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洪魁

作品数:318 被引量:1,421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95篇专利
  • 7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0篇天文地球
  • 100篇石油与天然气...
  • 21篇建筑科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文化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5篇页岩
  • 53篇压裂
  • 44篇储层
  • 40篇岩石
  • 35篇地震
  • 30篇波速
  • 22篇岩心
  • 21篇钻井
  • 19篇信号
  • 19篇震源
  • 18篇围压
  • 16篇地层
  • 15篇页岩气
  • 15篇页岩油
  • 13篇渗透率
  • 12篇压裂液
  • 12篇水力压裂
  • 11篇油气
  • 11篇渗吸
  • 10篇信号发生

机构

  • 18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02篇中国地震局地...
  • 47篇中国石油大学...
  • 18篇中国石油天然...
  • 18篇中国地震局
  • 15篇中国石油大学...
  • 12篇北京市地震局
  • 10篇中国科学技术...
  • 9篇中国石油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云南省地震局
  • 4篇浙江海洋学院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石油大学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兰...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318篇葛洪魁
  • 75篇王小琼
  • 69篇申颍浩
  • 51篇王宝善
  • 39篇宋丽莉
  • 26篇杨微
  • 26篇王剑波
  • 24篇杨柳
  • 22篇陈颙
  • 20篇陈浩
  • 20篇任凯
  • 16篇吴珊
  • 14篇汪道兵
  • 12篇闫伟
  • 11篇林建民
  • 11篇徐平
  • 11篇郭志伟
  • 10篇林英松
  • 9篇袁松湧
  • 8篇罗桂纯

