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原
- 作品数:57 被引量:381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仅累及右心室心外膜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仅累及右心室心外膜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腔内电生理机制。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连续性筛选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导管消融的ARVC相关室速患者,纳入病变仅累及心外膜的室速患者,收集相关的人口学、腔内电生理特征及随访资料。结果最终纳入19例患者,其中女12例、男7例,年龄(38.1±12.9)岁,7例患者既往曾接受过消融治疗。6例患者完成了室速下右心室心内膜及心外膜的同步标测,均可在心外膜记录到完整室速折返环路。所有患者进一步接受了心内膜及心外膜的基质标测,可见内膜基质良好无低电压区,双极电压均>1.5 mV,心外膜可见片状低电压区,面积为(26.5±9.6)cm2。以基质标测为基础行均质化消融后,随访(22.3±6.7)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病变仅累及右心室心外膜的ARVC相关室速是一种特殊类型心律失常,心室心内膜基质良好,行干性心包穿刺后方可达到病变部位并指导消融。
- 李梦梦杨扬龙德勇蒋晨曦汤日波桑才华王伟赵欣郭雪原李松南李昌义宁曼贾长琪冯莉朱慧刘佟江岳鑫温丹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心外膜
- 年轻心房颤动患者外周血Galectin-3表达及其与消融后复发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观察年轻心房颤动患者外周血中Galectin-3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入选100例住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年龄≤60岁),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5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48例。同期住院的窦性心律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空腹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Galectin-3的表达水平。随访观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情况。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患者外周血中Galectin-3的表达水平最高,为(5.3±1.3)μg/mL,其次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组(4.7±1.2)μg/L,对照组最低(3.1±1.0)μg/L,三组间的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Galectin-3水平与LAD呈中等程度正相关(阵发性心房颤动组:r=0.57, 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组:r=0.53,P<0.05)。较未复发患者,术后复发患者外周血中有更高的Galectin-3基线水平。LAD、外周血Galectin-3水平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轻心房颤动患者外周血中Galectin-3水平升高,且与左心房前后径呈正相关,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患者有更高的Galectin-3表达水平,提示Galectin-3可能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
- 李娜周建闫贤良郭雪原杨新春
- 关键词:心房颤动GALECTIN-3射频消融
- 既往心房颤动消融术中心包压塞患者接受再次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初步探讨既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心包压塞患者再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可行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自2016年4月至2019年8月间,既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心包压塞并再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10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数据、消融参数,随访临床事件与窦律维持情况。结果:1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6±11.4)岁,男6例,3例复发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7例复发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围术期8例应用华法林桥接抗凝,2例应用不间断达比加群酯抗凝。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再次导管消融治疗,1例患者术后因继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心脏压塞、其他出血及死亡事件。随访期间(30.0±14.4)个月,6例(6/10)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结论:既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心包压塞患者再次行导管消融治疗安全及可行。
- 赵欣苏鑫龙德勇桑才华喻荣辉汤日波刘念白融蒋晨曦李松南郭雪原王伟胡荣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包压塞导管消融抗凝治疗
- 持续性心房颤动初次消融后复发心律失常类型对再次消融的影响
-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初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不同心律失常类型对再次消融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173例在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持续性和长时程持续性房颤因初次消融后复发接受第二次导管消融术的患者.初次消融...
- 郭雪原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心房颤动合并瓣膜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超过10%[1]。房颤不仅显著升高患者脑卒中和系统性栓塞的风险,而且增加患者的死亡率[2]。心脏瓣膜疾病常与房颤伴发,约30%房颤患者合并各种类型的瓣膜疾病[3]。心脏瓣膜疾病与血栓栓塞风险升高相关,因此其可能进一步增加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4]。
- 蒋超郭雪原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瓣膜疾病
- 心房颤动治疗进入新时代被引量:6
- 2015年
-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全球房颤人数估计为3350万人,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预计2060年房颤患者的例数将再增加2倍[1,2]。虽然治疗手段不断进步,房颤的危害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全球疾病负担2010研究显示,1990~2010年,全球房颤相关死亡率增加2倍[1]。英国牛津血管研究数据显示,20余年间80岁以上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增加3倍,
- 马长生郭雪原
- 关键词: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物持续性房颤卒中风险窦性节律
