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刚
- 作品数:88 被引量:27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优化显像方案在阵发性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导管消融治疗中,操作相对简单的冷冻球囊消融(CBA)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不劣于射频消融(RFA),但放射线暴露较射频消融显著增加。本研究就CBA肺静脉隔离(PVI)步骤中采用优化显像方案对降低术中放射线暴露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探究。
- 索妮牛国栋林锦璇冯天捷郑黎晖丁立刚樊晓寒刘志敏陈刚姚焰张澍
-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肺静脉隔离
- 改良房间隔穿刺术学习曲线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评价初学者应用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术仅应用冠状静脉窦导管作为解剖标志即可完成房间隔穿刺.选择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的房颤患者120例.3名既往无房间隔穿刺经验的初学者各接受30例穿刺培训,1名经验丰富的培训者完成30例房间隔穿刺作为对照组.分析下列参数:1针穿刺成功率、总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和操作过程中放射剂量.应用曲线拟合统计方法分析学习曲线重要参数(平均初始穿刺时间、平均学习平台穿刺时间和平均学习率).结果 初学者的1针穿刺成功率为82.2% (74/90),第2针穿刺成功率12.2%(11/90),5例患者穿刺失败.平均初始穿刺时间(4.1±0.8)min,平均学习平台穿刺时间(1.2±0.2)min.穿刺时间平均学习率(25±3)例.初学者房间隔穿刺学习曲线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反向拟合曲线统计方法计算得出.结论 对于初学者,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技术是一项简单、易学、经济和有效的培训和学习方法.基于本研究结果,初学者通过29例房间隔穿刺操作可以通过学习曲线的陡直区域,基本掌握房间隔穿刺技术.
- 丁立刚姚焰陈文生郭军陈刚包镜汝吴灵敏侯炳波顾成圻华伟张澍
- 关键词:房间隔穿刺
- 左心室多位点起搏心脏再同步治疗初步应用经验被引量:1
- 2015年
- 患者女,77岁,活动后胸闷、气短1年,加重半年。1年前患者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间断有夜间憋醒,当地医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予抗心力衰竭(心衰)治疗后症状减轻。
- 华伟丁立刚樊晓寒刘志敏张澍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左心室起搏扩张型心肌病抗心力衰竭医院诊断
-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与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远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R)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远期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除颤器(CRT-P/D)的患者.患者在CRT植入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MR严重程度分为显著性MR组(Ⅲ~Ⅳ级)及非显著性MR组(0~Ⅱ级),并对其进行长期临床随访,随访终点包括全因死亡事件,心衰加重住院事件以及心脏移植事件.结果共入选20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1±10.5)岁,男137例(65.6%).CRT术前有94例患者为非显著性MR,115例患者为显著性MR.术后6个月,194例(92.8%)复查超声心动图患者中共有117例(60.3%)患者为非显著性MR,剩余77例(39.7%)患者为显著性MR.平均随访(23.2±16.8)个月,24例(11.5%)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40例(19.1%)患者因心衰加重住院,另有4例(1.9%)患者进行心脏移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显著性MR与CRT患者临床预后无相关性(P=0.909),而术后6个月恶化为或持续为显著性MR则是CRT患者远期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显著性MR不是CRT患者远期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6个月时MR改善程度与CRT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 蔡迟华伟杨新玮丁立刚王靖刘志敏樊晓寒牛红霞李崇强陈柯萍张澍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二尖瓣反流临床预后
-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永久性His起搏一例被引量:1
- 2020年
- 患者男性,55岁,"瓣膜置换术后10年,间断心悸、乏力3个月,10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3月前出现心悸、乏力,动态心电图(Holter)示持续性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24 h平均心率48次/分。该患者采用NavX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 NavX,圣犹达公司,美国)指导下行永久性His束起搏,术后起搏参数满意,整个手术过程透视8 s,射线剂量仅为0.6 mGy。
- 顾敏胡奕然丁立刚华伟张澍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三维电解剖标测
- 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应用的初步体会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总结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的初步体会。方法:总结分析2021年3月16日至2021年3月19日在我院接受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RFCA治疗的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4.2±15.7)岁。记录手术过程、手术时间、X线辐射时间、X线辐射剂量、手术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5例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例,B型预激综合征(WPW)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例;2例外院RFCA术后复发,术中证实1例仍为AVNRT,1例为左侧旁路。平均手术时间为(42.4±9.8)min,建模时间为(5.6±3.6)min,消融显效时间为(8.2±7.2)s,X线辐射时间为(0.36±0.33)min,X线辐射量为(2.6±2.7)mGy,其中2例AVNRT患者实现零射线。消融过程中三维模型上导管移位均<1 mm,导管贴靠指示均为绿色,5例患者均消融成功,无并发症。结论: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术安全、有效,部分AVNRT患者可实现零射线,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风险。