传媒

  • 15篇石油钻探技术
  • 14篇地球物理学报
  • 10篇中国地震
  • 10篇科学技术与工...
  • 8篇岩石力学与工...
  • 6篇地球物理学进...
  • 6篇国际地震动态
  • 6篇石油大学学报...
  • 6篇中国地球物理...
  • 5篇世界地震译丛
  • 5篇2014年中...
  • 4篇岩土力学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地震研究
  • 3篇测井技术
  • 3篇石油钻采工艺
  • 3篇特种油气藏
  • 3篇中国海上油气
  • 2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4
  • 10篇2023
  • 18篇2022
  • 11篇2021
  • 13篇2020
  • 14篇2019
  • 12篇2018
  • 22篇2017
  • 22篇2016
  • 24篇2015
  • 25篇2014
  • 14篇2013
  • 9篇2012
  • 8篇2011
  • 22篇2010
  • 12篇2009
  • 6篇2008
  • 10篇2007
  • 8篇2006
  • 14篇2005
3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钻柱振动信号特征及多次波成像被引量:7
2010年
钻柱是连接地面和井底钻头及地层的通道,伴随着钻头旋转破岩产生的钻柱振动包含丰富的信息,通过分析在钻柱顶端采集的钻头振动信号能够获得钻头、钻具的工作状态以及所钻地层甚至钻头前方地层的岩性、地层压力等信息,进行井下诊断和钻前预测.钻柱是由具有不同横截面积的单元组成,截面变化引起的波阻抗差异使钻头振动信号沿钻柱传播时发生多次反射,形成钻柱多次波.利用单边反褶积自相关等方法对井场采集的钻柱振动信号进行了处理,得到了振动信号的特征、反射界面多次波成像和振动信号沿钻柱的传播速度以及钻柱的实际转速等,并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为钻柱振动录井和随钻地震技术研究打下了基础.
崔士波葛洪魁陆斌杨微韩来聚魏茂安
利用相关检测进行地震波速变化精确测量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8年
通过地震波速度变化的精确测量,来监测地下应力随时间的变化,是进行地震物理预报的有效途径.介绍国内外关于地震波速变化精确测量所取得的各项结果和在地学中的应用,讨论了相关检测法的原理和应用.利用人工震源激发地震波,布设测线接收地震信号,将地震学和信息科学相结合,利用相关检测法,能有效排除干扰和不确定因素,进行地震波速度变化的精确测量,解决地震学一直以来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小组利用电落锤人工震源激发地震信号,以布设在同一条射线路径方向上的仪器接收,进行了30天连续观测直达波速度变化的实验研究,速度变化达到1.00E-05的精度.
罗桂纯葛洪魁王宝善胡平陈颙
致密储层岩石微观结构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储层岩石微观结构的评价方法,包括:将致密储层岩石样品浸没在自吸测试装置内的液体中且保持只有一面与液体接触;实时称量致密储层岩石样品质量;根据样品初始质量、称量的质量及液体的密度计算样品吸入的液体体积;...
杨柳葛洪魁秦小仑申颍浩
一种评价页岩储层压裂液吸收的新方法被引量:8
2016年
压裂液在毛细管力作用下自发吸入地层是导致页岩储层体积压裂返排率普遍低于30%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评价页岩储层对压裂液的吸收是体积压裂优化设计、返排制度建立以及水锁伤害程度评估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有效的评价方法。针对渝东北下寒武统鲁家坪组典型页岩和三种不同的致密储层岩石开展自发渗吸对比实验,并对比研究了3种常用的渗吸表征方法,提出了评价页岩储层压裂液吸收的方法和参数。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无因次法和Olafuyi法可用于评价页岩储层压裂液吸收能力,在表征吸收速率和规律方面尚有不足;Makhanov法可用于表征压裂液吸收速率和规律,在评价储层吸收能力方面尚有不足。新方法采用自吸能力、初期自吸速率和后期自吸速率三参数对压裂液的吸收进行定量表征,很好地反映出压裂液吸收规律。压裂液吸收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渗吸段、过渡段和后期渗吸段,其中初期渗吸段是压裂液吸收的主要阶段;压裂液吸收的驱动力主要为毛细管力和黏土吸附力;黏土含量越高,压裂液自吸能力越强,伊蒙混层和蒙脱石的存在可以大大提高页岩自吸能力。新方法能够评价页岩压裂液吸收的快慢、总量和规律,可以用于不同地层之间的对比评价,且直观可靠,有利于在页岩气或致密气现场推广应用。
杨柳葛洪魁申颍浩
关键词:页岩气自吸黏土
利用多次散射波监测介质性质变化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4
2012年
与传统的直达波检测相比,多次散射形成的尾波对介质性质变化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本研究建立了试验测试系统,对水泥和岩石样品开展散射波试验研究,分析尾波发育规律、尾波干涉数据处理方法和应用条件。得出岩石散射体的浓度和尺度、超声波偏振方向、频率对散射波和尾波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观测系统的高度重复性、稳定和高信噪比(SNR)尾波以及变窗口互相关扫描分析是获得高精度尾波干涉测量的关键。测试获得了水泥试件纵波、横波和尾波波速对应力变化的敏感性,与直达波相同,所有样品尾波波速都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样品间增大的速率(应力敏感性)不同且随杨氏模量的增大而减小。将该方法用于水泥试件水饱和及楼房承载柱环境变化响应的监测,获得清晰的水泥试件水饱和进程,以及楼房承载柱尾波波速随环境湿度的变化,为利用多次散射波监测介质微弱变化和研究介质性质变化的精细过程创造条件。
宋丽莉葛洪魁郭志伟王小琼
关键词:岩石力学散射波物性变化
一种基于电势的自发渗吸测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势的自发渗吸测量装置,包括围压控制系统、电势监测系统和压差控制系统。围压控制系统包括机架、橡胶筒、岩心、围压阀、围压泵、液压油。电势监测系统包括恒压电源、网状正电极、网状负电极、数据传输线、电势测量...
申颍浩李曹雄葛洪魁刘倩栾国华王小琼杨柳陈浩任凯
文献传递
水力压裂地应力测量有关技术问题的讨论被引量:24
1998年
利用水力压裂可获得最小水平地应力的大小和地应力方向。最小水平地应力的数值近似等于水力压裂裂缝闭会压力,但由于套管的存在,不能用套管井压裂数据计算最大水平地应力。在钻井过程中进行地应力测试可在勘探早期获得地应力数据,并用于指导后期的勘探开发工作。斯仑贝谢公司MDT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仪和哈里伯顿公司的井下应变仪是比较先进的地应力测试工具。分析了测试层住筛选、使用仪器、施工方案及精确的施工曲线分析等影响地应力测试精度的有关问题,并对进一步开展地应力测量工作提出了建议。
葛洪魁林英松王顺昌
关键词:地应力水力压裂油井
“中美地震科学探测台阵对比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07年
葛洪魁苏小兰
关键词:地震台阵
致密储层岩石应力各向异性与材料各向异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在实验室中对四组来自不同地区的致密砂岩和页岩的波速和波速各向异性开展了研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和波速应力敏感性测试,分析了引起致密砂岩和页岩各向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结果:(1)层理和微裂隙是引起致密砂岩各向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页岩的各向异性主要由定向发育的矿物成分导致,本研究中所用的致密砂岩各向异性强于页岩的各向异性.(2)平行地层方向的岩石波速高于垂直地层方向的岩石波速,超声波速随着应力增加而增加(3)波速各向异性随应力的变化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随应力增加而减弱的应力各向异性,与定向排列的微裂隙相关.第二阶段随应力不再发生变化的材料各向异性,与基质中的矿物成分相关.(4)利用体积应变获得的裂隙孔隙度,以及矿物成分含量验证了这两类各向异性,应力各向异性与裂隙密度成正比,材料各向异性与黏土矿物含量线性相关.(5)根据波速各向异性随应力变化的两阶段,可以定量区分裂隙和基质(矿物)对岩石各向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体积压裂的裂缝扩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小琼葛洪魁王文文张茜
关键词:波速应力敏感性各向异性致密砂岩
评价页岩压裂形成缝网能力的新方法被引量:43
2013年
页岩储层的"体积压裂",使美国页岩气产业取得巨大成功,有效评价压裂裂缝网络形成的难易程度,是压裂开采的首要目标,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有效的评价方法,为此开发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针对10种岩芯,测试岩石力学参数,并对比分析常用的3种页岩脆性评价方法。采用压后裂隙结构面迹长分布的分维值和面密度对裂缝进行定量表征,并对压后崩落碎块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实验认为,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判别法与塑性系数判别法用于评价岩石脆性,精确度更高;脆性岩石通常表现为高杨氏模量或(和)低泊松比的特征,与单轴抗压强度、抗张强度和压入硬度没有对应关系;压裂裂缝的分布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分形特征,分维可用于定量评价压后裂缝网络复杂度;硬度越高,压后裂缝密度越小;脆性越强,压后裂缝密度越大。新方法是岩石脆性、硬度和天然裂缝系统(和沉积层理)特征的综合体现,用于评价页岩压后形成缝网的能力,不仅直观可靠,而且简单有效,有利于现场推广应用,对于今后页岩气或致密砂岩气开发的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郭天魁张士诚葛洪魁
关键词:页岩可压性脆性裂缝密度分维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