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菅凤增

作品数:189 被引量:851H指数:1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5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领域

  • 172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4篇手术
  • 40篇外科
  • 37篇脊柱
  • 29篇脊髓
  • 27篇寰枢
  • 26篇腰椎
  • 24篇椎管
  • 23篇内固定
  • 23篇关节
  • 22篇脱位
  • 22篇颈椎
  • 21篇枢椎
  • 20篇螺钉
  • 19篇神经外科
  • 19篇寰枢关节
  • 18篇退行性
  • 17篇外科手术
  • 16篇肿瘤
  • 16篇颅颈
  • 15篇寰枢椎

机构

  • 17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8篇北京医院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罗马大学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昌邑市人民医...
  • 2篇济宁市第一人...
  • 2篇大同市第五人...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88篇菅凤增
  • 79篇陈赞
  • 51篇吴浩
  • 43篇凌锋
  • 30篇王兴文
  • 17篇段婉茹
  • 14篇张璨
  • 11篇王作伟
  • 10篇刘树山
  • 9篇张鸿祺
  • 8篇苏春海
  • 8篇李萌
  • 8篇黄菊英
  • 8篇沙成
  • 8篇王坤
  • 7篇袁庆国
  • 6篇胡鹏
  • 6篇王长春
  • 5篇陈永杰
  • 4篇叶明

传媒

  • 41篇中华神经外科...
  • 29篇中国现代神经...
  • 10篇中国脊柱脊髓...
  • 10篇中华神经外科...
  • 8篇中国脑血管病...
  • 6篇中国微侵袭神...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医院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2篇中华骨与关节...
  • 2篇第20届全国...
  • 2篇中国股血管病...
  • 2篇第一届全国脊...

