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红玉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胰岛
  • 4篇微囊
  • 3篇胰岛素
  • 3篇胰岛素产生细...
  • 3篇微囊化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干细胞
  • 3篇产生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1篇胰岛B细胞
  • 1篇鼠骨
  • 1篇糖尿病小鼠
  • 1篇糖尿病治疗
  • 1篇体外

机构

  • 5篇辽宁医学院

作者

  • 5篇蔡红玉
  • 5篇穆长征
  • 3篇李宏丹
  • 2篇王雅光
  • 1篇王恩达
  • 1篇陶仕英
  • 1篇马云胜
  • 1篇王征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第七届全国生...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尼克酰胺与胰腺损伤提取物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的比较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较好的方法。方法大鼠胰腺提取物和尼克酰胺分别诱导小鼠的BMSCs分化,经免疫组织化学、双硫腙染色、放射免疫学方法和RT-PCR技术(Ins-1、Ins-2、Glut-2、GK)鉴定两种诱导方法诱导细胞的分化程度。结果两种方法诱导后的细胞均可以表达胰岛素。双硫腙染色和胰岛素免疫组织化学的染色结果发现,两种分化后的细胞无明显差异。放射免疫学检测胰岛素及C肽片段:两种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的胰岛素随25mmol/L葡萄糖刺激时间的延长产生的胰岛素分泌曲线有明显差别,尼克酰胺分化的小鼠BMSCs产生的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与正常小鼠胰岛细胞的曲线一致性欠佳,而大鼠胰腺损伤提取物分化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产生细胞的分泌曲线一致性很好。尼克酰胺分化后的细胞不能产生C肽片段,而大鼠胰腺损伤提取物能够表达C肽片段。RT-PCR结果显示,尼克酰胺与大鼠胰腺提取物均可以表达胰岛细胞相关的几个mRNA(Ins-1、Ins-2、Glut-2、GK)。结论大鼠胰腺提取物与尼克酰胺相比,可能是一种较好的诱导BMSCs分化成熟产生胰岛素的诱导剂。
穆长征李宏丹蔡红玉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素产生细胞尼克酰胺放射免疫学小鼠
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内细胞浓度与胰岛素和C肽的释放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微囊化已经普遍应用于各种实验研究,微囊包裹的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问题也成为当今的热点,但是囊内包裹的细胞浓度与胰岛素释放量的关系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的:运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包裹胰岛素产生细胞,观察细胞浓度对胰岛素和C肽释放情况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胰腺损伤提取物,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免疫荧光和双硫腙染色鉴定诱导后细胞内胰岛素的表达。然后将胰岛素产生细胞制成浓度分别为1×107L-1,5×107L-1,1×108L-1,5×108L-1,1×109L-1,5×109L-1的细胞悬液,气体吹喷法制成微囊,用6-羧基乙二酸荧光素检测囊内细胞活力,用葡萄糖刺激微囊内细胞检查其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情况。结果与结论:胰腺损伤提取物诱导后双硫腙染色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出胰岛素产生细胞内有胰岛素的表达;胰岛素产生细胞制成的微囊直径约为400μm,大小均一,6-羧基乙二酸荧光素检测到囊内细胞的活力很好。用葡萄糖刺激不同细胞浓度的微囊,发现细胞浓度为1×108L-1时,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达到最高。
王雅光马云胜穆长征蔡红玉王征
关键词:微囊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素产生细胞胰岛素C肽
IPCs微囊化和体外生长分泌功能的研究
目的:研究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微囊化和体外生长分泌功能规律,探索其作为胰岛B细胞替代物的新资源。 方法:取小鼠股骨和胫骨,冲出骨髓,以2×106/ml接种到25cm2培养瓶内,于37℃、5%C02培养箱中培养...
穆长征蔡红玉陶仕英李宏丹
关键词:体外培养胰岛B细胞
文献传递
微囊化胰岛素产生细胞移植治疗小鼠糖尿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微囊化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疗效。方法应用大鼠胰腺提取物(RPE)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IPCs,采用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内胰岛素的表达。然后将其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APA)微囊包裹起来。链尿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模型组(对照组),微囊化IPCs移植组和未微囊化IPCs移植组。进行腹腔内移植。通过监测移植前后小鼠的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糖尿病组小鼠血糖逐渐升高,未微囊化和微囊化组移植后均可改善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但未微囊化组只能维持血糖降低5 d左右,而微囊化组可持续降低血糖20 d以上,并且微囊化移植组的小鼠胰岛素和C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微囊化IPCs移植治疗小鼠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效果,微囊具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穆长征蔡红玉李宏丹王雅光王恩达
关键词:微囊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素产生细胞糖尿病小鼠
微囊免疫隔离技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β细胞功能减退,致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最终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胰岛素的应用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糖代谢紊乱,但却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胰岛移植可以解决每日胰岛素注射的问题,但供体的有限及免疫排斥反应使糖尿病的治疗受到了限制。若利用能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如诱导分化的干细胞)移植来治疗糖尿病无疑为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宿主对异源性细胞产生的移植排斥反应却是其在临床上应用的主要障碍。微囊的选择透过性一方面可对微囊化细胞进行免疫保护,另一方面又不影响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实现细胞的同种或异种移植,应用前景良好。
蔡红玉穆长征
关键词:微囊免疫隔离技术糖尿病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