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超杰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急性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髓系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外周
  • 2篇免疫表型
  • 2篇免疫表型分型
  • 2篇急性髓系
  • 2篇表型
  • 1篇凋亡
  • 1篇凋亡信号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信号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病
  • 1篇伊马替尼

机构

  • 6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胡超杰
  • 5篇徐修才
  • 5篇李庆
  • 5篇邬志伟
  • 3篇张翠萍
  • 3篇伍权
  • 2篇孙自敏
  • 2篇张爱梅
  • 1篇胡伟
  • 1篇陈坷
  • 1篇祝怀平
  • 1篇王会平
  • 1篇朱薇波
  • 1篇杨冬冬
  • 1篇王怡平
  • 1篇张强
  • 1篇刘欣
  • 1篇翟志敏
  • 1篇刘会兰
  • 1篇邓杰

传媒

  • 3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成人复杂核型恶性血液病特点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复杂核型的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48例成人复杂染色体核型血液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成人复杂核型恶性血液病患者以高龄为主,60岁以上占37.50%。所涉及病例中,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占比最高,为68.75%,其次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12.50%。染色体异常以长短臂加减(31例),marker染色体(22例),以及平衡移位(21例)多见。结论成人复杂核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高龄人群占比较高,复杂核型以特定的几种异常为主。
胡超杰邬志伟李庆张翠萍祝怀平刘会兰
关键词:复杂核型
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突变检测特点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 RUNX1-RUNXT1、CBFB-MYH11 AML患者形态学、遗传学、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MICM)特点,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参考.方法 选取RUNX1-RUNXT1 AML 98例,CBFB-MYH11 AML 30例,进行MICM、FLT3-ITD突变基因检测.结果 RUNX1-RUNXT1与CBFB-MYH11患者的FLT3-ITD突变表达率都较低,分别为8%(8/98)、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UNX1-RUNXT1患者免疫表型CD34 93%(91/98)、CD117 89%(87/98)、CD19 39%(38/98)、CD15 11%(11/98),附加染色体异常高达41%(40/98);CBFB-MYH11患者CD34 33%(10/30)、CD117 23 %(7/30)、CD11b 67%(20/30)、CD14 27%(8/30)、CD64 27%(8/30),附加染色体异常仅有7%(2/30);两者的CD7均较低,分别为8%(8/98)、7%(2/30),FLT3-ITD突变基因阳性CBF-AML伴CD7较高(40%,4/10).结论 两种CBF-AML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但二者FLT3-ITD和CD7均表达较低,且有一定相关性,部分解释了CBF-AML预后较好的原因.为个体化治疗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邬志伟胡超杰徐修才伍权李庆张爱梅孙自敏刘欣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CD7FLT3-ITD
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ICM分型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分析t(8;21)急性髓系h血病(AML)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及临床治疗疗效。方法运用瑞特染色法、FAB细胞形态分类标准、流式细胞术(FCM)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遗传学染色体吉姆萨显带技术及RT—PCR技术对70例确认有t(8;21)与AML1-ETO融合基因双阳性的AML患者及70例正常染色体核型的AML患者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70例t(8;21)AML患者中M11例,M264例,M43例,无法分型的急性白血病(AL)2例;免疫表型分析发现CD13CD33CD34、CD117高表达,40%表达CD19,11%表达CD15+10%表达CD11b,7%表达CD7;遗传学显示50%的t(8;21)AML患者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主要为性染色体丢失、9q-及超二倍体;RT—PCR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100%阳性。CDjt(8;21)AMI。患者完全缓解(CR)率72%,CD+19伴CD+7t(8;21)AML患者CR率为0,正常核型CR率31%。结论t(8;21)AML患者主要在M2中集中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较多见。CD19表达较高,而CD7表达极低,CD34、CD117高表达,这些抗原的表达可能与核型密切相关。CD+19是预后良好的指标,但同时出现CD+7则预后不良。
邬志伟翟志敏王会平胡超杰徐修才杨冬冬张强
关键词:白血病粒细胞急性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分型
STAT5-ROS通路的活化以及p53凋亡信号异常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中的作用
程艳红郝英婵张爱梅胡超杰江潇潇伍权徐修才
多重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检测白血病相关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形成的融合基因并对其在白血病MICM分型、危险度分组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多重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141例白血病患者进行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形成的融合基因进行分析,并与骨髓染色体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1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66例(46.8%)阳性,具有13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包括PML/RARα、bcr-abl p210、bcr—abl p190、AML1/ETO、TEL/AML1,E2A/PBX1、MLL/AFX、MLL/AF6、MLL/AF9、dupMLL、MLL/ENL、CBFβ/MYH11、TLS/ERG等。在78例ALL和57例AML标本中,分别有27例(47.4%)和33例(42.3%)为阳性,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分别为7种和6种。结论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可快速分析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可同时筛选出29种急性白血病的常见染色体易位,帮助临床诊断、疾病危险度分组、预后判断和治疗后微量残留病的检测。
徐修才胡超杰朱薇波邬志伟孙自敏
关键词:白血病染色体畸变基因融合聚合酶链反应
外周ILC失衡在急性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
李庆王怡平胡伟胡超杰张良刘曼丽林书明邓杰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是急性脑梗死(ACI)的主要病理学基础,ACI病死率高,临床一直缺乏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的理想指标。新近发现的固有淋巴细胞(ILC),包括ILC1-3,在体内协调免疫炎症和内稳态,异常...
关键词:
关键词:脑梗死疾病诊断
CD4^+IL-9^+T细胞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CD^4+IL-9^+T细胞(Th9)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8周龄ApoE^(-/-)小鼠高脂饮食饲养,同周龄C57BL/6对照小鼠普通饮食饲养,至32周龄后,测定血清中血脂含量;小鼠心脏主动脉根部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学特点;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h9细胞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IL)-9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浓度。结果 32周龄时,ApoE^(-/-)小鼠血脂水平升高,主动脉根部出现明显脂质斑块,其脾脏Th9细胞表达率、血清IL-9和ox-LDL浓度均明显高于同周龄C57BL/6小鼠(P<0.01)。Th9表达率、IL-9浓度与ox-LDL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 Th9细胞及其分泌的IL-9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Th9细胞可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和干预治疗的重要靶点。
明婷婷丁绍威胡超杰张翠萍伍权李庆
关键词:TH9细胞白细胞介素-9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免疫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 S)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 A)患者、26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和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N C A)的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 D 4+C D 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N K细胞和N K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SA组比较,AM I组和U A组患者外周血C D 4+T细胞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C D 8+T细胞、C D 4+C D 25+调节性T细胞、N K细胞和N K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5);AM I患者C D 4+T细胞明显高于U A患者,而C D 8+T细胞和Treg细胞则显著低于U A患者(均P<0.05);SA组患者除C D 4+C D 25+C D 127low Treg细胞表达率显著低于N C A组外,其余各指标与N C A组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AC S患者外周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N K细胞和N KT细胞的异常表达反映其免疫调节受损,免疫细胞表达的变化与AC 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免疫细胞可能成为AC S发病机制研究和干预治疗的重要靶点。
李庆陈坷徐修才胡超杰张翠萍邬志伟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免疫细胞流式细胞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