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淑华
- 作品数:106 被引量:699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四川盆地降水区域的划分被引量:3
- 1999年
- 采用14年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四川盆地各站间的相关系数,再应用系统聚类法进行降水区域的划分,将盆地共分成11片。同时,对成都市14(区)县划分成了3片。结果发现:这种区域划分与实际降水区域配合较好,符合实际天气意义。同时这种降水区域的划分对提高四川盆地降水预报的能力有很大好处。
- 杨淑群郁淑华
- 关键词:聚类分析四川盆地降水
- 1998年夏季两例青藏高原低涡结构特征的比较被引量:23
- 2010年
- 利用1998年Micaps历史天气图、1998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试验资料和NCEP/NCAR 1°×1°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对该年夏季两例移出与未移出高原的低涡活动过程及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移出与未移出高原低涡的低涡结构特征差异显著:(1)移出高原低涡,低涡环流呈圆形,厚度有3000 m左右,降水区呈环状分布;未移出高原低涡,低涡环流呈椭圆形,厚度为1500 m左右,降水区在低涡的南、西南方。(2)移出高原低涡,低涡区内绝大部分为上升运动区,并且强度在加强、区域扩大;未移出低涡,涡区内上升运动在减弱,上升运动区在缩小。(3)移出高原低涡,涡区内斜压性强,比未移出的大近一倍。(4)移出高原低涡,涡区内500 hPa有高位涡沿东北方向向上输送位涡平流,未移出高原低涡的有次高位涡沿东南方向向下输送位涡平流。(5)移出高原低涡是下层‘正涡度、暖区’、上层‘负涡度、冷区’;未移出高原低涡是下层‘正涡度、冷区’、中层‘负涡度、弱暖区’、上层‘正涡度、冷区’。
- 郁淑华高文良
- 关键词:青藏高原低涡位涡温度
- 成都区域气象中心高低分辨率η模式降水预报检验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利用成都区域气象中心 η坐标模式 ,对 2 0 0 2年汛期及主要降水过程进行了 η坐标模式降水预报检验 ,对典型个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 :模式对夏季区域性过程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模式预报雨量中心强度有 5 0 %与实况相差小于 2 5毫米。模式对晴雨预报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对降水强度的预报通常偏弱 ,对落区的预报位置易偏西、偏北。模式易漏报不易空报 ,当模式预报有较大量级的降水时 ,实况出现的概率很大 ,但要注意落区的位置。高分辨率模式在降水中心强度的预报较低分辨率模式接近实况 ,低分辨率模式在降水落区和中心位置预报上较接近实况。
- 何光碧郁淑华顾清源
- 关键词:气象中心Η模式降水预报检验降水强度降水落区
- 一次高空槽在青藏高原上诱发切变线的Q矢量分析被引量:13
- 1994年
- 通过对1982年6月1-6日一次高空槽在青藏高原上诱发切变线的过程进行了Q矢量分析,发现高原切变线产生、维持在明显的呈东西向的500hPaQ矢量辐合带内,而且低层500hPa·Q<0,高层200hPa·Q>0。这说明宽广的上升运动的存在和加强,是产生、维持切变线的重要机制。高原切变线的产生、维持还与锋生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 郁淑华
- 关键词:Q矢量切变线高空槽锋生
- 对流层中上部水汽对高原低涡形成影响的数值试验
- <正> 高原低涡是高原上特有的天气系统。高原气象研究指出:高原生涡的环流背景是鞍形均压场[1]。章基嘉、朱抱真等指出:高原低涡形成和发展有6个条件,它们是感热加热、层结不稳定、气旋性涡度加强、正压不稳定、风速垂直切变变小...
