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微

作品数:69 被引量:21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天文地球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地震
  • 20篇震源
  • 15篇波速
  • 9篇断裂带
  • 9篇裂带
  • 9篇波速变化
  • 7篇地震波
  • 7篇震波
  • 7篇气枪震源
  • 7篇人工震源
  • 6篇信号
  • 5篇地震断裂
  • 5篇地震断裂带
  • 5篇随钻
  • 5篇随钻地震
  • 4篇地震波速
  • 4篇断层
  • 4篇首波
  • 4篇汶川地震
  • 4篇褶积

机构

  • 57篇中国地震局地...
  • 19篇中国科学技术...
  • 7篇中国地震局
  • 4篇广东省地震局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佐治亚理工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美国迈阿密大...

作者

  • 69篇杨微
  • 26篇葛洪魁
  • 24篇王宝善
  • 19篇王伟涛
  • 14篇袁松湧
  • 10篇宋丽莉
  • 10篇廉哲雄
  • 6篇李宜晋
  • 6篇陈颙
  • 5篇贾玉华
  • 5篇张云鹏
  • 4篇姚远
  • 4篇林建民
  • 4篇陆斌
  • 4篇崔士波
  • 4篇韩来聚
  • 4篇卢芳汀
  • 4篇魏茂安
  • 4篇王力伟
  • 3篇彭志刚

