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铎文
-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呼吸机管路自动温度监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机管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呼吸机管路自动温度监测装置,包括呼吸机管路本体、进气管、温度传感器和出气管,进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环,内螺纹环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过滤机构,温度传感器的外壁与进气管的内壁固...
- 谢铎文史晓媛任伟
- 文献传递
-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镇静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镇静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管插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需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COPD患者3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用丙泊酚镇静,B组用咪达唑仑镇静,分别以两药镇静诱导后行气管插管。用药两小时后临时停用镇静剂。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用药后两组血压均下降,插管前及插管后A、B两组血压均低于镇静前(P<0.01和P<0.05)。插管后两组血压均较插管前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心率插管前较镇静前低(P<0.05),插管后较插管前均上升(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插管后较插管前均下降(P<0.01)。以上变化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达Ramsay评分5分所需时间分别为(69.6±9.6)s及(72.2±11.1)s,停药后清醒时间分别为(24.9±7.0)min及(31.3±9.2)mi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休克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与咪达唑仑用于老年COPD患者气管插管镇静均有效,但丙泊酚组起效快,停药后患者清醒快,推荐优先选择丙泊酚。两药均可导致血压下降,镇静时需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尽量减小用量,谨慎调节用药剂量。
- 张虹董晨明张红松杨朝晖宋瑞霞冯芳齐艳牟成华李卫伟谢铎文
- 关键词:丙泊酚咪达唑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
- 西北地区某三甲医院2017年住院恶性肿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肿瘤登记系统和病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收集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5375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基础信息及疾病诊断相关信息,分析恶性肿瘤的主要疾病构成及其性别、年龄、城乡分布。结果 2017年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共5375例,其中男性3335,占62.05%,女性2040,占37.95%,男女之比为1.63:1。前十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胃、肺、肝和肝内胆管、脑、膀胱、肾、食管、白血病、结肠、子宫,占全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68.50%,前十位恶性肿瘤性别分布比较χ2=628.51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恶性肿瘤患者中,前三位依次是胃、肺、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女性前三位依次是胃、肺、子宫恶性肿瘤。肿瘤发病的年龄段比较H=61.61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集中在45岁~64岁组,占全部住院恶性肿瘤患者54.81%。前十位恶性肿瘤城乡分布比较χ2=78.37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镇恶性肿瘤多于农村,占到了73.06%。结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存在性别、年龄、城乡差异,应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恶性肿瘤健康宣教及预防控制工作。
- 谢铎文史晓媛李媛媛王洁李小利吴小璐
- 关键词: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构成
- 一种医用重症患者可调节喂药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医用重症患者可调节喂药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注射头,筒体内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挤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挤压杆,筒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药量调节机构,筒体的左右两侧均固...
- 谢铎文史晓媛李媛媛
- 文献传递
- 基于DRGs的某院神经外科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了解分析某三甲综合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疗服务现状,为开展精细化管理及学科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西北地区某三甲综合医院神经外科4个病区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4743例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应用北京版CN-DRGs分组器进行分组,从能力、效率、安全3个维度6个指标出发,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传统指标和DRGs指标评价结果,并与医院购置DRGs系统中北京地区三甲综合医院神经外科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以真实、客观评价该院神经外科各个病区医疗服务状况。结果神经外科4个病区中运用传统指标进行医疗服务评价时,综合指数排名依次为:D病区(5.02)、A病区(3.40)、C病区(3.00)、B病区(2.80);DRGs指标评价时综合指数排名依次为B病区(3.70)、C病区(3.07)、A病区(2.74)、D病区(2.64),提示传统指标与DRGs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存在差异,各个病区在能力指标、效率指标或质量指标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结论基于DRGs指标采用综合指数法能客观准确地对各病区的住院医疗服务进行评价,对医院精细化管理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吴小璐史晓媛谢铎文任娟娟李媛媛任伟
- 关键词:神经外科DRGS综合指数法
- 重度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重度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8例重度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经鼻空肠营养管管饲,对照组经胃管管饲,观察两相关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0天后,观察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呼出潮气量(VE)、氧合指数、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呼出潮气量P<0.01)、血尿素氮、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P<0.05);观察组反流及误吸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腹泻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经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营养指标,改善呼吸肌疲劳,减少返流及误吸,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有助于意识的恢复,从而提高疗效。
- 张虹昝香怡董晨明张红松宋瑞霞杨朝辉冯芳齐艳谢铎文李卫伟
- 关键词:鼻空肠管肠内营养颅脑损伤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