- 郁淑华何光碧
- 文献传递
- 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持续的对流层中层环流特征被引量:18
- 2015年
-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历史天气图与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在普查和分析1998-2012年持续强影响青藏高原低涡移出高原与持续强盛时的500 hPa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持续强影响高原低涡在移出高原与持续强盛时的物理场进行了合成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持续强影响高原低涡以两高切变东阻型对中国降水影响最大,主要影响河套地区,切变线类、热带低压影响型、低槽前部类主要影响地区分别是黄淮流域、西南地区、长江流域;持续强影响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对40°N以北环流形势依赖性不强,主要是受高原低涡周边对流层中层西风带天气系统、副热带天气系统与热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造成的。研究分析还揭示了各类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持续的对流层中层共同的大尺度条件及其主要差异。
- 郁淑华高文良彭骏
- 关键词:青藏高原低涡环流特征
- 四川盆地2020年“8.11”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
- 2022年
- 针对2020年8月11—12日四川盆地西部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和维持机制,利用欧洲中心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以及FY-4A的云顶相当黑体温度TBB资料进行诊断分析。(1)本次过程发生在500 hPa巴湖长波槽分裂短波和高原低槽东移发展在四川盆地停滞,副高加强西伸形成阻挡的形势下,同时200 hPa有南亚高压和高空分流区配合。(2)在上述有利的背景条件下,中尺度系统活动经历了中尺度辐合扰动-西南涡生成发展-低空急流影响-西南涡再次发展增强等4个阶段,西南涡两个阶段的发展对降水影响最大,初生发展阶段雨强最强,再次发展阶段强降雨范围最大。(3)西南涡在暖区内初生发展,对流不稳定性强,地面潜热和感热加热以及500 hPa层以下水汽凝结潜热加热均十分显著,在较强暖湿平流作用下,配合低层涡度拉伸项和扭转项的动力作用加强,西南涡迅速发展,但低层辐合相对较弱,正涡度柱高度仅发展至500 hPa。(4)西南涡再次发展阶段冷平流入侵,大气斜压性增强,中高层感热和凝结潜热加热作用加大,“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的动力机制显著加强,配合垂直向上输送正涡度和涡度拉伸项的动力发展作用,西南涡发展旺盛,正涡度柱中心强度和发展高度较初始发展阶段均明显增强。
- 周春花肖递祥郁淑华
- 关键词:中尺度系统热源涡度平流
- 岷沱江水系突发性暴雨成因及预报研究
- 郁淑华肖洪郁何光碧钟晓平滕家谟
- 该项研究采用天气、气候分析与数值试验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该区域突发性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云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揭示了青藏高原切变线、对流层中低层南风加强导致该区暴雨增强的机制及高原小高压的抑制作用和高原对天气...
- 关键词:
- 关键词:暴雨预报突发性暴雨
- 持续东北移和在四川盆地停滞的九龙涡结构特征比较被引量:5
- 2022年
-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西南涡年鉴统计结果,普查近10年西南涡活动情况,将九龙涡移出涡源区后经四川盆地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的称为移出型,九龙涡移出涡源区后在四川盆地停滞少动的称为停滞型,着重分析移出型和停滞型九龙涡的环流形势以及热力、动力、水汽特征的演变和对比.研究表明:(1)200 hPa层,移出型的南亚高压主体位置较停滞型偏南,强度偏弱,高空急流位置较停滞型偏南,强度偏强,中纬度地区有低槽发展,九龙涡位于高空槽前、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而停滞型九龙涡位于南亚高压东部脊线附近.(2)500 hPa层,移出型和停滞型在初始时中高纬度均为"两槽一脊"形势.移出型九龙涡随巴湖低槽加强而发展东移,停滞型九龙涡则是环流稳定的形势下发展增强.移出型九龙涡上空低槽强于停滞型,槽前西南气流引导九龙涡向东北方向移动.而停滞型为典型"东高西低"形势,九龙涡受副高阻挡长时间维持在四川盆地.(3)动力、热力、水汽特征方面,两类低涡形成时整层均为暖心结构,加强时低层转为冷心结构,高层维持暖心结构,感热和潜热加热在形成和加强时作用显著,移出型感热加热率强于停滞型,而潜热加热率则相反.移出型涡区有锋区存在,大气以斜压扰动为主,而停滞型加强时,涡区没有锋区配合,湿层厚度大于移出型,且有明显的湿舌配合.
- 周春花周春花肖递祥
- 关键词:结构特征视热源视水汽汇
- 强降水预报思路引导系统
- 2006年
- 数值预报是提高日常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最有效手段和技术,本系统能帮助预报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所关心的天气系统确立正确的预报思路。
- 李淑君顾清源郁淑华
- 关键词:强降水要素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