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苇

作品数:80 被引量:225H指数:8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1篇儿童
  • 29篇再生障碍性贫...
  • 29篇障碍性贫血
  • 29篇贫血
  • 24篇白血
  • 24篇白血病
  • 23篇细胞
  • 18篇淋巴
  • 16篇疗效
  • 16篇急性
  • 15篇阿糖胞苷
  • 15篇胞苷
  • 14篇淋巴瘤
  • 13篇大剂量
  • 11篇蛋白
  • 11篇球蛋白
  • 9篇治疗儿童
  • 9篇免疫
  • 9篇急性白血
  • 9篇急性白血病

机构

  • 72篇同济大学附属...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7篇同济大学
  • 4篇上海铁道大学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上海市中医医...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加格达奇铁路...

作者

  • 80篇石苇
  • 71篇谢晓恬
  • 28篇周晓迅
  • 24篇邵越霞
  • 22篇乔晓红
  • 18篇蒋莎义
  • 12篇梁爱斌
  • 10篇唐晋清
  • 10篇李福兴
  • 9篇刘兴元
  • 8篇卢双龙
  • 8篇李本尚
  • 8篇李威
  • 8篇王耀平
  • 8篇何薇
  • 6篇傅晓燕
  • 6篇廖雪莲
  • 6篇李莉
  • 5篇匡寒琴
  • 5篇梅竹

