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晓辉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胃肠
  • 4篇间质
  • 4篇间质瘤
  • 3篇缺氧
  • 3篇缺氧诱导
  • 3篇缺氧诱导因子
  • 3篇组织化学
  • 3篇胃肠道
  • 3篇胃肠道间质瘤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内皮
  • 3篇肠道
  • 3篇肠道间质瘤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胃淋巴...
  • 2篇手术

机构

  • 9篇中南大学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邵阳市第一人...

作者

  • 9篇艾晓辉
  • 6篇廖国庆
  • 5篇刘合利
  • 4篇李小荣
  • 4篇刘蔚东
  • 3篇刘安文
  • 2篇王海
  • 1篇韩惟青
  • 1篇刘湘国
  • 1篇刘阳志
  • 1篇常实
  • 1篇唐利立
  • 1篇唐自元
  • 1篇莫军
  • 1篇王守满
  • 1篇周林刚
  • 1篇陈菊英
  • 1篇谢钢
  • 1篇付江涛
  • 1篇黄霞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内外合治促进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研究及对患者血浆胃动素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内外合治促进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胃动素(MOT)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内外合治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中药组加服芪朴汤,内外合治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双侧足三里穴敷贴黄香散。结果:内外合治组在腹外科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肛门排便时间及血浆胃动素(MOT)含量、白细胞恢复均优于中药组及对照组。结论:内外合治法能促进腹外科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疗效肯定,并符合用药原则,值得在临床推广。
艾晓辉李小荣雷庆良刘蔚东谢钢金庆满王海付江涛
关键词:内外合治腹部手术胃肠功能胃动素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内皮素-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素(ET)-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6例GISTs检测,观察HIF-1α、ET-1在GIST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ET-1在GISTs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68%(56/76)、65.79(50/76),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其与胃肠道问质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浸润转移和核分裂数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无关(P〉0.05);HIF-1α、ET-1在极低和低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危险及直径〈2cm和直径〉5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表达率随恶性程度的增加和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增加(P〈0.05),在有浸润转移和核分裂数≥5/50HP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浸润转移和核分裂数〈5/50HP组中的表达(P〈0.05)。结论HIF-1α、ET 1在GISTs中的表达有联合倾向,可能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用标志物。
艾晓辉廖国庆刘合利刘湘国周林刚刘阳志刘安文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缺氧诱导因子内皮素-1免疫组织化学
HIF-1α、ET-1和VEGF在胃肠间质瘤的表达研究与应用
艾晓辉雷庆良廖国庆谢钢王海申小平罗博刘合利金庆满黄霞
主要技术内容: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邵阳市中医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86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存档病理标本和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胃肠道间质瘤组织学分类将其分为极...
关键词: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病理标本
原发性胃淋巴瘤中APC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8年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组织中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PC)蛋白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APC蛋白在PG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1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邵阳市中医医院PGL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PGL和30例胃正常黏膜组织中APC蛋白的表达。结果 PGL和胃正常黏膜组织中AP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78%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L组织中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不同临床分期的APC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及大体形态的APC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C蛋白在PGL中低表达,是PGL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提示APC蛋白可作为PGL发生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
艾晓辉李小荣雷庆良廖国庆罗博刘蔚东王海刘安文付江涛刘合利
关键词:原发性胃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法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46例Ⅰ-Ⅱ期乳腺癌施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保乳组);并与同期施行乳房切除手术组加综合治疗的295例Ⅰ-Ⅱ期乳腺癌(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保乳组、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2±37.3)min,(156±2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82±86)mL,(276±52)mL;手术并发症率分别为14.2%,36.9%;保乳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保乳组3、5、10年期生存率分别为93.2%、86.7%、82.7%,总局部复发率是6.5%;对照组3、5、10年期生存率分别为94.1%、85.3%、84.9%,总局部复发率为4.4%。两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留乳房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81.3%。结论对临床Ⅰ、Ⅱ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与乳房切除手术的3年、5年和10年疗效相近,保乳手术后大部分患者乳房外形良好。
艾晓辉廖国庆黎孝坚王海刘合利常实韩惟青陈菊英
关键词:随访研究综合疗法
黄香散穴位外敷促进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观察黄香散外敷对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胃动素﹙motilin,MOT﹚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00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外治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外治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双侧足三里穴敷贴黄香散。对比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肛门排便时间及MOT含量变化。结果外治组在腹外科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肛门排便时间及MOT(24、48、72 h)含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香散外敷能够促进腹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艾晓辉雷庆良李小荣谢钢申小平刘蔚东王海付江涛黄小青
关键词:外治法胃肠功能胃动素
原发性胃淋巴瘤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表达的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后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手术后病理标本45例和30例胃正常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PC)蛋白的表达。结果原发性胃淋巴瘤中腺瘤性APC的阳性表达率[37.78%(17/45)]显著低于胃正常黏膜组织[90.0%(27/30),P〈0.05]。原发性胃淋巴瘤中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阳性者AP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25.71%(9/35)]明显低于Hp感染阴性者[80:00%(8/10),P〈0.05]。结论APC蛋白在原发性胃淋巴瘤中低表达,Hp感染与APC蛋白低表达密切相关,Hp感染可能是影响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表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艾晓辉李小荣雷庆良刘蔚东廖国庆罗博莫军陈鹏
关键词:螺杆菌感染代谢
HIF-1a蛋白和ET-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胃肠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方法:根据胃肠道间质瘤组织学分类将其分为极低度侵袭危险性和...
艾晓辉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素-1预后判断
文献传递
缺氧诱导因子1a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胃肠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GISTs组织中HIF-1a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a和VEGF在GISTs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63/86)和72.1%(62/86),其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HIF-1a和VEGF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浸润转移和核分裂数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无关(P>0.05)。HIF-1a、VEGF在极低和低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危险及肿瘤直径<2cm和肿瘤直径>5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阳性表达率随恶性程度的增加和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增加(P<0.05),在有浸润转移和核分裂数≥5/50HP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浸润转移和核分裂数<5/50HP组中的表达(P<0.05)。HIF-1a和VEGF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a和VEGF在GISTs中的表达有联合倾向,可能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有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艾晓辉唐利立廖国庆雷庆良王守满刘合利唐自元刘安文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