的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敲低XIST表达可显著降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XIST可负向调控miR-335的表达。结论lncRNA XIST可负向调控miR-335的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许俊罗云春杨振华
关键词:胃癌长链非编码RNA微小RNA迁移
PTTG1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 1,PTTG1)过表达促进人结肠癌细胞SW480侵袭和迁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 DNA3.1(+)-PTTG1及空载pc DNA3.1(+)转染人结肠癌SW480细胞,G418法筛选阳性克隆。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鉴定稳定过表达PTTG1细胞株建立。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结果 (1)成功获得稳定高表达PTTG1的SW480克隆细胞株PTTG1-SW480;(2)过表达PTTG1基因后,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MMP2和MMP9表达升高,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记分子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过表达PTTG1基因后,SW480细胞中PI3K/AKT信号活化增强,使用LY29400干预后,抑制细胞侵袭、迁移和EMT,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TG1基因过表达可能通过活化PI3K/AKT信号诱导SW480细胞EMT发生,发挥促进SW480侵袭和迁移作用;提示PTTG1蛋白可能成为结肠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姚宇宙易文罗云春谭超
关键词:结肠癌迁移
微小RNA-483-5p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微小RNA(miRNA,miR)-483-5p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84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组织中miR-483.5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iR-483-5p在肝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14.98±7.5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87±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iR-483.5p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01、0.005、0.001),miR-483-5p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周期显著短于低表达组(P=0.001),进一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miR-483-5p高表达是肝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miR-483-5p在肝癌组表达上调,且与肝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李茶香罗云春胡汉卿
关键词:肝癌病理参数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