传媒

  • 1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0篇同济大学学报...
  • 6篇中国小儿血液...
  • 5篇上海医学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小儿血液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2篇2000全国...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肿瘤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5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8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与探讨儿童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病原学、临床特点及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方法归纳与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HAAA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再障相关血液与免疫学指标(外周血...
邵越霞谢晓恬石苇周晓迅
文献传递
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规范诊断与伏立康唑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工作组和儿科呼吸学组近年来分别制订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三次修订)》和《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2009版)》,在儿童血液病继发IFI诊治中的应用方法与经验。方法参照上述IFI诊断标准,对儿童血液病合并IFI病例,根据不同的诊断条件和依据建立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的分层次诊断,并参照上述诊疗标准和建议,进行前期伏立康唑静脉输注与后期口服抗真菌药物的序贯治疗,同时观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6例血液病患儿合并IFI,虽然缺乏具有确诊价值的病原微生物依据,但参照诊断标准,3例符合临床诊断,3例符合拟诊条件。采用伏立康唑静脉输注治疗后,体温于10~18 d降至正常,GM和G试验阳性者于10~30 d恢复正常,肺部影像学阴影逐渐消退。继续输注伏立康唑巩固治疗,10~14 d后改为口服抗真菌药2~4周,均获得痊愈,总疗程43~84 d。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实践显示,上述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和儿科呼吸学组制定的有关IFI诊疗标准与指南具有明显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值得临床参照执行。国产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的IFI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石苇谢晓恬蒋莎义周晓迅邵越霞李福兴顾昶娟
关键词: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标准伏立康唑
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及疗效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归纳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免疫抑制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不良反应防治对策,评价不良反应与疗效的关系,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ATG联合环孢菌素A(Cs A)联合免疫抑制疗法(CIS)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共61例,其中使用美国(Genzyme公司)R-ATG 31例,使用德国(Fresenius公司)R-ATG 30例。采取不良反应综合防治措施,比较两种ATG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不良反应与疗效关系,分析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Fresenius-ATG相关类过敏反应、血清病、感染和需加输血小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0%(12例)、43.30%(13例)、16.70%(5例)和23.33%(7例);Genzyme-ATG相关类过敏反应、血清病、感染和需加输血小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48%(11例)、35.48%(11例)、9.70%(3例)和29.03%(9例),两种制剂ATG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否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分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综合防治,所有不良反应均得以及时控制,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ATG联合Cs 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安全有效,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治不良反应。Fresenius-ATG和Genzyme-ATG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不影响ATG治疗效果;不同年龄、性别及疾病严重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无直接相关性。
李福兴石苇乔晓红周晓迅何薇谢晓恬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远期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 探索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远期疗效。方法 以HD-AraC为主的联合方案作为儿童AML长期化疗中的早期和定期强化治疗,采用Kaplan-Metier法统计长期无病生存(DFS)率。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强烈化疗后并发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和脑脊液中Ara-C浓度。结果 16例初治患者的6年以上DFS率达到62.5%(10/16例);持续完全缓解5年以上7例,3~5年2例。但复发病例疗效仍不理想。采用积极的化疗并发症防治措施,患儿均能够度过骨髓抑制期,未出现重要脏器明显损伤和化疗相关死亡。HPLC检测显示HD-AraC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血浆和脑脊液中Ara—C浓度。结论 以HD-AraC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儿童AML可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患儿能够耐受该化疗方案的强度,值得临床应用。
周晓迅谢晓恬石苇蒋莎义李本尚
关键词:髓系白血病大剂量阿糖胞苷疗效药物浓度
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研究
<正>目的:通过收集国内病例资料,分析和归纳儿童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AP)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以利不断提高儿童AAP的早期诊断率和疗效水平。方法:归纳我院病例和近年来国内报道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共66例患儿诊治经过,参...
石苇乔晓红
文献传递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TG治疗相关溶血性贫血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使用抗人T-淋巴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治疗后短期内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使用ATG后出现AIHA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儿于使用ATG后8d,出现贫血加重、尿色深、胆红素升高、乳酸脱氢酶上升、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临床诊断为ATG相关AIHA。应用足量甲泼尼龙治疗,输洗涤红细胞后得以有效控制。经文献查询,相关病例罕见。结论 ATG治疗相关AIHA虽然临床罕见,但病情进展迅速,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邵越霞谢晓恬石苇周晓迅
阿糖胞苷代谢关键酶活性与儿童恶性血液肿瘤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2010年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aggressive 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内阿糖胞苷(Ara-c),代谢关键酶——脱氧胞苷激酶(deoxycyfidine kinasekinase,DCK)胞苷脱氨酶(cytidine deaminase,CDA)活性,探索阿糖胞苷代谢关键酶活性与儿童恶性肿瘤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同位素3H—Cytidine做为放射底物检测32例患儿(ALL19例,AML9例,晚期NHL4例)骨髓单个细胞内DCK、CDA酶活性,统计分析各组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初发患儿DCK酶活性明显高于复发患儿(P〈0.05)。初发患儿CDA酶活性明显低于复发患儿(p〈0.05)。初发患儿cDA/DCK明显低于复发患儿(P〈0.05)。初发患儿ALL、AML、NHL中DCK酶活性来见显著差异(P〉0.05)。酶的活性与患儿年龄、性别未发现相关性(P〉0.05)。结论DCK活性增高,有利于Ara-C转化为具有活性的Ara-CTP。CDA活性增高,将促进Ara-C迅速降解,影响疗效。所以,初发与复发患儿DCK、cDA酶活性的显著差异(DCK活性降低和CDA活性增强),很可能是导致肿瘤复发的原因。因此,骨髓单个核细胞内DCK、CDA酶活性表达强弱与Ara—C的疗效密切相关。
杨蓉谢晓恬蒋莎义石苇周晓迅卢双龙
关键词:胞苷脱氨酶酶活性儿童临床疗效
ATG-F与R-ATG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效应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ATG-F(德国Fresenius)和R-ATG×美国Genzyme贻疗儿童再障的疗效与药代动力学。方法:儿童再障共53例,男27例,女26例,年龄32岁,均为获得性再障,其中重型再障(SAA)32例、极重...
谢晓恬何薇石苇
以骨质破坏为主的儿童恶性淋巴瘤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被引量:6
2001年
为初步探讨表现为骨质破坏的儿童恶性淋巴瘤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案选择、疗效和预后,对6例表现为骨质破坏的儿童恶性淋巴瘤进行影像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病理分型及选择方案化疗和放疗并长期随访。结果显示6例患儿CT和MRI检查均有不同骨质破坏,免疫分型为B型;采用MCP方案化疗后1例死亡。5例长期无病生存。提示表现为骨质破坏的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报道,应通过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及早确诊,可采用常规化疗方案结合放疗治疗,预后与临床分期相关。
梁爱斌谢晓恬石苇陈继莺林洁靓王耀平
关键词:骨质破坏影像学恶性淋巴瘤儿童
HL-60细胞内阿糖胞苷活性成分动态观察
2013年
目的探索与研究建立白血病细胞内阿糖胞苷(Ara-C)活性成分及其代谢产物阿糖尿苷(Ara-U)水平测定方法,并观察白血病细胞内上述Ara-C活性相关物质的变化规律与差异。方法采用白血病细胞株(HL-60)及其耐药细胞株(HL-60/R),在Ara-C作用下长期传代。对5、10、20、30、40、50代细胞,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动态观察和比较两种细胞内的Ara-C活性成分,即三磷酸阿糖胞苷(Ara-CTP)、与DNA嵌合的Ara-C以及Ara-U的水平。结果 HL-60细胞内Ara-CTP、与DNA嵌合的Ara-C在传至20代后,均呈现持续下降;在细胞传代初期至第40代,各阶段HL-60细胞内Ara-CTP水平均显著高于HL-60/R;在传代初期至第20代过程中,HL-60和HL-60/R细胞内的与DNA嵌合的Ara-C并无显著差异。经长期传代之后,HL-60细胞内的Ara-U呈持续上升,且均显著高于相同传代阶段的HL-60/R。结论白血病细胞在Ara-C的长期作用下,Ara-CTP、与DNA嵌合的Ara-C水平,在不同时段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可能是导致白血病患者发生对Ara-C耐药的主要原因。
唐晋清谢晓恬李威乔晓红石苇周晓迅邵越霞
关键词:阿糖胞苷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