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小红

作品数:29 被引量:21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晕厥
  • 21篇血管
  • 21篇血管迷走性
  • 21篇血管迷走性晕...
  • 21篇迷走
  • 14篇儿童
  • 13篇直立倾斜试验
  • 5篇心电
  • 4篇电图
  • 4篇心电图
  • 4篇心率
  • 4篇心率变异
  • 4篇心率变异性
  • 4篇倾斜台试验
  • 3篇导联
  • 3篇导联心电图
  • 3篇血管迷走神经...
  • 3篇神经性
  • 3篇同步12导联...
  • 3篇迷走神经

机构

  • 28篇中南大学湘雅...
  • 10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长沙市中心医...
  • 1篇常德市第一人...
  • 1篇湖南省妇幼保...

作者

  • 29篇薛小红
  • 28篇王成
  • 22篇李茗香
  • 21篇林萍
  • 19篇郑慧芬
  • 17篇刘晓燕
  • 12篇丁异熠
  • 11篇曹闽京
  • 10篇何芝香
  • 10篇谢振武
  • 9篇胡春艳
  • 6篇许毅
  • 6篇李雯
  • 4篇吴礼嘉
  • 4篇毛定安
  • 1篇文川
  • 1篇刘洁明
  • 1篇张延蕊

传媒

  • 1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立倾斜试验对反复晕厥发作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3
2006年
不明原因晕厥(UPS)在普通人群平均患病率约为22%。直立倾斜试验(HUTT)是诊断UPS的有效方法,其对临床反复晕厥发作是否具有预测价值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HUTT对偶发晕厥与反复晕厥患者诊断进行比较,探讨HUTI、对反复晕厥发作的预测价值。
王成李茗香林萍李雯郑慧芬薛小红许毅谢振武
关键词:直立倾斜试验晕厥患病率
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反应特点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反应特点。方法2005-01~2006-09在我院就诊或住院的UPS或接近晕厥患者170例,男性64例,女性106例,年龄3~70岁,平均(23.18±15.40)岁,其中儿童(<18岁)88例。比较HUTT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特点,调查阳性患者反应类型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及不同类型阳性反应患者HUTT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①对HUTT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年龄和HUTT期间的心电图变化。②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在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成人(≥18岁)和儿童(<18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抑制型和心脏抑制型多见于儿童。③HUTT阳性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较阴性者高,常见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律和逸搏。④基础倾斜试验(BHUT)晕厥发作平均时间为(21.61±10.64)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晕厥发作平均时间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5.58±2.68)min。结论①儿童较成人易于发生阳性反应,以血管抑制型和心脏抑制型居多。②HUTT期间出现心电图变化者阳性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尤其是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动过缓出现时要警惕阳性反应的发生。
郑慧芬王成何芝香李茗香林萍薛小红刘晓燕许毅
关键词:不明原因晕厥直立倾斜试验
β受体功能亢进症儿童立位与卧位同步12导联心电图T波及ST段变化的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β受体功能亢进症儿童立位与卧位同步12导联心电图(12 ECG)T波及ST段变化的意义。方法β受体功能亢进症儿童(研究组)53例。男13例,女40例;年龄3.5~18.0(8.77±2.99)岁。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及立位12 ECG。匹配健康儿童40例为健康对照组。计算立位与卧位心率差及T波、ST段振幅及形态变化。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研究组发病年龄高峰为7~11岁。男女比例约为1:3。2.研究组立位较卧位心率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96±10.16)次/minvs(9.67±6.97)次/min P〈0.01]。3.T波形态:研究组立位与卧位比较,T波振幅降低主要在Ⅱ、V3、V4、V5、V6导联,T波倒置主要在Ⅲ、aVF导联,T波倒置且振幅增加主要在Ⅲ、V1、V2导联,卧位时T波倒置变为立位时T波直立出现在V1、V2导联。4.T波振幅:研究组立位较卧位T波振幅下降幅度在V1导联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V2导联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5.ST段振幅:立位较卧位变化在研究组及健康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发病年龄高峰在学龄期,尤以女性多见,心率明显增加,立位和卧位心电图T波形态和振幅变化明显。
薛小红王成曹闽京林萍李茗香丁异熠刘晓燕胡春艳Praveen Kumar
