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峰
- 作品数:19 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邢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邢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白介素-18含量的研究及意义
- 柴瑞丽宋诗芬李瑞霞马骏杨彩云许峰
- 课题研究通过测定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IL-18的含量变化,证实白介素-18参与了颅脑损伤后的炎症级联反应,且与颅脑损伤程度有关,探讨白介素-18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开辟新的途径,促进了医学的发展。研究对100...
- 关键词:
-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清白介素
- MT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肿瘤易感性与预后的相关性
- 2017年
- 目的探讨MT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肿瘤易感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MT3基因甲基化分为研究组(发生基因启动子甲基化)23例与对照组(未发生基因启动子甲基化)89例。统计两组患者后代发生同样肿瘤的情况,对患者的近期效果进行评价,分析T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肿瘤易感性与预后的相关性,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后代发生肿瘤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研究组,S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少于研究组,凋亡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3%,对照组患者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易感性呈正相关,与预后状况、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肿瘤易感性呈正相关,与患者预后情况呈负相关。
- 许峰陆欣王海军王建民
- 关键词:启动子甲基化肿瘤
- MT-3基因表达在食管胸中段鳞癌中转移与预后的关系
- 2017年
- 目的讨论MT-3基因在食管胸中段鳞癌中的表达、术后病理及患者预后指标中的关系。方法对2009至2011年手术切除的96例食管胸中段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T-3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使用χ~2检验判断相关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判断生存差异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判断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96例标本中,伴有MT-3基因阳性表达41例,占总例数的41.28%。食管胸中段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T-3的阴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29)、T分期(P=0.001)和淋巴结转移个数(P=0.005)相关。97例病例中3年生存率为45.9%,其中MT-3基因表达阴性患者为20.1%,MT-3基因表达阳性患者为5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以及MT-3基因阴性表达是食管胸中段癌术后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在食管胸中段癌中MT-3基因的表达降低,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相关。MT-3基因表达阳性较阴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提高。MT-3基因可能作为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预后的分子生物指标。
- 王海军许峰陆欣王建民姜玉芳国建飞张少峰刘聚良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免疫组化
- 不同剂量文拉法辛与阿戈美拉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8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文拉法辛和同一剂量的阿戈美拉汀(AGM)联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文拉法辛75mg^100mg/d,早饭后顿服;给予阿戈美拉汀25mg/d晨间顿服;观察组文拉法辛150~300mg/d,早饭后顿服,阿戈美拉汀剂量同对照组,6w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两组评分变化;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比两组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1)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2、4、6w末与治疗前相比、两组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率稍多于对照组,但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文拉法辛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均有治疗效果,但当文拉法辛剂量大于150mg时,抑郁症状改善较明显,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 许峰王建民焦宗久张健李亮
- 关键词:文拉法辛阿戈美拉汀难治性抑郁症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30天预后观察
-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30天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04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在时间窗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6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住院后头颈C...
- 王建民胡岩芳许峰张健王丽云李爽
- 关键词:阿替普酶TOAST分型
- 以眩晕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患者血管形态与近期预后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研究以眩晕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血管形态,评估病变血管、病变部位、病变类型与30 d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 217例以眩晕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患者住院期间通过CT血管造影(CTA)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检查,通过以责任病变血管、病变部位、及血管病变类型三方面系统评价血管情况,并与预后不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217例,病后30 d预后不良比例为14.29%,病死率为3.23%。基底动脉病变者41例,其中预后不良19例,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者74例,其中29例预后不良,近段中段与远段同时受累者15例,其中11例预后不良。基底动脉病变、血管狭窄程度高及多段受累的患者预后不良(r值分别为1.695、1.662,P<0.05)。结论以眩晕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预后相差较大,大部分近期预后良好。病变血管、病变部位、及病变类型不同,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性事件预后不同。
- 王建民胡沛霖许峰张健王海军王丽云张晓愉
- 关键词:眩晕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
- 探究右佐匹克隆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采用右佐匹克隆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黛力新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右佐匹克隆,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NIHSS)功能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HAMD)评分、焦虑(S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3/40)与对照组10.00%(4/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右佐匹克隆,可改善睡眠质量,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负性情绪,用药安全有效。
- 刘雅林谢兰兰王丽云赵瑞杰许峰王文胜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
- 丁苯酞减轻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AD模型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丁苯酞低、中和高剂量组(25、50和100 mg/kg)为灌胃干预组,每组12只。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HE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real-time-PCR检测海马神经元中Tau蛋白及凋亡因子Bcl-2、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神经元中mTOR、AKT和GSK-3β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1~5天逃避潜伏期及第1次找到原始平台时间明显延长,跨越原始平台次数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均明显升高,模型组Tau、Bax、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Bcl-2 mRNA表达及mTOR、AKT、GSK-3β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低、中和高剂量组第3~5天逃避潜伏期及第一次找到原始平台时间明显缩短,跨越原始平台次数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均明显降低,Tau、Bax、caspase-3 mRNA降低,Bcl-2 mRNA及mTOR、AKT、GSK-3β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结论丁苯酞具有显著的抑制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au蛋白、调节凋亡因子和激活mTOR/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但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 刘雅林谢兰兰王丽云赵瑞杰许峰王文胜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丁苯酞海马神经元MTORGSK-3Β
- 多发性脑神经损害57例病因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多发性脑神经损害的病因,提高对多发性脑神经损害的认识。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7例多发性脑神经损害患者,对其进行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分析,结合生物电学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和病理活检等手段对多发性脑神经损害的病因进行诊断。结果 57例患者经确诊后具体情况为:1例脑干肿瘤,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3例脑干梗死,1例痛性眼肌麻痹,1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脑干脑炎,3例海绵窦血栓形成,4例海绵窦动静脉瘘,1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0例鼻咽癌脑神经侵害、9例多发性脑神经炎、6例颅内动脉瘤。结论临床上有各种各样的疾病能够引起多发性脑神经损害,但是主要的病因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鼻咽癌脑神经侵害、多发性脑神经炎、颅内动脉瘤等,鉴别和诊断多发性脑神经损害时要多加注意,以防漏诊和误诊。
- 王建民胡岩芳刘科张晓愉许峰
- 关键词:神经系统体征病因分析
- 海马CA1区病变致短暂性全面性遗忘1例报道
- 2016年
- 背景:短暂性全面性遗忘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突发的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伴反复提问,不伴其它症状和体征。目的:报道1例短暂性全面性遗忘患者的病历资料。方法:收集2015年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短暂性全面性遗忘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检查和神经影像学资料。结果与结论:该患者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一过性顺行性情景记忆障碍.伴有发作时视空间认知障碍。神经心理学检查提示时间、地点定向力障碍、词语再认障碍,头颅MRI的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MRI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在海马CA1区显示高信号。说明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的发病机制考虑与短暂性脑缺血有关,造成脑后内侧网络短暂功能受损,而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功能受损在发病过程中至关重要。
- 王建民胡沛霖李爽胡岩芳许峰
- 关键词:头颅MRI海马CA1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