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莎义

作品数:98 被引量:210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1篇细胞
  • 38篇儿童
  • 17篇贫血
  • 17篇淋巴
  • 16篇再生障碍性贫...
  • 16篇障碍性贫血
  • 16篇白血
  • 16篇白血病
  • 13篇急性
  • 10篇肿瘤
  • 10篇淋巴细胞
  • 10篇基因
  • 9篇蛋白
  • 9篇预后
  • 7篇毒性
  • 7篇柔红霉素
  • 7篇疗效
  • 7篇红霉素
  • 7篇儿童急性
  • 6篇血液

机构

  • 40篇山东省立医院
  • 36篇同济大学附属...
  • 20篇上海市儿童医...
  • 5篇山东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济南市儿童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济南市第一人...
  • 1篇济南市妇幼保...
  • 1篇上海市松江区...

作者

  • 97篇蒋莎义
  • 33篇谢晓恬
  • 24篇陈力军
  • 18篇石苇
  • 14篇尹洪臣
  • 13篇廖雪莲
  • 13篇邵越霞
  • 13篇高飞
  • 12篇马沛然
  • 11篇周晓迅
  • 11篇杨静薇
  • 11篇李桂梅
  • 10篇李福兴
  • 9篇匡寒琴
  • 7篇蒋慧
  • 7篇邵静波
  • 7篇刘廷亮
  • 6篇高飞
  • 6篇李桂梅
  • 5篇唐晋清