关键词:Β受体功能亢进症儿童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在直立倾斜试验中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P波ST段及T波的动态变化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T)中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深化儿童VVS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06—10—2007—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UPS)儿童96例,根据HUTT结果将研究组分为HUTT阳性组和HUTT阴性组。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2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行HuTr检查,HUTT过程中同时行12导联心电图(12ECG)动态监测。结果①57例HuTT阳性儿童中,13例表现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阳性,平均反应时间(24.62±5.94)min;44例表现为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阳性,平均反应时间(5.27±1.89)min。②SNHUT阶段1min时HUTT阳性组Ⅲ、aVL、aVF导联P波振幅较HuTr阴性组显著升高(P〈0.05),其余时间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在HUTT中某些导联T波及ST段振幅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主要表现在V3、V4、V5及V6导联;HUTT阳性组在HuTT中某些导联T波、ST段振幅较HUTT阴性组显著降低(P〈0.05),主要表现在Ⅱ、Ⅲ、aVR、aVL及aVF导联,多发生在HUTT阳性发作平均时间点。④HUTT阳性组晕厥发作时较基础平卧位时P波时间、QRS时间、QT间期显著缩短(P〈0.05,P〈0.01);与倾斜开始比较,P波时间显著缩短(P〈0.05);与倾斜5min时比较,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与试验结束电动倾斜床刚平放时比较,QT间期显著缩短(P〈0.01),而QTC间期显著延长(P〈0.05)。结论VVS儿童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12ECGT波及ST段振幅变化较P波振幅变化更敏感。
薛小红王成林萍曹闽京李茗香丁异熠刘晓燕谢振武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直立倾斜试验T波ST段
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反复发作的预测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反复发作的预测价值。方法2001-01—2006-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患儿251例,男112例,女139例,年龄418(12.25±3.27)岁。依临床晕厥发生频次分A组(晕厥发作仅1次,n=54)、B组(晕厥发作24次,n=137)与C组(晕厥发作≥5次,n=60)。HUTT在取得知情同意后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n=251)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n=92)。结果(1)HUTT阳性率与晕厥频次关系:BHUT阳性率随晕厥频次增加而递增(χ2=4.285,P>0.05),SNHUT阳性率与晕厥频次不呈线性关系(χ2=1.316,P>0.05),HUTT总阳性率(指BHUT阳性率+SNHUT阳性率)亦随晕厥频次增加而递增(χ2=3.809,P>0.05)。(2)HUTT反应类型与晕厥频次关系:无论是BHUT还是SNHUT,反应类型以血管抑制型为主,BHUT或SNHUT在不同晕厥频次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分别为χ2=3.008,P>0.05;χ2=2.426,P>0.05)。结论HUTT与儿童VVS临床晕厥反复发作频次无明显关系,对儿童VVS临床反复晕厥发作没有预测价值。
王成何芝香李茗香薛小红郑慧芬林萍曹闽京刘晓燕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反复晕厥倾斜台试验儿童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24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24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对临床补盐补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4-06~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79例(晕厥组),男31例,女48例,平均年龄(11.18±2.47)岁。匹配健康儿童11例为对照(对照组)。研究对象留取24h尿,测量尿量后,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h尿电解质(钾、钠、氯、钙、磷、镁)含量。结果①晕厥组24h尿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24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每毫升尿钠和尿钙增加(P<0.01或P<0.05)。②晕厥儿童HUTT阳性组24h尿钠、尿钾较HUTT阴性组明显增加(P<0.05),每毫升尿钠增加(P<0.05)。③晕厥儿童24h尿电解质含量和每毫升尿电解质含量在血管抑制型与心脏抑制型+混合型组、男女性别、<12岁组与≥12岁组、晕厥频次<4次组和晕厥频次≥4次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尿钠含量增加与VVS发病关系密切,临床治疗VVS要强调健康教育,重视补盐补液方案。
王成刘晓燕郑慧芬李雯薛小红丁异熠胡春艳Praveen Kumar吴礼嘉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电解质
不同反应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的心率变异性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探讨不同反应类型对VVS儿童HRV的影响。方法2003-01—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诊治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或接近晕厥儿童87例(晕厥组),其中男34例,女53例;年龄4~17(10.92±2.62)岁。匹配7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对照组)。晕厥组与对照组儿童均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将所记录数据输入TLC 3000A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程序自动分析结合人工干预生成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晕厥组儿童在Holter检查前后1d内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晕厥组儿童HUTT阳性率62.1%(54/87);HUTT阳性儿童中男31.5%(17/54),女68.5%(37/54);血管抑制型38例(70.4%),混合型14例(25.9%),心脏抑制型2例(3.7%)。