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黎晖

作品数:64 被引量:25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心房
  • 32篇消融
  • 30篇房颤
  • 28篇心房颤动
  • 21篇导管消融
  • 17篇导管
  • 11篇消融术
  • 10篇心律
  • 10篇心律失常
  • 9篇左心
  • 8篇导管消融术
  • 8篇心室
  • 8篇血管
  • 8篇晕厥
  • 7篇心动过速
  • 7篇心脏
  • 7篇迷走
  • 6篇心房颤动患者
  • 6篇心肌
  • 6篇血管迷走性

机构

  • 48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河南省人民医...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烟台市烟台山...
  • 1篇松原市中心医...

作者

  • 64篇郑黎晖
  • 58篇姚焰
  • 26篇吴灵敏
  • 23篇张澍
  • 17篇丁立刚
  • 12篇张奎俊
  • 10篇陈刚
  • 10篇胡志成
  • 8篇郭金锐
  • 8篇樊晓寒
  • 8篇牛国栋
  • 7篇孙巍
  • 6篇乔宇
  • 6篇侯炳波
  • 6篇陈刚
  • 6篇陈文生
  • 5篇王方正
  • 5篇刘立旻
  • 5篇涂斌
  • 4篇王鹏

传媒

  • 27篇中国循环杂志
  • 18篇中华心律失常...
  • 6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10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科和介入复合治疗难治性心房颤动初步经验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评估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可行性,总结初步的治疗经验。方法:2014-04至2016-03,连续在我院接受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15例,男性13例,平均房颤持续时间(4.0±3.9)年。所有患者先在胸腔镜下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行肺静脉隔离、左心房后壁隔离、Waterston’s沟神经节消融、左心耳切除和Marshall韧带离断;然后左心房三维建模,结合左心房电压标测,应用导管消融对胸腔镜外科消融线进行强化或修饰消融,确保双向阻滞,同时消融左心房嵴部、二尖瓣峡部,部分患者消融左心房前壁和三尖瓣峡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结果:13例患者术毕即转复为窦性心律,无手术并发症。15例患者平均随访(12.1±11.5)个月。2例转复窦性心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因心房扑动再次介入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总体治疗成功率86.7%(13/15),均未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郑哲姚焰李浩杰吴灵敏高歌陈刚郑黎晖王小啟侯剑锋畅怡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胸腔镜
优化显像方案在阵发性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2018年
目的: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导管消融治疗中,操作相对简单的冷冻球囊消融(CBA)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不劣于射频消融(RFA),但放射线暴露较射频消融显著增加。本研究就CBA肺静脉隔离(PVI)步骤中采用优化显像方案对降低术中放射线暴露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探究。
索妮牛国栋林锦璇冯天捷郑黎晖丁立刚樊晓寒刘志敏陈刚姚焰张澍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肺静脉隔离
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炎症和心脏自主神经重构是房颤触发和维持的重要机制,主要表现为心房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星状神经节或心脏表面神经节丛的神经放电增加。研究表明,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能够抑制星状神经节或心脏表面神经节丛放电及心房炎症,从而降低房颤负荷。但目前临床上仍缺乏个体化的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方案,深入探索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的保护机制有助于该治疗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李甲坤郑黎晖
关键词: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房颤迷走神经刺激神经重构
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科症状严重、倾斜试验阳性并接受左心房自主神经节(GP)消融治疗的VVS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分析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C)及心率变异性变化。根据1年随访期间患者有无再发晕厥,分为未复发晕厥组和复发晕厥组。并以9例症状严重、倾斜试验阳性但未行导管消融治疗的VVS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消融术后1年随访期间,6例(14.3%)患者仍有晕厥发作。复发晕厥组、未复发晕厥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基线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2.7)ms vs (9.8±3.7)ms vs(8.2±3.5) ms,P>0.05]。未复发晕厥组患者在术后1天的DC值迅速降低(P<0.05),在术后1、3、6及12个月随访期间DC值呈现缓慢增加趋势(P>0.05),但始终低于基线DC值(P<0.05);平均最慢心率和窦性QRS波的总体标准差及其差值的均方根在术后1天较之于术前(基线)均有所变化(P均<0.05),这一效果也持续至术后12个月(P均<0.05)。随访期间,复发晕厥组和对照组患者DC值和心率变异性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能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复发。
郑黎晖孙巍刘尚雨梁二鹏杜忠鹏胡锋吴灵敏姚焰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导管消融自主神经功能
血管迷走性晕厥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自主神经调控与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室早)患者自主神经调控对室早发生的影响,并评估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此类室早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入选血管迷走性晕厥合并频发室早的患者20例。基线时采集24 h动态心电图数据,行心率减速力检测和室早分析,以心率减速力定量评估心脏迷走神经张力,分析室早负荷同心率减速力、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根据每小时室早负荷同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将患者分为减速力相关室早组(D-PVC组,n=14)和减速力无关室早组(I-PVC组,n=6)。20例患者均接受左心房自主神经节丛(GP)消融,其中16例同时行室早消融,术后再次评估室早负荷及心率减速力。结果:D-PVC组患者室早负荷同心率减速力呈正相关(P<0.05),同平均心率呈负相关(P<0.05),而I-PVC组患者室早负荷同心率减速力、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不相关(P均>0.05)。20例患者标测并消融了39个呈阳性反应的GP,平均每例患者(1.9±0.9)个阳性GP。4例患者术中无室早,故未行室早的标测和消融治疗,其余16例患者经电生理检查证实室早均起源于流出道,其中15例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源,1例为左冠窦起源。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早的即刻成功率为100%,平均随访(8.6±4.5)个月,晕厥复发1例,室早复发1例,未出现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心率减速力指标较术前显著减低(P<0.001),仅接受左心房GP消融且术后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4例患者室早负荷同基线相比显著降低(P=0.040)。结论:自主神经调控在部分血管迷走性晕厥合并室早患者中影响了室早的发生和维持,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时心率减速力相关室早患者的室早出现更加频繁,选择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孙巍郑黎晖郑黎晖乔宇侯炳波吴灵敏郭金锐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室性早搏射频导管消融
