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炜
- 作品数:24 被引量:15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制负压式烟卷引流的临床应用(附2O8例报告)
- 1997年
- 邓春华陈炜黄剑辉
- 关键词:泌尿外科手术手术切口引流
- 苗勒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10
- 1998年
- 应用腔内超声诊断苗勒管囊肿8例。1例手术切除囊肿,1例经尿道切开引流,6例由超声引导经会阴穿刺抽液治疗。8例均获治愈。苗勒管囊肿的腔内B超特征为:位于前列腺中央的圆形无回声区向前列腺后上方延伸。囊液不含精子。认为腔内超声及其引导的经会阴穿刺术为诊治苗勒管囊肿提供了有效、创伤小的方法。
- 陈炜梅骅陈凌武陈凌武
- 关键词:苗勒氏管囊肿外科手术
- 端粒酶与前列腺癌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探讨端粒酶 (TE)与前列腺癌 (PCa)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 (TRAP法 )检测 39例PCa组织、15例前列腺增生 (BPH)组织及 10例正常前列腺(NP)组织中的TE活性 ,并比较TE活性水平与PCa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转移情况的关系。 结果 PCa组织中TE活性阳性率 (89 7% )明显高于BPH组织 (6 7% )及NP组织 (0 0 % ) ;在PCa组织中 ,病理分化程度低、晚期及合并淋巴或 (和 )血行转移者的TE活性水平明显高于病理分化程度高、早期及未合并转移者。 结论 PCa的发病与TE被激活有关 ,TE可能成为PCa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项新的肿瘤标志物 ,并可能与PCa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转移情况等生物学行为相关。
- 邓春华郑克立陈炜丘少鹏曾金云陈巧伦陈小君梅骅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端粒酶生物学行为
- 前列腺组织中CD44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组织中CD44 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38 例前列腺癌、20 例前列腺增生及10 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CD44 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标准型CD44s 中,前列腺增生及正常人前列腺切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细胞膜强阳性染色,而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9 例,阴性29 例;前者与后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1) 。D 期前列腺癌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与无转移的前列腺癌间有统计学差异性( P< 0 .05) 。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CD44s
- 陈炜郑克立王晓波陈凌武梅骅戴宇平
- 关键词:前列腺癌CD44蛋白免疫组化
- 经直肠超声诊断前列腺及精囊疾病863例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为提高前列腺及精囊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应用端扫式双平面高频(75MHz)探头的腔内B超对863例可疑前列腺与精囊疾病患者进行了检查。结果:详细描述正常和病理前列腺和精囊的声像图特征,并对其定量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腔内超声是指导前列腺增生症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引导的穿刺活检是目前诊断、随访前列腺癌的最有价值的方法。
- 陈炜郑克立梅骅戴宇平李晓飞
-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精囊疾病超声波诊断
- α受体阻滞剂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 2001年
- 目的探讨应用α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Tamsolusin)在提高慢性前列腺炎(CP)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30例CP,观察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疾患症状评分、生活质素评分、前列腺液培养阴转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CP患者加服盐酸坦索罗辛治疗后,上述参数明显改善,其下降幅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有助于缓解CP的临床症状,提高CP的疗效.
- 喻丽元陈炜陈凌武
- 关键词:前列腺炎Α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药物联合治疗
- BCG细胞壁骨架膀胱灌注防治浅表膀胱癌复发的研究被引量:7
- 1998年
- 为了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采用BCGCWS(细胞壁骨架)行膀胱内灌注,防治浅表膀胱癌复发。53例膀胱癌患者手术后分为BCGCWS组和BCG组。BCGCWS组(25例)5mgBCGCWS加无菌生理盐水50ml注入膀胱,BCG组(28例)75mgBCG加生理盐水50ml注入膀胱。每周1次,连续6周,以后每月一次连续两年。随访6~32个月,中位数26个月。两组比较肿瘤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BCGCWS组毒副反应比BCG组明显减少。结论:BCGCWS能有效地防治浅表膀胱癌复发,毒副反应低,并具有保存期长,使用方便的特点。
- 戴宇平梅骅欧阳颖敏陈炜梁月友
- 关键词:灌注法复发细胞壁骨架
-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临床研究
- 2001年
-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 方法 对 2 6例膀胱癌等肿瘤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 ,游离截取 15~ 2 0cm盲升结肠 ,间隔 0 5~ 1 0cm切断结肠带 ,建成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并开口于脐部。 结果 随访 2~ 5 1个月 ,可控效果好 ,并发症少 ,术后 6个月 3~ 6h放尿 1次 ,每次尿量为 35 0~ 6 0 0ml。尿动力学显示 :最大充盈压为 (5 9± 2 4)cmH2 O ,输出道最大闭合压为 (10 4± 34 )cmH2 O。
- 周祥福梅骅高新陈凌武赵鼎蔡育彬陈炜温星桥吴家清
- 关键词:膀胱肿瘤尿动力学
- 前列腺增生症腔内B超的声像特征及定量指标间的相关回归分析被引量:9
- 1998年
- 为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腔内B超特征及超声所测定量指标与手术切除标本重量间的相互关系,对563例BPH患者进行了经直肠B超检查,测定整个腺体及移行带体积并与45例手术标本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发现:BPH有其特有声像特征,移行带体积与手术标本重量值呈显著相关性(r=0988,P<0001,误差为4%);腺体体积与手术标本重量值间也成直线相关性,但误差达478%。使用多平面高频75MHz探头的经直肠B超可以准确估计前列腺及增生腺体的大小,前列腺区带的定量学研究对减少超声误差,指导BPH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
- 陈炜梅骅郑克立曾金云李晓飞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超声波诊断
- 膀胱肿瘤抗原检测试验在膀胱癌无创诊断中的应用
- 1998年
- 目的:探讨无创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有效方法:对膀胱癌患者进行尿液中膀胱肿瘤抗原(BTA)测定与分析。方法:对64例膀胱癌及28例非膀胱癌患者的尿进行BTA测定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似然比。结果:BTA测定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06%、893%、902%、85及01;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这些指标分别为469%、929%、609%、66及057。BTA测定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似然比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指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似然比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在二者也无差异性(P>005)。BTA敏感度随肿瘤的分级、分期的增高而呈升高趋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A测定是无创、快速诊断及监测膀胱癌的方法,有较高的敏感度及准确性。
- 陈炜陈凌武张永海张永海郑克立
- 关键词:膀胱肿瘤抗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