年份

  • 2篇2024
  • 11篇2023
  • 9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11篇2017
  • 11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4
  • 10篇2013
  • 22篇2012
  • 14篇2011
  • 5篇2010
  • 14篇2009
  • 2篇2008
  • 10篇2007
  • 8篇2006
  • 8篇2005
1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动脉型颈椎病被引量:20
2009年
一般认为,当颈椎退行性变累及椎动脉、影响椎动脉向大脑后循环供血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时,即可明确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然而目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较为混乱,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其发病机制也不十分清楚,一些病因学学说尚待进一步论证。
苏春海菅凤增
关键词:颈椎病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脊柱后路开门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后路开门板,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所述脊柱后路开门板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固定板、开门支撑板和下固定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均设有螺钉孔,开门支撑板的内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植骨仓,植骨仓的上下两端...
菅凤增刘建国张晓永张统赵军段红平
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预后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ISCC)的临床过程、影像学特点、治疗策略。方法对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993年5月至2007年11月手术治疗的81例ISCC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SCC占同期脊髓血管病的8.7%;男:女=1.6:1;平均发病年龄为35.7岁;病灶位于胸段56例(69%),颈段23例(28%),腰段2例(3%);64例患者获得长期随访,平均随访48个月,神经功能改善23例,未变化35例,恶化6例。术后复发4例。结论(1)ISCC好发于青壮年,胸段多见,颈段次之;(2)大部分ISCC在MRI有特征性的表现;(3)对症状明显、病灶位于脊髓背侧、非出血急性期的ISCC提倡显微手术治疗。
梁建涛鲍遇海菅凤增李萌张鸿祺凌锋
关键词:血管瘤海绵状显微外科手术
后路关节间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Goel A型颅底凹陷的临床疗效
2023年
目的:评估后路关节间撑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Goel A型颅底凹陷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就诊的30例Goel A型颅底凹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15~64岁,平均(39.3±13.0)岁。所有患者均行后路关节间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收集并分析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影像学及症状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为116~262 min,平均(182.6±18.2)min;失血量为50~200 mL,平均(144±25)mL,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或硬脊膜损伤。3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8.6±4.5)个月。30例患者中有8例存在脊髓空洞,术后1年随访中脊髓空洞均有明显缩小或节段缩短。术后6个月,28例(93.3%)患者出现实体骨融合。2例(6.7%)患者至术后1年随访实现了实体骨融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融合器塌陷和高度丢失等情况。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从术前的(13.6±0.4)分提高到术后1年的(15.7±0.3)分,整体症状缓解率达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例患者术后发生轻症肺炎,应用敏感抗生素1周后缓解;1例新发肢体麻木症状,康复治疗3个月后缓解。结论:后路关节间撑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Goel A型颅底凹陷。
戚茂杨孟洪锋张博彦辛宗关健段婉茹菅凤增陈赞
关键词: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
后路关节间撑开复位术治疗颅底畸形合并陈旧性寰枢椎旋转脱位的临床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关节间复位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旋转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7例寰枢椎旋转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6~54岁,平均(28.1±17.8)岁。其中2例曾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后复位丢失。所有患者行后入路寰枢椎关节间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对全部病例进行复查及临床随访,分析术后影像学及症状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全部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 d CT提示C1-C2夹角、寰齿间距(ADI)、齿状凸尖至钱氏线距离(DCL)、寰齿后间距,即椎管直径(p-A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未见植入物失败,融合器塌陷、移位及复位丢失,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寰枢椎旋转脱位可通过后路寰枢椎关节间撑开复位融合术达到良好复位。
张博彦戚茂杨孟洪锋辛宗关健段婉茹菅凤增陈赞
关键词:寰枢关节后入路手术脊柱融合术
从随访结果探讨血流重建手术的适应证
<正>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是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术方法,在上世纪80年代,国际颅内外动脉吻合术试验认为该术式与药物治疗相比没有更好的疗效,因此逐渐被冷落。但许多单位仍在坚持利用该手术治疗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
焦力群李萌莫大鹏菅凤增凌锋
关键词:短暂脑缺血手术疗法
文献传递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应用临时转流管的疗效探讨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应用颈动脉临时转流管的指征和经验 方法 对 4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8例患者阻断术侧颈内动脉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低于阻断前的60%,对此8例患者使用颈动 脉临时转流管,术后随访1~24个月。 结果 使用颈动脉临时转流管的8例患者,未出现与阻 断颈内动脉有关的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内无再次脑缺血事件发生;颈部B超检查显示颈动脉 通畅,无再狭窄发生。 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有选择性地使用颈动脉临时转流管,可预防 与阻断术侧颈内动脉有关的术中脑缺血事件的发生。
李萌菅凤增郑宇支兴龙张鹏张鸿祺华扬凌锋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B超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缺血性卒中
如何书写叙事医学平行病历——基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实践被引量:12
2019年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已开展多年平行病历的书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指导专科培训医师掌握一定的叙事知识,练习平行病历的写作,要求专科培训医师每月完成一份平行病历,并列入考核中,通过微信平台及书籍出版等形式进行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平行病历书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问题进行了阐述。探讨适合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平行病历实践模式,使平行病历在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提供探索的方向。
齐猛徐跃峤菅凤增张鸿祺凌锋王宁
关键词:神经外科专科医师
枢椎椎板螺钉用于颅颈交界区后路固定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评价枢椎(C2)椎板螺钉固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4年5月至2010年8月,回顾性总结分析14例c2椎板螺钉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分别行MRI及CT薄层扫描及重建,评价脊髓受压程度,螺钉位置及脱位复位程度,3—6个月后复查CT观察骨融合情况。结果14例患者的28枚螺钉中,27枚位置良好,仅1枚突破c2椎板外层皮质,但没有影响到固定的稳定性;11例脱位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复位及脊髓减压。随访中13例6个月时骨融合,1例3个月时出现复位丢失。结论c2椎板螺钉植入简单、安全,但其长期有效性及能否替代C2椎弓根螺钉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菅凤增王兴文陈赞吴浩
关键词:枢椎椎板螺钉
齿状突游离所致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总结齿状突游离小骨导致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0年3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0例齿状突游离小骨所致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经验。采用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或枕颈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3h,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8例患者症状改善,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术前与术后3个月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复查寰枢椎均达到复位和骨性融合。结论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或枕颈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齿状突小骨可以有效地进行寰枢椎之间的融合,改善齿状突小骨导致的神经功能症状。
陈赞吴浩王兴文胡鹏菅凤增
关键词:寰椎脱位神经外科手术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