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家昕
-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亲缘化社会关系网络与人力资本失灵——1990年代东北城市高人力资本下岗工人就业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工厂单位中的"亲缘化社会关系网络",具有被体制生产的外在决定性与先赋性、对于再分配体制的依附性以及交往行为的特殊性。在外在宏观体制变化,尤其是提供终极合法性的再分配体制变动时,这一网络需要的各种资本资源均因身份体制的瓦解而枯竭,并在纵-横两个方向的强关系上发生改变。市场化的条件下,效用强而韧性差的纵向强关系消失,韧性较强但效用较差的横向强关系萎缩,是这种关系网络社会资本降维,以及高技术下岗工人人力资本失灵的社会原因。今天的东北社会,国企占较大比重,市场欠发达,这种市场参与能力欠缺的关系网络更倾向于到体制内寻找纵向强关系以获得相应资源,高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则倾向于到东南等市场发达地区进行资本兑换。这些高素质人口地外流,进一步加剧了东北社会本就低迷的人口生产状态。
- 聂家昕
- 孤儿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心理教育干预被引量:6
- 2019年
- 为提升孤儿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以学校心理健康课为途径,运用自行设计的积极心理教育干预方案对某省孤儿学校高年级孤儿小学生予以干预。通过整群随机取样法从小学五、六年级中各选择两个班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控制组,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时间序列实验设计,从群组间比较和纵向追踪两个角度检验干预效果。结果表明积极心理教育干预提高了实验组孤儿小学生积极情感,改善了其情感平衡水平;增强了其对自我、朋友、家庭、学校的满意度及总体生活满意度水平;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且这种干预效果具有一定持续性。研究开发出的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教育干预方案对孤儿学校及普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具有借鉴价值。
- 王江洋肖青聂家昕高亚华
-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 传统的再生与社会变迁中的民间宗教——评《当代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变迁:深圳民间宗教信徒的田野研究》
- 2014年
- 一社会演化与宗教传统的形变
对于宗教的思考是社会学、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在于经典理论所讨论的"基督教文明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原有的宗教模式如何变迁"的学科初始问题。进一步来说,这一初始性问题可以表述为,由宗教自身的性格出发来观察思考宗教对其嵌身之社会的意义,以及将社会的构成作为外在条件,进而探讨由此外在条件变迁而导致的宗教自身如何形变的问题。
- 聂家昕
- 关键词:宗教信徒社会变迁民间宗教当代中国人田野研究宗教信仰
- 人口迁徙、宗教信仰与空心村族际关系的变迁
- 2019年
- 在对当下中国社会人口迁徙过程的研究中,人口迁出地发生何种变迁较少受到学界关注。本文对一个位于中国东北的朝鲜族、汉族混居村落,在由集体化向后集体化转变的社会变迁背景下族际关系发生何种改变进行梳理,展现分析了村落社会中“汉”与“非汉”人群,在面对由市场力量所造成的人口迁徙及村落空心化的生活情势通过民间信仰的手段达成跨族际关系的过程。其后由对基督教这一村落社会的外来文化因素如何因村民外出劳务传入村落,并在既有族际关系的格局中,填补形成新的跨族际关系的过程分析,文章在赞同运用多文化跨文明的视角考察“汉”与“非汉”人群之关系的同时,也强调要对多元文化框架做现代性的理解。
- 聂家昕
- 关键词:人口迁徙空心村族际关系宗教信仰
- 依恋与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的并行中介作用被引量:9
- 2020年
- 采用问卷测量法对某省立孤儿学校520名在校孤儿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师生依恋、同伴依恋与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并行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师生依恋、同伴依恋均可以正向预测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但师生依恋预测作用更大,因而更重要;(2)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是依恋预测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并行中介变量,自我污名负向中介作用大于心理韧性正向中介作用;(3)师生依恋对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完全以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为中介,同伴依恋对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部分以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为中介。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福利性集中供养制孤儿学校开展孤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 王江洋李昂扬聂家昕
- 关键词:心理健康依恋心理韧性
- 空巢老人、灵性资本与民族教会的宗教实践——一个多元宗教现代性视角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以多元宗教现代性为视角,以灵性资本为概念工具,文章对一个以空巢老人为主的朝鲜族教会,在宏观经济力量所产生的出国劳务的人口流出的宏观情势下,通过提供灵性资本重新凝结社会关系网络的客观结果进行呈现。并以此指明,这种社会关系网络重新编制的认同基础在于灵性资本于个体心灵层次的习性内化,但也深受盘亘于生活世界的该人群所特有的泛灵信仰的影响,因而在宗教实践中牵扯着灵验体验。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化过程中,在中国社会基督教的宗教实践逻辑中存在着一种非韦伯意义上的祛魅以至理性化进而与现代性亲和从而被征用的,而可能恰恰相反是一种基督教利用现代性以争得合法性,并同时包含灵验体验的反向征用逻辑。
- 聂家昕
- 近代中国社会宗教的灾荒治理——读《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1907—1950)》被引量:1
- 2011年
- 一、从“基督救世”的理念到“乡村牧区”的实践
宗教自身的品性决定了其灾荒治理的措施,这是笔者阅读刘家峰《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1907—1950)》(以下简称刘文)一文之后的主要感受。
- 聂家昕
- 关键词:乡村建设运动近代中国社会基督教灾荒救世
- 十九世纪末基督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围绕罗约翰版朝鲜文《圣经》翻译的讨论被引量:1
- 2018年
- 基督教在韩国的广泛传播,是东亚社会极为特殊的宗教景观。从朝鲜民族独立运动到今日韩国社会运动,都不乏基督教因素的存在,甚至给韩国社会造成极大负面效应的"世越号"事件,也产生了与基督教某福音教派相关的"邪教"说。反思基督教在韩国的传播发展,就需要回到基督教在朝鲜半岛的缘起。本文通过梳理对世界上第一部朝鲜文《圣经》的译介、传播,指出基督教(主要是长老会)传教过程中的平民主义色彩是其得以蓬勃壮大的关键因素。
- 聂家昕
- 关键词:《圣经》基督教翻译民族独立运动
- 《青少年拒绝敏感性自陈问卷》的编制及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编制适用于我国青少年群体拒绝敏感性发展的测量问卷。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在辽宁省某市20所普通中学选取2025名中学生作为问卷编制的预测样本和正式样本。结果:在专家评定、项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信度、效度检验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由拒绝焦虑性、拒绝愤怒性、拒绝预期性3个分问卷构成,包含同性同伴拒绝、异性同伴拒绝、教师拒绝及父母拒绝4种拒绝敏感性的《青少年拒绝敏感性自陈问卷》,问卷各项指标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我国青少年拒绝敏感性的本土化测量工具。结论:应用该问卷可以测量出青春期不同阶段青少年拒绝敏感性的总体状况、发展差异,并能预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 王江洋王蒙歌聂家昕秦山云叔智
- 关键词:青少年问卷编制
- 留守儿童的自我污名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被引量:2
- 2020年
- 留守儿童自我污名包含自我身份敏感、自我懈怠、自我疏离、自我狭隘四个因子。研究发现,相较于留守女生,留守男生自我懈怠问题更为严重;随着学龄段升高,留守儿童自我懈怠、自我疏离、自我狭隘问题越严重;留守儿童自我疏离、自我懈怠、自我身份敏感问题越严重,其生活满意度越低;自我身份敏感和自我狭隘问题越严重,其抑郁倾向越严重。研究有助于探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预测源,解释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成因,为学校开展关爱帮扶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践工作拓展思路、指明方向、提供依据。
- 王江洋李昂扬聂家昕
- 关键词: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抑郁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