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娜 作品数:39 被引量:342 H指数:11 供职机构: 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温州市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项目 中国全球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17—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经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感染来源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2017—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经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感染来源和特征,为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以2017—2019年温州市鹿城区和永嘉县新发现的经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调查收集其人口学、性行为、流动情况等信息,并采血检测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运用Epi Data 3.1和SAS大学版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342名调查对象以男性、25~59岁年龄段为主,未婚、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外地迁入者居多。经感染来源判定,新感染比例为22.42%,本地感染比例为71.00%。15~24岁以下年龄组、未婚病例新感染比例高,分别为33.33%和31.54%;60岁及以上年龄组、教师/干部/退休等职业、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病例本地感染比例高,分别为94.74%、87.80%和81.43%;新感染病例曾发生非商业临时异性性行为、固定性伴同性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60.87%和39.53%,高于既往感染病例(χ^(2)=3.967,P=0.047;χ^(2)=4.314,P=0.038);本地感染病例曾发生非商业临时同性性行为比例为98.26%,高于外地感染病例(P=0.036)。结论 2017—2019年温州市经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以既往感染和本地感染为主,青年、老年及高知人群不容忽视,应加强对非商业临时性行为的干预。 赵丽娜 郑剑 王大勇 叶振淼 苏德华 张鹤美 汪若秋 陈向阳 张秀新 陈晓微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性传播 温州市中老年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对温州市1988—2013年中老年(≥50岁)HIV/AIDS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专报系统收集温州市1988—2013年≥50岁HIV/AIDS病例资料,对病例分布特点、传播途径及发现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温州市1988—2013年累计报告≥50岁HIV/AIDS 446例,占累计报告HIV/AIDS总数的20.46%(446/2 180),其中≥50岁死亡病例占累计报告死亡总数的38.63%(141/365)。446例≥50岁HIV/AIDS中,男女比为4.01∶1;平均年龄(62.5±9.4)岁;本市户籍占90.3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5.92%;农民占51.79%。病例数最多为鹿城区167例,乐清市127例;以异性传播为主,占85.65%;以医疗机构发现途径为主,占73.99%。结论温州市≥50岁HIV/AIDS病例数增长明显,异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应提高中老年安全性意识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王大勇 赵丽娜 叶振淼 金茜 苏德华 张洪淼关键词:中老年人 艾滋病 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艾滋病感染诊断治疗服务链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 分析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艾滋病感染诊断治疗服务链中诊断发现率、链接率、保持率、登记治疗率、维持治疗率、病毒抑制率及相关因素,为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截至2019年温州市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信息,采用Spectrum v5.753软件估计HIV/AIDS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温州市艾滋病感染诊断治疗服务链各环节(链接、保持、登记治疗、维持治疗和病毒抑制)影响因素。结果 截至2019年底,温州市估计现存活HIV/AIDS 5 750(5 078~6 473)例,诊断发现率为76.2%(67.7%~86.2%)(“第一个90%”)。分别与服务链的上一环节相比,链接率、保持率及登记治疗率为99.1%、97.2%、98.9%。维持治疗率为91.5%(“第二个90%”),病毒抑制率为95.9%(“第三个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监管场所来源HIV/AIDS在各环节均容易脱失,OR值(95%CI)分别为0.23(0.08~0.64)、0.32(0.17~0.62)、0.33(0.18~0.60)、0.33(0.20~0.54)、0.49(0.31~0.78)。已婚有配偶/有固定性伴是各环节的保护因素,OR值(95%CI)分别为4.45(1.65~12.04)、2.50(1.51~4.15)、2.29(1.47~3.56)、2.49(1.76~3.51)、1.69(1.29~2.22)。