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燕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氢氯噻嗪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对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氢氯噻嗪(HCTZ)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对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研究,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经安慰剂洗脱2周和HCTZ12.5mg口服1次/d导入6周后随机分为HCTZ(12.5mg口服1次/d)组、螺内酯组(HCTZ12.5mg口服1次/d+螺内酯20mg口服1次/d)和卡托普利组(HCTZ12.5mg口服1次/d+卡托普利25mg口服2次/d)。随访1年末,因已公认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药治疗,故将HCTZ组患者随机分入螺内酯组和卡托普利组。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次,监测血压,每年行血清hsCRP水平检测。共随访4年。4年末进行分析,将坚持服用试验药物的患者视为治疗组,未坚持服用者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4年末,治疗组患者的血压及血清hsCRP水平较基线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收缩压和血清hsCRP水平、治疗后收缩压下降值及年龄是影响血清hsCRP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HCTZ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在有效降低患者血压的同时,能显著降低其血清hsCRP水平,收缩压下降值是影响血清hsCRP水平的主要因素。
- 宋绍敏邢爱君李冬青赵海燕杜鑫黄喆吴寿岭
- 关键词:氢氯噻嗪卡托普利螺内酯高敏C-反应蛋白
- 长期小剂量氢氯噻嗪与螺内酯联合降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氢氯噻嗪(HCTZ)与螺内酯的联合降压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EH患者301例,经2周安慰剂脱洗期、6周HCTZ(12.5mg/d)导入期后联用螺内酯(20mg/d),每月发药1次并测量血压,随访期为2年。2周洗脱期末、1年末、2年末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观察服药1年末、2年末降压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1年末、2年末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值分别为(△SBP;△DBP;单位为mmHg)(13.3±15.8;9.4±9.4);(14.6±17.1;10.5±11.0)。2年末SBP下降幅度>1年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末DBP下降幅度>1年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年末、2年末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1.8%、8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末、2年末的降压达标率分别为44.3%、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2年末未出现有症状的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血尿酸和肌酐浓度较治疗前升高(P<0.01)。结论长期服用小剂量HCTZ与螺内酯联合治疗轻、中度EH安全、有效。
- 吴寿岭林黎明曹正新赵海燕侯国胜宋绍敏于清韩艳华王玉珍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氢氯噻嗪螺内酯药物治疗
- 氢氯噻嗪和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YP11B2基因多态性和血浆醛固酮浓度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探讨CYP11B2(-344C/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醛固酮(ALD)浓度的关系及氢氯噻嗪(HCTZ)和卡托普利对血浆ALD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2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YP11B2基因型同时测定其血浆ALD浓度,然后均服用6周HCTZ,12.5mg/d,6周后加用卡托普利25mg,2次/d,随访1年。1年末所余资料完整的219例患者按TT、TC、CC基因型分为3组,比较3组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浆ALD浓度的变化。结果服药前3组患者血浆ALD浓度无差别,6周后,3组患者血浆ALD水平均较服药前有所增高,TT、TC2组ALD水平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加用卡托普利继续治疗1年后,3组患者血浆ALD水平又都有不同程度的回降,其中TC组ALD水平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患者血浆ALD浓度下降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服用HCTZ后CC组血浆ALD浓度上升幅度小于其他2组,加用卡托普利后3组患者血浆ALD浓度均有所回降,CC基因型患者的下降幅度高于其他2组。
- 刘春英宋绍敏赵海燕吴寿岭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氢氯噻嗪卡托普利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
- 氢氯噻嗪与螺内酯、卡托普利联用对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浓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HCTZ)与螺内酯、卡托普利长期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829例,经洗脱期、导入期后随机进入HCTZ组、HCTZ+螺内酯组、HCTZ+卡托普利组,共1年,随访1次/月。观察治疗前、治疗6周末和治疗1年末血浆AngⅡ和ALD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末三组患者血浆AngⅡ、ALD浓度均较基线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末三组AngⅡ、ALD浓度均较6周末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HCTZ降压治疗6周后RAAS出现过度激活,但随着给药时间延长,其活性物质AngⅡ、ALD浓度均可下降。
- 黄喆吴寿岭赵海燕李冬青
- 关键词:氢氯噻嗪螺内酯卡托普利原发性高血压醛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