饮酒对男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饮酒程度对男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共连续入选初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男性房颤患者192例(持续性房颤64例,阵发性房颤128例),平均年龄(53.4±10.3)岁。排除患有瓣膜性心脏病、近3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0、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根据术前饮酒程度分为不饮酒、少中量饮酒和大量饮酒3组,并对比3组间临床特征及消融疗效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及Cox多元回归分析,评价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平均随访(17.7±6.1)个月,共66例(34.4%)患者复发房颤。其中,大量饮酒者(29.7%)的左心房内径显著增大,术后复发率显著增加。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持续性房颤、2型糖尿病、CHADS:评分〉12、左心房扩大均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显著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饮酒(HR=1.547,95%CI1.108~2.161,P=0.010),2型糖尿病(HR=1.939,95%CI1.038~3.622,P=0.038),左心房内径(HR=1.046,95%CI1.000—1.095,P=0.050)是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大量饮酒的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明显扩大,其消融术后的复发率显著增加。饮酒程度能够独立预测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
师睿姚焰黄雯包镜汝郑黎晖陈文生牛国栋张奎俊张澍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饮酒
体表心电图特征对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起源点的定位价值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RVOT)不同位点的室性心动过速(VT)具有相应的心电图表现,本研究旨在摸索一种相对简单的根据体表心电图进行定位的方法。方法将RVOT分为游离壁和间隔面两大区,其中间隔面又分为9个区域。共320例RVOT—VT患者巾,对213例既往消融成功患者的靶点与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QRS波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在消融前前赡性地对另外107例患者的消融靶点进行预测,以检验其定位价值。结果I导联对RVOT起源的VT有特殊的定位价值。在间隔面前部起源时,I导联以负向波为主,多为QS、Qr及rS型,随着起源点从前向后、从上向下,R波逐渐升高,其中起源于间隔侧中带(2、5、8区)时,以“M”型居多,在后壁时则表现为R波且有切迹。游离壁起源者的QRs时限明显延长,I和aVL导联的R波较间隔起源者高,而下壁导联的R波均较间隔的低(P〈0.05)。在前瞻性分析中,这些参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RVOT不同部位起源的VT有相应的心电图特征,其中I导联形态尤其具有定位价值,为RVOT心律失常起源提供了简便的定位标准。
郑黎晖李晋新姚焰张奎俊张澍陈文生王方正陈新
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心脏交感神经活动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是调节心脏功能活动的重要结构,自主神经活动异常是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及缺血性心脏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评估自主神经活动成为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心脏交感神经活动评估方法经过长足的探索,目前可经皮肤连续24 h以上、无创地记录患者即刻心脏交感神经活动,具备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心脏交感神经记录的方法学发展历程及应用作一综述。
李甲坤郑黎晖
关键词: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星状神经节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尿酸、红细胞比容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和红细胞比容(Hct)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华中阜外医院拟行心脏射频消融术并符合标准的84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病史资料、SUA以及Hct等化验指标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并进行CHA_(2)DS_(2)-VASc评分。对Hct水平进行分类:高Hct(男≥49%,女≥44%),正常Hct(男42%~49%,女37%~44%),低Hct(男≤42%,女≤37%)。依据既往病史及头颅CT或MRI检查,将入选患者分为卒中组(171例)和非卒中组(674例)。分析房颤脑卒中与各潜在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卒中组年龄、BMI、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D-二聚体、B型利钠肽前体、左心房内径、CHA_(2)DS_(2)-VASc评分明显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与非卒中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卒中组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病率均更高(均P<0.001)。卒中组SUA高于非卒中组[(293.2±70.2)μmmol/L∶(375.0±72.6)μmmol/L],而Hct水平明显低于非卒中组[(42.0±4.7)%∶(39.6±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OR=1.025,95%CI:1.017~1.032,P<0.001)和低Hct(OR=3.327,95%CI:1.476~7.500,P=0.004)是房颤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确定SUA水平的最佳截点值为321.5μmol/L,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67~0.835),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9%。结论:高SUA(≥321.5μmol/L)和低Hct水平(男≤42%,女≤37%)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马春鸽梁二鹏王现青吴灵敏宋卫锋陈珂赵永辉付海霞马继芳臧小彪郑黎晖姚焰
关键词:房颤非瓣膜性脑卒中血尿酸红细胞比容
导管消融治疗Brugada综合征心室颤动一例被引量:2
2018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3岁,因"反复发作性晕厥2个月"于2017-02-06入院。患者2个月来反复发作晕厥,每次发作均伴抽搐,无二便失禁,无口吐白沫,发作数秒后可自行恢复意识。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心电图提示"Brugada波样改变",头颅计算机断层摄影(CT)、脑电图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脑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及冠状动脉CT亦未见明显异常。
郑黎晖郭金锐杜忠鹏梁二鹏刘尚雨姚焰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导管消融治疗心室颤动反复发作性晕厥头颅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