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杰

作品数:33 被引量:56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305项目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造山带
  • 6篇山带
  • 5篇杂岩
  • 4篇地质
  • 4篇演化史
  • 4篇热演化
  • 4篇热演化史
  • 4篇混杂岩
  • 4篇板溪群
  • 4篇MDD模式
  • 3篇新证据
  • 3篇蛇绿混杂岩
  • 3篇盆地
  • 3篇碰撞造山
  • 2篇地层
  • 2篇地质意义
  • 2篇东段
  • 2篇旋回
  • 2篇造山旋回
  • 2篇造山作用

机构

  • 32篇中国科学院地...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香港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塔里木石油勘...
  • 1篇石油天然气总...
  • 1篇安徽省冶金工...

作者

  • 33篇郝杰
  • 12篇李曰俊
  • 7篇李继亮
  • 5篇周少平
  • 5篇王凯怡
  • 4篇柴育成
  • 4篇陈文寄
  • 4篇胡世玲
  • 3篇刘小汉
  • 3篇周新华
  • 3篇陈海泓
  • 3篇李齐
  • 3篇李日俊
  • 2篇侯泉林
  • 2篇肖文交
  • 2篇刘鸿允
  • 2篇孙敏
  • 2篇孙枢
  • 1篇吴正文
  • 1篇李明

传媒

  • 8篇地质科学
  • 4篇科学通报
  • 3篇岩石学报
  • 3篇湖南地质
  • 3篇中国区域地质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江西地质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地球学报(中...
  • 1篇第六届全国同...
  • 1篇中国矿物学岩...