- 黄俊丁立刚李宜富廖志勇李腾李华龙梁建阮焕钧彭文杰姚焰
- 关键词:三维标测系统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术
- 高功率短时程方法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肺静脉隔离的目标是形成透壁、连续和永久的心房肌损伤。目前多数术者常采用较低的消融功率(20~35 W)和较长的消融时间(20~30 s),其肺静脉电位恢复传导率较高,肺静脉毗邻组织损伤也时有发生,且手术和消融时间较长。近年来,高功率短时程消融策略开始应用于动物实验和部分临床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可以增加消融线透壁性和连续性,减少消融时间,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疗效有待更大规模更长时间研究证实。
- 丁立刚姚焰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高功率
-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阜外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CRT植入术的心衰患者357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终点定义为全因死亡(包括心脏移植)和心衰再住院。根据患者CRT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白蛋白≥ 40 g/L组(n=244)与白蛋白〈40 g/L组(n=113),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随访结果作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以评价白蛋白水平对各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结束时共45例患者(12.6%)死亡,4例(1.1%)行心脏移植,100例(28.0%)出现心衰再住院。两组患者相比,白蛋白〈40 g/L组患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较少,而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较多。白蛋白≥40 g/L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使用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40 g/L组患者在全因死亡(log-rank检验:P=0.000 4, χ2=12.60)和心衰再入院(log-rank检验:P=0.009, χ2= 6. 82)方面均劣于白蛋白≥ 40 g/L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血清白蛋白〈40 g/L是CRT患者全因死亡(HR=2.019, 95%CI 1.125~3.622, P=0.018)和心衰再住院(HR=1.517, 95%CI 1.014~2.270, P=0.04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心衰CRT患者的严重程度相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的心衰CRT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衰再住院风险较大。
- 杨绳文刘志敏糜家睿刘尚雨丁立刚陈柯萍华伟张澍
-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清白蛋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峡部双向传导时间对典型心房扑动导管消融终点判定的预测价值及探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在三尖瓣-下腔静脉峡部(CTI)依赖性心房扑动(房扑)患者中,采用三维系统指导下右心房高密度标测(HDM),评价线性消融后裂隙情况及CTI双向传导(TIC)时间≥130ms对CTI完全双向阻滞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开放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入选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7个中心连续39例CTI依赖性房扑患者,年龄(56.58±11.73)岁,男3l例。记录峡部线性消融后冠状静脉窦口与右心房低位游离壁双向传导时间,以及起搏时HDM所示右心房激动顺序是否为单一方向及消融线上有无裂隙各自的发生例数。计算峡部双向传导时间≥130ms对诊断峡部完全阻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23例CTI双向传导时间≥130ms的患者中有10例HDM存在裂隙,16例〈130ms的患者中有14例HDM出现裂隙。峡部传导时间≥130ms作为CTI完全性阻滞判断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7%、58.33%、56.52%、87.5%。24例存在传导裂隙患者中有14例裂隙部位为欧氏嵴侧,4例为三尖瓣环侧,1例为两侧均出现,5例未记录补点消融部位。结论峡部传导时间≥130ms不宜单独作为CTI完全双向传导阻滞的判断标准,右心房HDM可为更可靠的标准。消融后裂隙部位常见于欧氏嵴区域。
- 林锦璇牛国栋冯天捷索妮赵兰张大炜鲁静朝马可忠王如兴欧阳繁郑黎晖丁立刚姚焰张澍
- 关键词:心房扑动导管消融术
- 左心室内膜起搏对犬失同步化缺血性心力衰竭心电生理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研究失同步化缺血性心力衰竭在左心室内膜起搏下心电生理的变化。方法应用左束支射频消融术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建立18只健康犬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18只健康犬进行分组,每组各9只。实验组行左心室内膜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6周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38.32±6.08 vs.30.62±8.96),失同步化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35.99±5.25 vs.78.21±7.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QRS(60.58±7.43 vs.68.33±8.01)、QTc(347.09±17.33 vs.367.81±22.02)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且Tp-e(37.03±9.07 vs.45.76±7.11)、ARI(162.33±22.06 vs.187.21±23.87)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左心室内膜起搏可以产生较好的电生理效应,达到有效的心脏再同步治疗目的。
- 杜蕊丁立刚郑川艳刘玉珠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