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静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直肌后鞘阻滞较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行二次腹部手术中的优势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腹直肌后鞘阻滞(RBS)在二次腹部手术中与全麻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的优劣。方法选取全麻下再次行腹部切口的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全麻复合腹直肌后鞘阻滞)和B组(全麻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两组患者的超声引导下穿刺点腹部肌肉分层情况、穿刺成功率、切皮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术后镇痛评分及术后下床时间差异。观察两组并发症(腹膜穿破、肠管及腹腔脏器损伤、局麻药中毒)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穿刺点超声下显示腹膜结构清晰例数、肌肉筋膜分层清晰例数明显多于B组,穿刺操作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1.61、13.78,t=-4.75,P均<0.05),但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05)。A组、B组组内各时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5.39、11.36、40.83、12.97,P均<0.05),A组切皮时(T2)及拔管后(T4)时MAP及HR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6、-2.94、-2.63、-3.40,P均<0.05)。A组术后1 h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12 h内镇痛泵单击次数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3、-4.93,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0.40,P>0.05)。结论有开腹手术史患者再次行腹部手术时,全麻复合腹直肌后鞘阻滞比全麻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更有优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镇痛效果更理想,穿刺点腹部肌肉分层紊乱发生率更低。
- 丁则武郭文静解康杰
-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机制及预防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是指患儿麻醉苏星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易激惹、倔强或不合作,典型者会出现哭喊、手脚乱动、呻吟、语无伦次、定向障碍及偏执狂的精神状态等[1]。会导致手术创面渗血,苏醒延迟,严重的会导致循环不稳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并发症,增加了围手术期的风险度。由于小儿生理及心理的特殊性其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很高,国外报道约为12%13%[2]。其发病因素和机制非常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原因可能与苏醒迅速、疼痛、七氟醚的内在反应、患者年龄、性格、麻醉的时间及麻醉深度、手术类型、手术室环境的刺激以及辅助使用的药物等有关。镇痛完善、术前用药,心理干预等可能降低小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 郭文静
- 关键词: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
- 超声引导下腹直肌后鞘阻滞较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行二次腹部手术患者中的优势
- 目的 有开腹手术史的患者再次行腹部手术时,全麻复合腹直肌后鞘阻滞(RBS)与全麻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的比较方法 选取浙江省肿瘤医院2016.4-2018.10 有开腹手术史,全麻下再次行腹部切口的手术的患者40 ...
- 丁则武郭文静
- 全麻下乳腺区段手术患者术中气道管理应用3号喉罩和4号喉罩的比较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Disposable LMA喉罩用于全麻下乳腺区段手术中气道管理,3号喉罩和4号喉罩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在我院全麻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患者100例,体重50~70 kg,身高150~170 cm,随机分为A组(3号喉罩组)和B组(4号喉罩组)。记录两种型号喉罩的气道漏气压、置入时间、置入成功率、术中气道压、手术时间,并记录喉罩拔除后并发症(口腔黏膜损伤出血、术后咽痛及咽部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置入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入成功率、气道压、口咽腔漏气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口腔黏膜损伤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咽痛和不适感的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气道痉挛和误吸等并发症。结论乳腺区段手术女性患者选取3号喉罩更合适,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郭文静蔡昀方刘文生
- 关键词:乳腺区段切除术
- 利多卡因胶浆和乳膏用于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抑制拔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 2017年
-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胶浆和乳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抑制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方法:将9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L组为利多卡因胶浆组,G组为利多卡因乳膏组,C组为对照组,诱导药物均为芬太尼+异丙酚+爱可松,维持用七氟醚、瑞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观察三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前1min、拔除气管导管即刻、拔除后1min、拔除后3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以及呛咳、咽喉痛发生率。结果:利多卡因胶浆涂抹组L组和乳膏涂抹组G组在T1、T2、T3、T4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以及呛咳、咽喉痛发生率都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C组。结论:利多卡因胶浆和乳膏能够有效地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由心血管应激反应而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呛咳、咽喉痛发生率。
- 刘文生郭文静吴秀英
- 关键词:利多卡因利多卡因胶浆利多卡因乳膏气管拔管呛咳
- 保留自主呼吸的乳腺区段手术患者较小型喉罩更适合
- 2018年
- 目的:喉罩用于全麻下保留自主呼吸的乳腺区段手术患者,型号越小越具优势。方法:选取全麻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患者80例,体重在50-70kg,身高150-170cm,随机分为3号喉罩组(A组)和4号喉罩组(C组)。术中记录两种型号喉罩的气道漏气压、插入时间和插入成功率,并记录喉罩拔除后并发症(包括口腔黏膜损伤出血、术后咽痛及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喉罩插入时间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置入成功率、气道漏气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口腔黏膜损伤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咽痛和不适感的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出现气道痉挛或误吸、二氧化碳蓄积等并发症。结论:乳腺区段手术保留自主呼吸患者选取较小型号喉罩更合适,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郭文静
- 关键词:喉罩
- 盐酸羟考酮预防重症老年患者使用依托咪酯致肌阵挛的效果观察
- 2017年
- 重症老年患者使用依托咪酯会引起肌阵挛受临床重视。本文观察盐酸羟考酮预防重症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致肌阵挛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与分组浙江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需机械通气的重症老年患者100例,均为结肠癌或直肠癌根治术后、肺癌及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年龄>65岁,体重40~90kg;均无明显心、肾功能异常,无长期镇静类药物应用史。
- 刘文生郭文静吴秀英
-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依托咪酯肌阵挛重症肺部感染患者
- 舒芬太尼对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摘除术术后躁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手术中预防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3~7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诱导采用芬太尼、异丙酚和氯化琥珀胆碱。麻醉维持均是静吸复合麻醉,吸入50%笑气、1%~3%七氟醚及瑞芬太尼0.1~0.2μg/(kg.min)静脉泵入。手术结束前30 min,S组(舒芬太尼组)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静脉注射,C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记录入室(T0)、给药后(T1)、苏醒时(T2)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停药至呼之能应)。观察术后躁动、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P>0.05);术后躁动情况S组明显比C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4,P<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呼吸抑制,C组有1例恶心呕吐。结论 0.2μg/kg舒芬太尼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能够抑制七氟醚全麻下小儿术后躁动,并不影响苏醒时间,也不增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郭文静柴军沈洁
- 关键词:舒芬太尼小儿术后躁动全麻七氟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