传媒

  • 14篇山东医药
  • 10篇临床儿科杂志
  • 9篇中华儿科杂志
  • 9篇同济大学学报...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4篇中国小儿血液...
  • 3篇中国小儿血液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国新生儿科...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儿...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急性白血病56例的诊断
2001年
蒋莎义张皓王念亮尹洪臣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
16例儿童横纹肌样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横纹肌样瘤(MR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MRT患儿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初治病理诊断,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NI-1蛋白、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细胞膜抗原(EMA)表达;给予手术、化疗及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对患儿随访至2020年2月29日并分析其远期疗效。结果16例患儿中位起病年龄14.5个月,诊断为肾外非中枢横纹肌样瘤12例、肾横纹肌样瘤2例、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性畸胎样/横纹肌样瘤2例;肿瘤组织中INI-1蛋白表达缺失14例,INI-1蛋白表达减少1例、表达不详1例;肿瘤组织中CK、EMA、Vimentn阳性表达率为80%~100%。就诊时即发生远处转移7例。随访期内13例死亡,疾病进展中位时间为诊断后5个月,完全缓解2例,1例治疗达部分缓解后复发,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18.8%、12.5%。结论MRT好发于婴幼儿,可根据原发部位分类,呈高度侵袭性;其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检查,检测肿瘤组织中INI-1、CK、EMA、Vimentn表达可辅助诊断;采用手术、化疗及放疗等综合治疗模式,疗效不佳,患者预后差。
李艳华蒋莎义廖雪莲杨静薇
关键词:横纹肌样瘤预后
新生儿误诊病例分析
1990年
新生儿对疾病的反应不同,临床表现特殊,同一原因可引起不同的疾病,不同疾病表现相同症状(同症异病),同一疾病又表现不同症状(异症同病)。若不仔细询问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和综合分析,系统查体及必要的实验室或 X 线检查,极易造成误诊。
包美峨蒋莎义
关键词:误诊病例分析十二指肠梗阻肠旋转不良特殊面容心脏畸形右肺
儿童原始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08年
原始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lastic natural killer cell lymphoma/leukemia,BNKL/L)是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中的一个特殊类型,临床比较罕见,病情进展迅速,对急性白血病常用的经典联合化疗方案常不敏感,预后差。最近我们收治1例儿童BNKL/L,经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将诊断和治疗经验作简要总结报道。
邵越霞谢晓恬梁爱斌蒋莎义匡寒琴唐晋清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文献复习儿童LYMPHOMA细胞淋巴瘤联合化疗方案
肝移植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总结肝移植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明确诊断为HB并接受肝移植治疗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共8例行肝移植治疗的HB患者,占同期HB患者比例12.1%,男性3例,女性5例。中位发病年龄为54(30~130)个月,中位移植年龄为67.5(36~175)个月。PRETEXT分期Ⅲ期3例,Ⅳ期5例。肝静脉受累1例,门静脉受累4例。肺部转移2例。POST-TEXT分期Ⅲ期6例,Ⅳ期2例。诊断时AFP中位值为55 450(23 950~> 121 000)ng/ml。移植前AFP中位值为242(6.78~58025)ng/ml。AFP下降比例中位值为99.7%(52.0%~99.9%)。移植后AFP中位值为6.02(3.58~15 015) ng/ml。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化疗,术前化疗中位疗程6次。原发肝移植6例。挽救性肝移植2例。术后化疗6例。术后化疗中位疗程3次。中位随访时间为10.5 (1~42)个月,CR为6例,PR为1例,死亡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36.9±4.8)个月。总生存率为87.5%。结论儿童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是多种方式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全肝切除联合肝移植可取得满意的疗效,难治、复发患者仍是目前治疗的难点。
焦瑒瑒张婷黄灿付盼廖雪莲蒋莎义杨静薇
关键词:儿童肝母细胞瘤肝移植甲胎蛋白
镶嵌式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法在中美2所医学院儿科学教学实践中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探讨镶嵌式基于问题学习(hybrid-problem based learning,hPBL)教学方法在中美儿科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差异,剖析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不同学制下儿科学教学实践4个阶段中hPBL教学方法的应用,发现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在中美2所医学院儿科学教学实践中均有应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常态化将hPBL教学方法贯穿于儿科学教学实践中历时较久,教学效果良好;而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阶性将hPBL教学方法应用于儿科学教学实践中历时较短,也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廖雪莲谢利剑蒋莎义吕志宝
关键词:儿科学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谱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被引量:2
2009年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多种病因导致的以骨髓衰竭伴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目前认为免疫紊乱与其发病有关,具体机制还不清楚。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在维持骨髓微环境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acigalupoa等发现重型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认为间充质干细胞功能异常可能与AA的免疫紊乱有关。我们用功能分类芯片技术,
蒋莎义谢晓恬周吉吉石苇邵越霞周晓迅匡寒琴林洁靓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基因表达谱患儿
儿童急性白血病端粒酶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
2001年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系列扩增法(TRAP)检测了 11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完全缓解后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s)端粒酶活性水平 ,对部分病例进行追踪观察 ,并与 10例正常儿童骨髓 MNCs端粒酶活性相比较。结果 :正常骨髓 MNCs具低水平的端粒酶活性 ,相对端粒酶活性范围 2 .6 %~ 19.1%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相对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 40 .4%~ 98% ,完全缓解后其相对端粒酶活性为 2 1.7%~ 6 0 .1% ,随缓解时间的延长 ,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结论 :端粒酶激活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动态观察端粒酶活性水平 ,对估测病情。
高飞蒋莎义陈力军刘廷亮李桂梅
关键词:端粒急性白血病儿童
儿童常见晚期恶性实体肿瘤综合治疗探讨被引量:1
2005年
迪力木拉提.斯热吉丁石苇蒋莎义匡寒琴
关键词:恶性肿瘤小儿化学治疗并发症急性白血病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与OCH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治疗作用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T细胞配体OCH治疗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进行比较。方法 60只小鼠分为再障组、OCH组、ATG组及正常组,每组各15只。再障组、OCH组、ATG组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再障组不给予任何治疗;OCH组自造模后第1天开始腹腔注射OCH,100μg/kg,每周2次,连续2周;ATG组自造模后1 h内给药,尾静脉注射ATG60 mg/kg,单次。正常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自造模开始至60 d,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外周血常规恢复及骨髓病理改变。结果造模后第35天,OCH组及ATG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恢复至正常组水平;造模后第49天OCH组及ATG组小鼠白细胞恢复至正常组水平;造模后第60天OCH组及ATG组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三系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60天OCH组与ATG组小鼠骨髓病理显示造血组织较再障组明显恢复,造血细胞数目增多,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数目减少。结论 OCH同ATG一样,可以改善免疫诱导再障小鼠的骨髓衰竭,增加其存活率。[临床儿科杂志,2012,30(5):464-469]
乔晓红谢晓恬蒋莎义石苇覃大卫李福兴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小鼠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