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是病毒抑制环节的保护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32(1.05~1.66)、1.51(1.11~2.06)和1.55(1.12~2.15)。结论 2019年温州市艾滋病感染诊断治疗服务链薄弱环节是诊断发现环节。需继续深化扩大检测策略和措施的落实,并提高高危人群及重点人群检测意愿和服务可及性。 张鹤美 高四海 李君 苏德华 赵丽娜 陈向阳 胡文雪 赖江宜 陈婉君关键词:艾滋病 服务链 温州市新报告HIV阳性男男性行为人群婚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温州市新报告HIV阳性男男性行为人群婚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数据库,筛选2015—2019年温州市新报告的感染途径为男男同性传播、年龄≥22周岁的HIV/AIDS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对婚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9年温州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中,感染途径为男男同性传播、年龄≥22周岁的有1083例,其中"有过婚姻组"490例,占45.24%,"未婚组"593例,占54.76%,婚姻状况构成比历年无变化(χ^(2)=2.235,P=0.1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39岁(OR=8.860,95%CI:5.790~13.557),40~49岁(OR=32.478,95%CI:19.580~53.873),≥50岁(OR=286.549,95%CI:96.594~850.052)有过婚姻的比例高于22~29岁年龄组;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0.223,95%CI:0.109~0.455)有过婚姻比例小于小学及以下;外地户籍(OR=1.910,95%CI:1.325~2.755)有过婚姻的比例较高;发现途径为监管场所(OR=0.070,95%CI:0.012~0.407)有过婚姻的比例最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OR=0.344,95%CI:0.150~0.789)有过婚姻的比例较低。有过婚姻HIV抗体阳性MSM中配偶HIV抗体检测率为50.20%,HIV抗体阳性率为11.38%。结论温州市新报告HIV阳性MSM人群随年龄增大结婚比例不断提高,应加强宣传和干预,尽早发现潜在感染者,及时进行配偶告知和动员检测,减少HIV配偶间传播。 叶振淼 王大勇 张鹤美 赵丽娜 苏德华 陈向阳 汪若秋 胡文雪关键词: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人群 婚姻 2016-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梅毒疫情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温州市2016—2019年梅毒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测聚集区域,为梅毒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ArcGIS 10.2软件作为数据管理和呈现的平台,建立温州市2016—2019年梅毒空间分析数据库,对梅毒疫情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16—2019年温州市共报告梅毒发病13778例,纳入分析13550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7.13/10万(0~365.14/10万),全局自相关结果显示梅毒疫情呈聚集性分布,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温州市南部有4个空间相近的高-高聚集区域(共18个乡镇);局部G统计量热点分析结果显示,温州市梅毒存在31个“正热点”和5个“负热点”区域;SaTScan时空扫描探测到7个聚集区域。结论2016—2019年温州市梅毒报告发病率非随机分布,存在空间聚集性,疾病高发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梅毒疫情。 陈向阳 张鹤美 王大勇 叶振淼 汪若秋 苏德华 赵丽娜关键词:梅毒 地理信息系统 2015-2020年温州市新报告HIV/AIDS患者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22年 HIV/AIDS患者的早期诊断对病毒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研究表明,HIV/AIDS患者早期发现并及时接受ART可以显著延长寿命和提高生存质量^([1]),而患者晚发现会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现阶段我国HIV/AIDS患者晚发现比例为35.5%~42.1%^([2])。本文对2015-2020年温州市新报告HIV/AIDS患者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叶振淼 王大勇 赵丽娜 张鹤美 苏德华 陈向阳 汪若秋 胡文雪温州市梅毒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研究 汪若秋 陈向阳 王大勇 黄思红 刘睿 周祖木 赵丽娜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甚至威胁生命。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未经治疗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导致自发性流产、死产或先天梅毒等。同时,感染梅毒会增加艾滋病的传染性和易感性...关键词:关键词:梅毒 疾病治疗 性传播疾病 温州市两种互联网+HIV自我检测模式服务对象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分析温州市两种互联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自我检测型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特征,为完善和推广互联网+HIV自我检测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通过微信公众号“阳光测”为MSM提供家中自检和同伴检测两种自检模式,两种自检模式任选其一。