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慧芬

作品数:31 被引量:254H指数:12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晕厥
  • 19篇血管
  • 19篇血管迷走性
  • 19篇迷走
  • 18篇血管迷走性晕...
  • 14篇儿童
  • 9篇直立倾斜试验
  • 7篇心率
  • 6篇心率变异
  • 6篇心率变异性
  • 5篇倾斜台试验
  • 4篇儿童血管迷走...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3篇心肌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血管迷走神经...
  • 3篇神经性

机构

  • 27篇中南大学湘雅...
  • 9篇湖南省儿童医...
  • 4篇深圳市人民医...
  • 3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1篇郑慧芬
  • 28篇王成
  • 20篇李茗香
  • 19篇薛小红
  • 19篇林萍
  • 16篇谢振武
  • 11篇刘晓燕
  • 11篇李雯
  • 10篇曹闽京
  • 9篇何芝香
  • 8篇许毅
  • 5篇丁异熠
  • 5篇毛定安
  • 4篇胡春艳
  • 2篇吴礼嘉
  • 2篇刘利群
  • 1篇崔蓉蓉
  • 1篇文川
  • 1篇王秀英
  • 1篇刘洁明

传媒

  • 12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08
  • 12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立倾斜试验对反复晕厥发作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3
2006年
不明原因晕厥(UPS)在普通人群平均患病率约为22%。直立倾斜试验(HUTT)是诊断UPS的有效方法,其对临床反复晕厥发作是否具有预测价值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HUTT对偶发晕厥与反复晕厥患者诊断进行比较,探讨HUTI、对反复晕厥发作的预测价值。
王成李茗香林萍李雯郑慧芬薛小红许毅谢振武
关键词:直立倾斜试验晕厥患病率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基础状态与血清胰岛素及C肽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基础状态与血清胰岛素(INS)及C肽(CP)的初步关系。方法2004-06~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 79例(晕厥组),男31例,女48例,平均年龄(11.18±2.47)岁。匹配健康儿童11例为对照(对照组),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9.59±2.47)岁。全部研究对象在基础状态下抽取空腹8~10 h静脉血5 mL,应用日本HITA-CHI公司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美国Bayer公司ADVIA Centau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NS及CP。结果晕厥组基础状态下FPG、INS、CP较对照组稍降低(P>0.05);HUTT阳性组FPG、INS、CP较HUTT阴性组稍增加(P>0.05);晕厥组中临床有晕厥病史者(n=55)按晕厥发作频次比较,晕厥频次≥4次组FPG、INS、CP较<4次组稍降低(P>0.05)。结论儿童VVS基础状态下FPG、血清INS及CP变化不明显,其对晕厥触发无明显的预测价值。
王成郑慧芬刘晓燕崔蓉蓉吴礼嘉胡春艳Praveen Kumar谢振武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糖胰岛素C肽儿童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年龄和性别差异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2001-01~2005-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从316例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中诊断的POTS患者66例,分为成年(>18岁)和儿童(≤18岁)两组,分析其病程、诊断率、心率变化的年龄和性别差异.结果①病程及发病年龄:POTS病程在成年组1.00~11.33 a(平均5.22±4.33 a),男性略短于女性(3.00±4.24 a vs 5.71±4.44 a,P>0.05);儿童组0.08~4.00a(平均0.73±1.13 a),男性长于女性(1.21±1.46 avs 0.46±0.81 a,P<0.05).发病年龄在成年组为18~5+岁(平均25.75±8.33岁),女性小于男性(P<0.05);儿童组为4~16岁(平均11.73±2.54岁),未见性别差异(P>0.05).②诊断率及心率变化:POTS诊断率在年龄组间无差异(P>0.05),女性比例成年高于儿童;倾斜试验10 min内心率增加量在年龄组间及男女间未见差异(P>0.05).结论POTS病程及心率增加量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成年患者发病年龄女性<男性,诊断率无年龄差异,但成年女性比例高于儿童,这对临床上诊治POTS具有指导意义.
王成李茗香李雯林萍郑慧芬薛小红毛定安谢振武
关键词: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倾斜台试验年龄性别
儿童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时心律失常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反应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0年9月-2005年7月在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接近晕厥患儿进行HUTT,阳性反应77例(男28例,女49例;年龄7~18岁),分析HUTT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出现心律失常76例(98.7%),发生窦速71例(92,2%),其中60例在心率达最快后5min[平均(1.5±1,7)min]内发生阳性反应。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26例(33,8%),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相比,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中发生率高(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组(〈12岁、≥12岁)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窦缓多见(20/26例),其次为交界性逸搏心律、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5例窦性停搏患儿停搏时间平均为18.2s(1.5~60s)。结论HUTT时心率突然明显增快时应警惕发生阳性反应;缓慢性心律失常在BHUT中发生率较高,常见类型有窦缓、交界性逸搏心律、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等;应积极预防和处理严重阳性反应。
李雯王成李茗香何芝香郑慧芬薛小红林萍谢振武
关键词:直立倾斜试验心律失常儿童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家族遗传特征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家族遗传特征。方法对383例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详细询问晕厥家族史,并记录建档。结果①9.4%(36/383)UPS患者存在晕厥家族史,HUTT阳性且有晕厥家族史者占12.0%(23/191)。②UPS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性有晕厥病史者其后代(一级亲属)男性晕厥发病几率增加18.6%,女性有晕厥病史者其后代(一级亲属)发生晕厥比率女性>男性。③UPS患者21.7%(83/383)、有晕厥家族史且HUTT阳性患者39.1%(9/23)晕厥发作时存在诱因。④有晕厥家族史且HUTT阳性患者混合型比率高于全体HUTT阳性患者(34.8%vs27.7%)。⑤HUTT阳性患者有无晕厥家族史在性别及年龄组间(<18岁与≥18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S存在遗传倾向,尤其是一级亲属有晕厥史者后代晕厥发生几率明显增高,外界因素可促进晕厥发生。
郑慧芬王成薛小红何芝香李茗香林萍刘晓燕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家族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心率变异性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对27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阳性并诊断为VVS的HRV进行分析(研究组),并将2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康泰TLC3000A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描记未发生晕厥时24h心电图,分析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低频功率(LF)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在不同年龄段差别不明显(P>0.05);女性时域指标中SDANN及VLF、LF较男性明显降低(P<0.05);血管抑制型与混合型VVS的HRV指标差异不明显。结论VVS儿童基础自主神经功能发生改变;HRV主要受性别影响,而年龄影响不明显;HUTT不同反应类型VVS的HRV不存在差别。