年份

  • 1篇2000
  • 6篇1999
  • 2篇1998
  • 7篇1997
  • 3篇1996
  • 3篇1995
  • 4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板溪群与板溪蛇绿混杂岩被引量:21
1994年
华南大地构造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地质界的普遍关注,板溪群的问题是其中的关键。本文从地层、构造、同位素年龄和古生物等方面对板溪群及有关问题做了讨论,认为按多重地层划分原则定义的板溪群是一套正常的沉积地层;原带状大“板溪群”中含蛇绿岩的变质岩系是前震旦纪的产物;板溪(中生代)蛇绿混杂岩的概念难以成立。
李日俊郝杰鲁刚毅符鹤琴
关键词:板溪群蛇绿混杂岩杂岩
磨拉石与造山旋回被引量:4
1994年
磨拉石不是一个沉积相术语,而是大地构造学中的一个构造相,是碰撞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造山带前陆和山间盆地中的沉积,可以是陆相,也可以是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磨拉石发育在造山旋回晚期陆—陆碰撞造山阶段,其底部不整合标志着陆—陆碰撞时代的上限,其内部的不整合记录着陆—陆碰撞造山阶段同沉积构造作用,其顶部与代表另一个造山旋回开始的海侵初期形成的陆缘移地滨岸相沉积之间的不整合则代表着整个造山旋回的结束。
郝杰李日俊
关键词:磨拉石构造相造山旋回造山带
杨山晚古生代沉积盆地成因类型及其与桐柏-大别造山带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2
1997年
杨山晚古生代沉积盆地位于桐柏-大别山北麓,它具有明显的前陆盆地沉积特点,由早期(D_2?—C_1)的复理石建造到晚期(C_1—P?)的磨拉石建造;古生物地理分析表明其与华北、扬子陆块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间不可能有古洋盆的存在,因而它应当是桐柏一大别造山带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前陆盆地。杨山晚古生代前陆盆地的形成说明,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的陆-陆碰撞起始于晚泥盆世之前(S_3—D_2),而桐柏-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事件则可能代表一次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作用。
李曰俊胡世玲金福全王道轩郝杰殷和平
关键词:沉积盆地晚古生代造山带
冈底斯岩带热演化史的MDD模式新证据Ⅰ
首次报道在中国实验室利用特定的〈’40〉Ar/〈’39〉Ar阶段加热程序和MDD模式处理得到的钾长石冷却曲线,加之黑云母和磷灰石的年龄测定结果,进一步讨论了冈底斯岩带的热演化史。
陈文寄郝杰
关键词:热历史MDD模式
碰撞造山带的碰撞事件时限的确定被引量:78
1999年
在造山带研究中,引发变形作用和山脉隆升的造山作用的时代是一个重要问题。现在,Sttile的造山幕术语已经被人们摈弃了,但是,迄今还有不少地质学家沿用诸如印支运动、燕山造山作用和喜马拉雅造山幕之类的术语。碰撞造山作用是一个在碰撞事件之后的均变过程。碰撞事件没有遗留下任何可以观察到的地质记录,因此,我们必须运用碰撞事件发生前和发生后产生的地质记录来限定碰撞事件的时代范围。在本文中,运用大洋岩石圈消减过程中的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来限定碰撞下限,运用碰撞后同造山时期的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以及磨拉石沉积作用来作为碰撞事件的时代上限。所有这些时代标志都是依据地质观察提出的。
李继亮孙枢郝杰陈海泓侯泉林肖文交吴继敏
关键词:碰撞造山作用造山带
从岩石化学特点看板溪群的沉积大地构造背景被引量:7
1991年
将板溪群和冷家溪群杂砂岩全岩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在SiO_2-K_2O/Na_2O图解、SiO_2/Al_2O_3-K_2O/(Na_2O+CaO)图解、Na_2O-K_2O图解以及(K_2O+Na_2O)—Al_2O_3图解上投点,发现多数板溪群杂砂岩样品点落在被动大陆边缘区,而冷家溪群杂砂岩样品点则多落入活动大陆边缘区。因此认为,板溪群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而冷家溪群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它们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演化阶段。
李曰俊郝杰胡文虎
关键词:板溪群岩石化学
东昆仑铁石达斯群发现放射虫动物群被引量:19
2000年
出露于东昆仑祁漫塔格的铁石达斯群通常被认为是加里东褶皱基底,并被划归中-上奥陶统,或上奥陶统,或者笼统地划归下古生界.放射虫动物群发现于鸭子泉达坂一带的铁石达斯群中,包括 Astroentactinia? mirousi Gourmelon, As.cf. biaciculata Nazarov, Archocyrtium cf. diductumDeflandre, Ar. aff. diductum Deflandre, Doflandrellium? sp., Entactinia vulgaris Won, En. cf. additivaForeman, En.? sp, Entactinosphaera palimbola Foreman, Pylentonema? sp, Triaenosphaera sp.和 Tr.?Sp.,这是一个早石炭世放射虫动物群.显然,铁石达斯群不是由单一时代的岩石组成的地层单位,除已有化石证据的奥陶系地层外,起码还包括有早石炭世的岩石;祁漫塔格古洋盆的闭合发生于早石炭世之后,这里不应归属加里东褶皱带,铁石达斯群也不是加里东基底.
李曰俊贾承造郝杰王招明郑多明彭更新
关键词:东昆仑早石炭世动物群
东秦岭陡岭古岛弧和武当古弧后盆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1996年
丹凤—信阳蛇绿混杂带作为秦岭—大别碰撞造山带主缝合带,其南部属于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研究区域位于东秦岭南翼,是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①晚元古—中震旦世,扬子板块北缘(东秦岭段)为活动型大陆边缘,发育有陡岭岛弧和武当弧后盆地;②晚震旦—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北缘转为被动型大陆边缘,陡岭古岛弧构成边缘地块,武当古弧后盆地演化为边缘盆地;③早古生代晚期,华北板块南缘的秦岭岛弧首先与扬子板块北缘的陡岭边缘地块(古岛弧)碰撞,造成武当边缘(古弧后)盆地的闭合,并形成刘岭前渊和二峪沟前陆盆地;④由于岛弧—边缘地块碰撞加之弧后和边缘盆地的存在,因此在早古生代末期,秦岭—大别山并未大规模隆起,造山带只具雏形。直至中生代早期,华北与扬子两个板块间进一步的陆内俯冲作用才使秦岭—大别山大规模隆起。陡岭古岛弧和武当古弧后盆地的确认合理地解释了秦岭—大别碰撞造山带“加里东碰撞不造山,印支造山不碰撞”的“矛盾”现象。
郝杰李曰俊刘小汉朱新人
关键词:东秦岭古岛弧盆地地质意义
大别山碧溪岭榴辉岩激光探针^(40)Ar-^(39)Ar年龄被引量:17
1999年
采用激光探针 40 Ar- 39Ar法对大别山碧溪岭榴辉岩样品中的石榴石和绿辉石单颗粒矿物进行原位测定 ,获得了两条等时线年龄。结果表明该区榴辉岩经历了两期构造热事件 :榴辉岩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在加里东期 ,燕山期年龄为快速抬升折返的热事件年代记录。
胡世玲郝杰李曰俊戴橦谟蒲志平
关键词:榴辉岩激光探针氩40-氩39
随县—枣阳地区“峰”、“窗”构造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1992年
在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南部,随县—枣阳地区的板桥—耿集剖面上发育着十分典型的构造窗和飞来峰构造。构造窗出露的是扬子型震旦纪—早古生代未变质的沉积盖层。飞来峰则由传统上称作应山群的变质岩系构成。板桥—耿集“峰”、“窗”构造的确立揭示着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南部随县—枣区大规模推覆构造的存在,并为解决该地区地层划分、对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造山带前陆带形成历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信息。
郝杰李曰俊刘小汉
关键词:飞来峰构造窗地质构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