对首次申请服务的MSM进行调查,比较两种模式MSM的人口学、行为学特征及选择不同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MSM共1 025人,年龄20~<30岁626人(61.07%),未婚者817人(79.71%),学生246人(24.00%),大专及以上学历700人(68.29%)。选择家中HIV自检607人,同伴检测418人,HIV初筛阳性率分别为0.82%(5/607)和4.82%(18/418)。与家中自检相比,同伴检测MSM中的学生或公司职员(χ^(2)=9.35, P<0.01)、大专及以上学历(χ^(2)=10.68, P<0.01)、因定期习惯检测和暴露前/后预防申请检测(χ^(2)=12.72, P=0.01)的比例低。最近3个月,发生过商业性行为(OR=2.29, 95%CI:1.20~4.35)、职业为其他(OR=1.52, 95%CI:1.03~2.23)的MSM选择同伴检测的可能性更高。最近3个月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OR=0.64,95%CI:0.47~0.85)、因定期检测习惯(OR=0.57, 95%CI:0.38~0.85)、暴露前/后预防原因检测(OR=0.54, 95%CI:0.33~0.91)的MSM选择同伴检测的可能性更低。结论温州市家中自检服务对象多为学生或公司职员、高学历、因定期检测习惯或暴露前/后预防进行HIV检测及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的MSM。同伴检测服务对象多为学历低、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MSM。两种模式服务不同特征MSM,可共同作为扩大HIV检测的补充手段。 张鹤美 高四海 李君 陈向阳 徐晓旭 胡龙标 苏德华 赵丽娜 陈婉君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自我检测 社会组织 1985-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了解1985-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筛选198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报告、现住址为温州市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全死因死亡相关信息,通过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和全死因病死率,利用Kaplan-Meier比较不同组别生存时间的差异,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 381例HIV/AIDS纳入研究队列,累计观察9 885.50人年,全死因病死率为5.20/100人年,全死因病死率从2006年开始下降并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平均生存时间为16.35年(95%CI:14.848~17.858)。HIV/AIDS前1、5、10年的累积生存率抗病毒治疗组分别为89.64%、83.60%和80.58%,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组分别为89.64%、64.44%和40.3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确诊时年龄、职业、感染途径、抗病毒治疗、首次CD4计数和样本来源是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15~、30~、45~岁年龄组死亡风险低于60岁以上年龄组,服务人员/学生、疾控机构检测发现、接受抗病毒治疗、首次CD4计数≥100个/mm3者的死亡风险分别低于农民、医疗机构检测发现、未接受抗病毒治疗、首次CD4计数<100个/mm3者。结论温州市HIV/AIDS全死因病死率逐年下降,今后仍要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扩大检测以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并及时提供抗病毒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死亡的发生。 叶振淼 金茜 王大勇 赵丽娜 苏德华 陈向阳 汪若秋 陈栋 张鹤美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存活时间 回顾性队列研究 2015年—2020年温州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了解温州市2015年—2020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评估免疫状况和疾病进展,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获得温州市2015年—2020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信息,对一般人口学特征和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2020年温州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完成首次CD4细胞检测比例为95.0%,该比例历年无变化(χ^(2)_(趋势)=1.745,P>0.05)。首次CD4检测与确证时间间隔≤14 d占77.9%,构成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57.096,P<0.001)。首次CD4细胞<200个/μl占36.2%,构成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4.948,P<0.05)。男性(95%CI:1.292~1.903),40岁~59岁年龄组(95%CI:1.766~4.632)、60岁及以上年龄组(95%CI:1.395~3.760),医疗机构检测发现(95%CI:1.637~2.342)的HIV/AIDS易发生首次CD4细胞<200个/μl的情况。结论温州市近几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细胞<200个/μl比例较高,且呈现上升趋势,应加强HIV检测覆盖面,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并启动抗病毒治疗。 金茜 叶振淼 赵丽娜 张鹤美 苏德华 王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