郑慧芬王成曹闽京何芝香李茗香林萍薛小红谢振武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心率变异性儿童
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反复发作的预测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反复发作的预测价值。方法2001-01—2006-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患儿251例,男112例,女139例,年龄418(12.25±3.27)岁。依临床晕厥发生频次分A组(晕厥发作仅1次,n=54)、B组(晕厥发作24次,n=137)与C组(晕厥发作≥5次,n=60)。HUTT在取得知情同意后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n=251)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n=92)。结果(1)HUTT阳性率与晕厥频次关系:BHUT阳性率随晕厥频次增加而递增(χ2=4.285,P>0.05),SNHUT阳性率与晕厥频次不呈线性关系(χ2=1.316,P>0.05),HUTT总阳性率(指BHUT阳性率+SNHUT阳性率)亦随晕厥频次增加而递增(χ2=3.809,P>0.05)。(2)HUTT反应类型与晕厥频次关系:无论是BHUT还是SNHUT,反应类型以血管抑制型为主,BHUT或SNHUT在不同晕厥频次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分别为χ2=3.008,P>0.05;χ2=2.426,P>0.05)。结论HUTT与儿童VVS临床晕厥反复发作频次无明显关系,对儿童VVS临床反复晕厥发作没有预测价值。
王成何芝香李茗香薛小红郑慧芬林萍曹闽京刘晓燕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反复晕厥倾斜台试验儿童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24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24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对临床补盐补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4-06~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79例(晕厥组),男31例,女48例,平均年龄(11.18±2.47)岁。匹配健康儿童11例为对照(对照组)。研究对象留取24h尿,测量尿量后,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h尿电解质(钾、钠、氯、钙、磷、镁)含量。结果①晕厥组24h尿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24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每毫升尿钠和尿钙增加(P<0.01或P<0.05)。②晕厥儿童HUTT阳性组24h尿钠、尿钾较HUTT阴性组明显增加(P<0.05),每毫升尿钠增加(P<0.05)。③晕厥儿童24h尿电解质含量和每毫升尿电解质含量在血管抑制型与心脏抑制型+混合型组、男女性别、<12岁组与≥12岁组、晕厥频次<4次组和晕厥频次≥4次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尿钠含量增加与VVS发病关系密切,临床治疗VVS要强调健康教育,重视补盐补液方案。
王成刘晓燕郑慧芬李雯薛小红丁异熠胡春艳Praveen Kumar吴礼嘉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电解质
不同反应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的心率变异性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探讨不同反应类型对VVS儿童HRV的影响。方法2003-01—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诊治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或接近晕厥儿童87例(晕厥组),其中男34例,女53例;年龄4~17(10.92±2.62)岁。匹配7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对照组)。晕厥组与对照组儿童均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将所记录数据输入TLC 3000A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程序自动分析结合人工干预生成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晕厥组儿童在Holter检查前后1d内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晕厥组儿童HUTT阳性率62.1%(54/87);HUTT阳性儿童中男31.5%(17/54),女68.5%(37/54);血管抑制型38例(70.4%),混合型14例(25.9%),心脏抑制型2例(3.7%)。(2)与对照组比较,晕厥组儿童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降低,其中SDNN、VLF(P<0.05)和TP、LF、HF(P<0.01)降低显著。(3)与对照组比较,HUTT阳性组儿童时域指标SDANN降低明显(P<0.05),其余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稍降低(P>0.05)。(4)血管抑制型与混合型儿童相比,各项时域指标均降低,以SDNN降低明显(P<0.05);频域指标TP、VLF、LF、HF稍降低(P>0.05)。结论VVS儿童基础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血管抑制型是最常见的反应类型,VVS儿童的HRV与反应类型有关。
郑慧芬王成曹闽京李茗香薛小红林萍刘晓燕丁异熠胡春艳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心率变异性儿童
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患者心律失常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反应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特点。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05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接近晕厥患者进行HUTT检查(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分析HUTT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情况。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27例HUTT阳性反应患者中122例(96.06%)患者出现心律失常。107例(84.25%)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并在儿童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中发生率高(P<0.01),无性别差异(P>0.05)。快速性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98.13%,105/107)多见,其中99例(94.29%)患者在心率达最快后5min内,平均(1.73±1.72)min发生阳性反应。58例(45.67%)患者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多见(91.38%,53/58),常合并交界性逸搏心律、交界性逸搏和窦性停搏。10例窦性停搏患者平均停搏时间为(12.68±17.94)s。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基础心率偏慢,且在成人及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过程中发生率高(P<0.05或P<0.01),而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HUTT过程中心率突然明显增快时应警惕阳性反应的发生。(2)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成人及BHUT中发生率较高,常见类型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心律、交界性逸搏等,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基础心率偏慢。
李雯王成谢振武李茗香郑慧芬毛定安林萍许毅
关键词:心律失常直立倾斜试验晕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