(2)与对照组比较,晕厥组儿童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降低,其中SDNN、VLF(P<0.05)和TP、LF、HF(P<0.01)降低显著。(3)与对照组比较,HUTT阳性组儿童时域指标SDANN降低明显(P<0.05),其余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稍降低(P>0.05)。(4)血管抑制型与混合型儿童相比,各项时域指标均降低,以SDNN降低明显(P<0.05);频域指标TP、VLF、LF、HF稍降低(P>0.05)。结论VVS儿童基础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血管抑制型是最常见的反应类型,VVS儿童的HRV与反应类型有关。
郑慧芬王成曹闽京李茗香薛小红林萍刘晓燕丁异熠胡春艳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心率变异性儿童
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全程护理。方法对207例晕厥患者进行BHUT或/和SNHUT。试验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备好各项急救物品和药品;试验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试验后告知患者试验结果和预防治疗措施。结果207例全部进行BHUT检查,阳性61例(29·5%)。阴性患者中对47例进行SNHUT检查,阳性30例。91例阳性患者中血管抑制型71·4%,心脏抑制型15·4%,混合型13·2%。结论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BHUT及SNHUT诊断VVS的适应证,并对试验过程进行全程护理,以保障患者安全。
李茗香何芝香王成林萍李雯郑慧芬薛小红谢振武
关键词:直立倾斜试验硝酸甘油护理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心率变异性的年龄和性别差异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2003—01~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诊治的不明原因晕厥(UPS)儿童54例(晕厥组),其中<12岁儿童22例,直立倾斜试验(HUTF)全部为阳性反应。匹配4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对照组)。晕厥组和对照组儿童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数据经TLC3000A 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自动分析结合人工干预生成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①晕厥儿童HRV性别比较:与男性儿童相比,女性儿童各项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偏低,其中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和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极低频功率(VLF)降低显著(P<0.01或P<0.05)。②健康儿童HRV性别比较:女性儿童时域指标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和频域指标TP、VLF、LF低于男性儿童,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频域指标VLF(P<0.01)和LF(P<0.05)。③晕厥儿童HRV年龄比较:与≥12岁儿童相比,<12岁儿童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和频域指标TP、LF稍降低(均P>0.05)。④健康儿童HRV年龄比较:与≥12岁儿童相比,<12岁儿童时域指标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LF、高频功率(HF)偏高,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HF(P<0.05),其余指标稍偏低(均P>0.05)。结论VVS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其自主神经变化规律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与健康儿童不同。
郑慧芬王成曹闽京薛小红李茗香林萍刘晓燕丁异熠胡春艳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心率变异性儿童年龄性别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与身高体质量及人体质量指数的关系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与身高、体质量及人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2001-01~2007-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或先兆晕厥患者418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阳性诊断为VVS,其中4~17岁[平均(11·37±2·99)岁]223例(儿童组),18~70岁[平均(36·82±13·64)岁]195例(成人组)。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结果成人组HUTT阳性患者、HUTT阴性患者BMI在头晕组稍高于晕厥组(P>0·05);HUTT阴性组较HUTT阳性组BMI及体质量明显增高(P<0·01),两组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BMI在各年龄段HUTT阴性组与HUTT阳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HUTT阳性组或HUTT阴性组BMI与年龄均呈直线相关,两组直线回归显示,16岁以下儿童BMI在HUTT阴性组高于HUTT阳性组,16岁以上则呈相反变化。结论成人低体质量和低BMI者晕厥易感性增加,儿童BMI与晕厥易感性相关不密切。
丁异熠王成薛小红李茗香林萍刘晓燕Praveen Kumar胡春艳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人体质量指数身高体质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