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选荣

作品数:37 被引量:268H指数:10
供职机构:台州学院医学院护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护理
  • 14篇教学
  • 10篇细胞
  • 10篇关节炎
  • 7篇类风湿
  • 7篇滑膜
  • 7篇风湿
  • 6篇助产
  • 6篇类风湿关节炎
  • 6篇基础护理
  • 6篇风湿关节炎
  • 5篇护理学
  • 5篇滑膜细胞
  • 5篇教学方法
  • 4篇热休克蛋白
  • 4篇助产专业
  • 4篇关节
  • 4篇核因子
  • 4篇核因子-ΚB
  • 3篇休克

机构

  • 37篇台州学院
  • 3篇中南大学
  • 1篇宁波市鄞州区...

作者

  • 37篇莫选荣
  • 30篇罗心静
  • 9篇周玲玲
  • 4篇潘显芳
  • 3篇李翠萍
  • 2篇肖献忠
  • 2篇王欣鹃
  • 1篇徐克前
  • 1篇汪鲁鲁
  • 1篇赵传昌
  • 1篇王倩
  • 1篇刘欢
  • 1篇李雪
  • 1篇吕筱霞
  • 1篇周军
  • 1篇于莉
  • 1篇胡海莹
  • 1篇魏志英
  • 1篇李翠平
  • 1篇刘晓红

传媒

  • 4篇检验医学与临...
  • 3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浙江医学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护理管理杂志
  • 2篇护理学报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现代护理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妇...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 1篇中华医学丛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7
  • 4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酮酸乙酯对大鼠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2013年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对自身免疫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炎症、骨质破坏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和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用关节炎指数评价关节炎肿胀程度、HE染色、检测关节滑膜炎症及骨质破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0浓度.结果 EP治疗组关节炎指数明显低于CIA模型组(P〈0.05),EP治疗组炎性细胞渗出及骨质破坏明显低于CIA模型组(P〈0.05),EP治疗组血清TNF-α水平较CIA模型组明显降低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能减轻大鼠关节炎症、骨质破坏,能降低血清TNF-α表达水平、提高IL-10表达水平,表明丙酮酸乙酯有望成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一种新药.
魏志英莫选荣胡海莹郑雨薇李雪罗心静
关键词:丙酮酸乙酯关节炎细胞因子
台州市基层医护人员台风灾害现场急救技能及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调查台州市基层医护人员台风灾害现场急救能力及培训需求,为针对性开展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台州市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78名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f亍凋查。结果基层医护^员除了对台风高匆}蝴晓率密Z高(86.5%)夕h,其余各项台风棺关知识知晓率均不足50%;现场急救能力除了对氧气袋的使用熟练掌握率较高(61.2%)外,其余项目熟练掌握率为2.8%~41.6%;不同职业、职称、学历的基层医护人员现场急救技能掌握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但不同工作年限之间无显著差异;培训需求前五位依次为急救仪器使用、休克急救、心肺复苏、外伤包扎止血和急救药品使用等临床常用项目。结论基层医护人员灾害知识及现场急救能力不足,不能满足频发的灾害对现场救援的需求。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按需培训,以提高基层医疗系统灾害应对能力。
莫选荣罗心静周玲玲王欣鹃李翠萍
关键词:台风医护人员
基础护理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2
2009年
近年来,护理教育正面临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教学规模的扩大、教育模式的变革,彰显了新世纪我国护理改革与发展的良好势头。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护理学生是护理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我们在多年的护理教学过程中,逐渐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步走上实用型、高效性的人才培养之路。
莫选荣罗心静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改革护理学
循环胎儿DNA及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4年
孕妇血浆循环胎儿DNA的存在 ,为非损伤性的产前诊断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 ,显示出极为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文着重介绍了循环胎儿DNA的来源。
罗心静莫选荣徐克前
关键词:胎儿DNA胎儿细胞血浆DNA产前诊断
炎性细胞因子对滑膜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表达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观察炎性细胞因子IL-1、IFN-γ、TNF-α对滑膜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及一氧化氮(NO)表达和生成的影响,并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i NOS和NO表达和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将人类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培养传代后,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进行分组,并予相应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NF-κB和i N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在细胞中表达及核移位,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i NOS m RNA表达的变化,硝基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浓度变化。结果 IL-1、IFN-γ、TNF-α单独或联合刺激能促进NF-κB活化,并且使i NOS及NO表达和生成也有所增加(均P<0.05);而NF-κB药物抑制剂BAY能降低这3种炎性细胞因子联合刺激所致i NOS及NO的表达和生成(均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对滑膜细胞i NOS和NO生成有促进作用,而NF-κB在i NOS和NO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陈泽琪傅佳民杨娣金彬王芯叶吴冬蕾罗心静莫选荣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核因子-ΚB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的测定及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水平变化,并对其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指标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探讨细胞外HSP70在RA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患者、骨关节炎(OA)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HSP70的水平,并与RA疾病活动性相关指标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患者血清中HSP70含量(2.84±1.16)ng/mL明显高于OA患者(0.74±0.34)ng/mL和正常对照组(0.84±0.42)ng/mL(P<0.05),并且活动期RA患者血清中HSP70含量(3.31±1.09)ng/mL明显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1.89±0.06)ng/mL(P<0.05);RA患者血清中HSP70水平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RA患者血清HSP70的水平与血沉、CRP、类风湿因子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外HSP70可能参与RA的炎症过程,血清中HSP70水平在评估RA病情活动中具有潜在价值。
罗心静莫选荣肖献忠
关键词:关节炎细胞因子
护理教改的观察与思考
2004年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临床应用的步步深入,护理也逐步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思想,临床护理改革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而与临床护理一脉相承的护理教育在近几年中也发生了较大变革,首先是改中专护理教育三年制为四年制,并优化了课程结构。
莫选荣罗心静
关键词:护理教育教育改革师资力量
高等护理教学中的激励艺术被引量:1
2009年
莫选荣
关键词:激励艺术护理教学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对兔耳缘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时间对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4组,即置管1d组、3d组、5d组、7d组,每组10只,取其双耳外侧耳缘静脉作为实验血管,进行留置针置管输液,同样速度输入生理盐水20mL,每日1次。各组留置针保留相应时间后,取耳缘静脉做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血管内血栓形成及局部炎症情况。结果各组随留置时间延长,静脉炎症发生率和血栓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3、5、7d组静脉血栓和静脉炎症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存在密切关系,为了避免发生静脉炎和血栓,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5d为宜。
莫选荣李翠萍罗心静潘显芳周玲玲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炎血栓形成
静脉留置针对兔耳缘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浆组织因子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于兔耳缘静脉置管不同时间的血栓形成情况,同时检测血浆组织因子(TF)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探讨留置针致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置管1天组、置管3天组、置管5天组、置管7天组。取兔右耳外侧耳缘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每日经留置针输入生理盐水20ml。于置管第2天、第4天、第6天和第8天分别取各组兔耳输液血管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同时经颈静脉取血,ELISA检测血浆TF和vWF水平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兔耳缘静脉血管壁完整,无血栓形成,但置管3天组、5天组、7天组血管壁完整性出现不同程度损害,有明显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率分别为30%、70%、8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置管3天组、5天组、7天组血浆TF和vWF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置管3天以上可致部分实验动物血栓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其血浆TF和vWF水平升高有关。
莫选荣李翠平罗心静潘显芳周玲玲
关键词: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浆组织因子兔耳留置针输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