传媒

  • 12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中国地震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4篇中国免疫学会...
  • 3篇地震研究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石油钻探技术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华南地震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科技纵览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eritoneal Cavity B1a Cell Dysfunction and Autoimmune Cholangitis in IL-12p40-/-IL-2Rα-/-mice
杨燕青杨微姚远廉哲雄
关键词:PERITONEALCELLAUTOIMMUNECHOLANGITIS
虚拟仪器技术在地震波速变化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在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接收并处理地震波数据,并利用近场数据进行校正,明显减小了地震波走时测量误差,实现地震波速变化高精度测量。
辛维李宜晋郭志伟王宝善葛洪魁杨微
关键词:地震波虚拟仪器技术
利用断裂带首波分析甘孜—玉树断裂带拉张盆地结构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对断裂带及附近区域地层精细结构的描述是理解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基础.不同板块或块体边界在构造或区域应力作用下,常常会形成速度间断面和低速的断裂带,间断面和低速带的存在会产生特殊的断裂带地震波,比如断裂带首波和围陷波,并会影响地震的物理过程、破裂速度和破裂方向等.本文主要利用2010年4月14日M W6.9玉树地震后布设的流动地震台站,对沿着甘孜—玉树断裂带传播的断裂带首波进行识别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甘孜—玉树断裂带的不同区域均观测到了断裂带首波,在西段的结隆拉张盆地附近的3个台站沿断裂带界面的平均纵波速度差异值在5%~8%,而其他区域的平均速度差异为1%~3%.通过台站位置分布和断裂带首波特征关系,初步分析了断裂带拉张盆地的结构,结果显示结隆盆地的长度为~40 km,宽度为5.35~5.97 km,深度不超过5 km,在地表浅层形成了一个低速区,分别与巴颜喀拉块体(NE)和羌塘块体(SW)产生了两个物性差异界面,但没有延伸到主震和余震区震源深度.我们的结果表明结合密集台阵资料,通过断裂带首波特征分析可以为断裂带精细结构及几何特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和途径.
杨微王宝善彭志刚田晓峰袁松湧
关键词:玉树地震偏振分析
丙烷化学链脱氢与氢气选择性氧化耦合强化催化剂的设计
氧化脱氢(ODHP)作为丙烷脱氢技术的一种,由于其反应放热,理论上不需要外界额外提供能量,可以自我供热维持。同时无热力学平衡限制,丙烷单程转化率高。但是丙烯容易被深度氧化,因此在ODHP过程中丙烯的收率普遍很低,而且由于...
杨微
关键词:核壳结构
利用密集台阵近震层析成像研究云南宾川上地壳速度结构被引量:13
2020年
滇西北宾川盆地是发育于红河断裂和程海断裂交汇处的晚新生代张扭断陷盆地,该区活动断裂发育且历史地震比较活跃.对宾川盆地及邻区进行高精度浅层和上地壳精细结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该区主要发震构造的深浅部特征.基于2017年在宾川盆地及其附近开展的为期2个月的密集台阵观测数据,我们对该区96个小震共拾取了117221条初至P波和5475条初至S波震相,并利用simul2000开展了地震重定位和体波层析成像研究.结果表明:(1)小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宾川盆地东缘断裂的弧形转折部位,并在洱海南侧呈现沿北东向断裂的条带状分布现象,反映了区域上近南北向至北东向断裂是主要控震构造,其次是北西向断裂带.(2)0 km的速度分布与区域地形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山地呈现高速异常,宾川盆地呈现低速异常.从3 km至9 km,高低速分界与断层有很好的对应,并且越往深部,近南北向至北北东向的宾川盆地东缘断裂在上地壳构造的控制作用越明显.(3)上地壳层析成像结果同时揭示了宾川盆地东缘断裂的三维形态变化在空间上呈现出南北部倾角大、中部倾角缓的变化特征,可能与区域地块的旋转变形过程有关.(4)综合高精度浅层速度结构和地震重定位结果可知,区域上的近南北向至北北东向断裂正逐步取代北西向构造,成为主要的区域分界断裂和控震构造.新的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该区的主要控震构造及其深部结构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
张云鹏王宝善林国庆王伟涛王伟涛杨微
关键词:气枪震源
地震台阵流动地震仪的检测与标定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流动地震仪组成的台阵观测系统已经成为地下结构、物性探测的基本工具,高质量观测数据的获取是以地震仪的性能为基础的。本文结合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系统建设与维护实践,介绍了科学探测台阵系统采用的几项检测标定技术,包括超低频振动台标定、仪器一致性组网检测、白噪声标定和现场快速仪器检测,形成了一套适合地震流动台阵仪器的检测标定方法,并在观测实践中获得较好的应用。
袁松湧宋丽莉杨微贾玉华
关键词:地震台阵一致性白噪声
断裂带首波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断裂带首波是沿着存在物性差异界面传播的一种地震折射波,在传播过程中携带了断裂带的重要信息,对分析和研究断裂带以及附近区域的精细结构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本文主要阐述断裂带首波的产生原理、波形特征、识别及分析方法等,介绍目前国际上识别及利用断裂带首波开展断裂带特征方面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地震危险区域存在物性差异的断裂带,提出可结合密集台阵观测技术,利用断裂带首波进行断裂带精细结构探测及其变化监测研究,提高潜在孕震环境及发生机理的认识水平。
杨微
关键词:偏振分析
精密控制人工震源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研究
精密控制人工震源(Accurately Controlled Routinely Operated Signal System,ACROSS)是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可控震源,其原理是利用两个相同的...
杨微王宝善葛洪魁袁松湧宋丽莉
Thymic B cells promote regulatory T cells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negative selection in the thymus
B cells that are present in the thymus only represent 0.1-0.3% of total thymocytes, and are mainly located in ...
卢芳汀杨微廉哲雄
关键词:THYMICCELLSREGULATORYCELLSMOLECULES
钻柱振动信号特征及多次波成像被引量:7
2010年
钻柱是连接地面和井底钻头及地层的通道,伴随着钻头旋转破岩产生的钻柱振动包含丰富的信息,通过分析在钻柱顶端采集的钻头振动信号能够获得钻头、钻具的工作状态以及所钻地层甚至钻头前方地层的岩性、地层压力等信息,进行井下诊断和钻前预测.钻柱是由具有不同横截面积的单元组成,截面变化引起的波阻抗差异使钻头振动信号沿钻柱传播时发生多次反射,形成钻柱多次波.利用单边反褶积自相关等方法对井场采集的钻柱振动信号进行了处理,得到了振动信号的特征、反射界面多次波成像和振动信号沿钻柱的传播速度以及钻柱的实际转速等,并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为钻柱振动录井和随钻地震技术研究打下了基础.
崔士波葛洪魁陆斌杨微韩来聚魏茂安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