- 不同临床特征低危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特征低危心房颤动(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的血栓栓塞风险,并为该类患者的抗凝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地连续入选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国房颤注册研究中CHA2DS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患者基线年龄、性别,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和血管疾病的情况,将其分为CHA2DS2-VASc评分0分组、1分组和2分组。所有患者每6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1次,终点事件为包括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性栓塞在内的血栓栓塞事件。计算血栓栓塞事件的年化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合并不同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与CHA2DS2-VASc评分0分组之间血栓栓塞风险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862例低危房颤患者,女性915例(32.0%),年龄(55.0±10.7)岁。CHA2DS2-VASc评分0分组933例(32.6%),1分组1401例(49.0%),2分组528例(18.5%)。随访期间(中位随访1.5年,共5811.82人年)共发生33例血栓栓塞事件,整体年化发生率为0.57%(95%CI 0.40~0.80)。其中CHA2DS2-VASc评分0、1及2分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数分别为8、11及14例,年化发生率分别为0.40%(95%CI 0.20~0.81)、0.39%(95%CI 0.22~0.71)及1.34%(95%CI 0.80~2.27)。CHA2DS2-VASc评分2分组(HR=3.53,95%CI 1.48~8.44,P=0.005)及其中年龄65~74岁的女性患者(HR=2.67,95%CI 1.63~4.38,P<0.001)的血栓栓塞风险显著高于CHA2DS2-VASc评分0分组。结论低危房颤患者中,年龄65~74岁的女性血栓栓塞风险较高,对于该类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地考虑口服抗凝治疗。
- 刘晓勃贾朝旭夏时俊何柳卢尚欣郭雪原李松南刘念蒋晨曦桑才华汤日波龙德勇喻荣辉白融吴嘉慧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栓栓塞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时间对再次消融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初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时间对再次消融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房颤动中心初次消融后复发接受第2次导管消融的228例患者。根据复发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初次消融后3个月内复发,3个月后仍然有心房颤动发作,128例)、晚期复发组(初次消融后3~12个月复发,59例)、极晚期复发组(初次消融后超过12个月复发,41例)。再次消融术后3、6、12个月和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比较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各组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析初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时间对再次消融预后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再次消融术后平均随访(30±7)个月,在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早期复发组共79例(61.7%)维持窦性心律,晚期复发组44例(74.6%)维持窦性心律,极晚期复发组33例(80.5%)维持窦性心律,极晚期复发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性心房颤动(风险比=1.600,95%置信区间:1.006~2.542,P=0.047)和极晚期复发(风险比=0.446,95%置信区间:0.211~0.942,P=0.034)与再次消融后心房颤动复发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极晚期复发(风险比=0.448,95%置信区间:0.212~0.946,P=0.035)是再次消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预测因素。结论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时间显著影响临床预后。与早期复发相比,晚期复发和极晚期复发的患者再次消融后成功率更高。
- 郭雪原龙德勇喻荣辉汤日波桑才华蒋晨曦李松南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复发时间
- 华法林对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服用华法林与未服用华法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若发生脑卒中,其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差别,为预防心房颤动脑卒中减轻疾病负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位于北京市的7家三级医院和2家非三级医院中,回顾性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在神经科住院治疗且主要诊断为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心房颤动患者,依据其脑卒中前是否服用华法林分为两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合并疾病、检查结果、住院当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等;通过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校正年龄、性别等资料后,分析服用华法林与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60例患者,其中服用华法林组51例(19.6%),未服用华法林组209例(80.4%)。服用华法林组NIHSS评分小于未服用华法林组(0.52±0.36)vs.(0.72±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服用华法林且INR≥2可降低NIHSS评分(odds ratio=0.24,95%CI:0.07~0.85,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华法林且INR≥2的心房颤动患者若发生脑卒中其严重程度轻于未服用华法林的患者。
- 卢尚欣杜昕常三帅郭雪原夏时俊贾朝旭刘嘉鹏李景业井然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华法林心房颤动脑卒中NIHSS评分
- 右侧游离壁心房多插入点旁路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右侧游离壁旁路伴心房多插入点是一种罕见的旁路类型,本研究旨在探讨右侧游离壁旁路伴心房多插入点的电生理特点。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右侧游离壁心房多插入点旁路患者8例(多插入点旁路组),同时连续纳入行射频消融术的典型右侧游离壁旁路患者24例(对照组)。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收集最早激动点的个数、位置及放电次数等数据,描述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及消融过程,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14例多插入点旁路组患者均为既往常规消融后复发,右心房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40.4±5.3)?mm对(34.8±6.2)?mm, P=0.03]。激动标测结果显示,多插入点旁路组8例患者平均同时合并3(2,4)[ M( P25, P75)]个相互独立的心房最早激动部位。所有的心房最早激动部位均远离三尖瓣环。对单个"最早"激动部位消融并不改变心动过速的周长,平均需要2.5(2,3)次反复标测,在3.0(2.5,4.5)个消融位点通过21(14,33)次放电之后,旁路前传和逆传功能成功阻断,平均总消融时间(787.0±445.4)?s。随访期间多插入点旁路组患者均未复发心动过速,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40.4±5.3)?mm对(38.4±6.9)?mm, P=0.02]。 结论:右侧游离壁旁路的心房侧可具有多个插入部位,通过对右心房进行完整地结构重建可准确识别各插入点位置并指导消融。
- 桑才华李梦梦龙德勇赖一炜蒋晨曦郭雪原赵欣李松南王伟汤日波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心脏电生理学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