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萍

作品数:22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焦作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内镜
  • 7篇病理
  • 5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5篇黏膜
  • 4篇食管
  • 4篇出血
  • 3篇蛋白
  • 3篇突变
  • 3篇胃镜
  • 3篇疗效
  • 3篇内镜下黏膜
  • 3篇结肠
  • 3篇肌病
  • 3篇病理学
  • 2篇食管癌
  • 2篇术后
  • 2篇破裂出血
  • 2篇切除术治疗
  • 2篇曲张

机构

  • 22篇焦作市人民医...

作者

  • 22篇陈萍
  • 5篇刘定军
  • 4篇吕海东
  • 4篇瞿千千
  • 3篇周玉霞
  • 3篇翟泽琴
  • 3篇王慧
  • 2篇赵小勇
  • 2篇钱琪
  • 2篇王清华
  • 2篇郑梦丹
  • 1篇郑献召
  • 1篇吕祥瑞
  • 1篇别志强
  • 1篇张燕
  • 1篇李军民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药物...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山东医药
  • 2篇邯郸医学高等...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止血夹联合组织胶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后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止血夹联合组织胶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25例,其中48例采用胃底组织胶治疗方案(对照组),77例采用止血夹联合组织胶治疗方案(观察组)。对比两组止血效果、近期疗效、并发症和预后的差异性。结果 72 h急诊止血率,两组均有较高止血率,但观察组明显升高(P<0.05);止血成功后,72 h后均有少量患者发生早期再出血,在发生率上,观察组有下降趋势,但是组间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复查胃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1%)明显较对照组(81.25%)高(P<0.05)。在相同观察期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上,观察组发生率(5.19%)明显较对照组(18.75%)低(P<0.05),显示明显优势。治疗后6个月,部分患者再次发生出血事件,对照组高达22.92%,远远较观察组(9.09%)高(P<0.05)。6个月和1年后分别统计死亡率,有部分患者发生疾病相关性死亡,观察组在两个期间的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是差异性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组织胶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基础上,联合止血夹治疗,可提高止血效果,降低并发症,降低再次出血事件,但在近期生存率上优势并不明显。
陈萍赵小勇王慧郑梦丹王清华
关键词: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组织胶止血夹
慢性胃炎镜下病理特点与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类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菌型幽门螺杆菌(Hp)血清抗体类型与慢性胃炎发生率及其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疗的上腹部不适的患者6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所有患者均行Hp呼气实验检查Hp,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患者血清中Hp抗体类型,采用Logistic分析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生及其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650例患者中慢性胃炎93例,以Hp(-)为对照组,Hp(+)组患者慢性胃炎风险是Hp(-)患者的1.6倍,Hp(+)Cag A-Ig G+患者慢性胃炎是Hp(-)患者的2.3倍,Hp(+)Cag A-Ig G-患者慢性胃炎是Hp(-)患者的1.8倍。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27例中,以Hp(-)为参照,Hp(+)组患者CAG是Hp(-)患者的2.1倍,Hp(+)Cag A-Ig G-患者CAG是Hp(-)患者的1.9倍,Hp(+)Cag A-Ig G+患者CAG是Hp(-)患者的2.9倍;CAG伴不典型增生(Dys)患者13例中,以Hp(-)为参照,Hp(+)组患者是Hp(-)患者的2.4倍,Hp(+)Cag A-Ig GCAG伴Dys是Hp(-)患者的3.5倍,Cag A-Ig G+的慢性胃炎患者炎症反应程度明显比Hp(-)及Cag A-Ig G-的患者高,且炎症活动度明显更高。结论 Hp(+)Cag A-Ig G+感染加重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促进慢性胃炎向CAG伴Dys发展。
陈萍李军民吕祥瑞王慧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病理表现
ETFDH基因突变致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18例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ETFDH基因突变致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Riboflavin-responsive lipid storage myopathy,RR-LSM)的临床、病理和ETFDH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经肌肉活检病理确诊和基因检测证实的18例RR-LSM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采取外周血DNA进行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进行数据读取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男女各9例,发病年龄9~60岁,平均(29.83±13.44)岁,病程1 m~22 y,平均4.5 y。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近端无力和运动不能耐受,伴颈伸肌无力14例,咀嚼肌无力9例,吞咽困难5例,恶心纳差5例,少数患者伴有肌肉疼痛和呼吸困难。本组患者肌肉病理均可见肌纤维内有大量脂质沉积,5例可见少量坏死肌纤维,伴有CD68(+)的巨噬细胞浸润。18例患者经核黄素治疗均获得良好疗效。本组病例均检测到ETFDH基因突变,其中复合杂合突变15例(83.3%),单一杂合突变2例(11.1%),纯合突变1例(5.6%)。共发现20个突变位点,其中频率最高的突变位点为c.770A>G,占等位基因的19.4%(7/36),其次为c.1454C>G,占等位基因的8.3%(3/36)。结论ETFDH基因突变所致的RR-LSM患者以躯干中轴肌和咀嚼肌受累为特点,肌肉病理发现肌纤维内有大量脂质沉积是诊断的重要依据。c.770A>G和c.1454C>G是本组病例ETFDH基因最常见的突变位点。
钱琪崔文豪瞿千千刘海燕陈萍周亚光吕海东
关键词:脂质沉积性肌病肌肉病理
肠镜检查确诊的消化道出血临床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采用肠镜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采用肠镜检查,以此明确出血原因及病灶。结果 82例患者中,77例患者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主要为慢性结肠炎症、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血管畸形、肛裂、大肠癌,例数分别为19例(24.68%)、33例(42.86%)、6例(7.79%)、3例(3.90%)、4例(5.19%)、12例(15.58%),病灶部位分别为直肠、乙状结肠、回盲肠、降结肠、横结肠。结论肠镜检查是临床中常用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方法 ,其可有效明确消化道出血病因,提升消化道出血检出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陈萍
关键词:肠镜检查消化道出血出血原因病灶部位
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究萎缩性胃炎采用胃镜诊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4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分别采用胃镜和病理学组织检查、诊断,观察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并将其与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研究分析胃镜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42例患者中26例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占61.9%。同时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1.9%。结论萎缩性胃炎采用胃镜检查,其诊断准确率低于病理学检查,所以临床对萎缩性胃炎进行鉴别、诊断时,需结合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两种检查方法 ,以明确诊断,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陈萍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病理学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价值探讨被引量:2
2002年
刘定军陈萍翟泽琴周玉霞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肺癌细胞学检查
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治疗胃黏膜病变的效果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78例胃黏膜病变患者均接受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对其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疗效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ESD术后1年,患者生存率达到100%,病变残留或复发率仅为2.56%,8例术后产生迟发性出血症状,占10.26%;迟发性出血者与无迟发性出血者年龄、术前停止使用抗血栓药物时间、活检次数、伴溃疡或瘢痕情况、病变大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黏膜病变患者实施ESD,可获得良好疗效,患者生存率高,残留或复发率低。术后迟发性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术前停止使用抗血栓药物时间〈7 d、活检次数〉2次、手术时间长、伴溃疡或瘢痕以及病变范围≥5 cm。
陈萍
关键词:胃黏膜病变迟发性出血
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腺瘤5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为临床开展内镜下粘膜切除治疗结肠膜瘤提供指导。方法对54例结肠腺瘤患者行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EMR)。结果54例患者共切除67个病灶,每块病灶粘膜下平均注射。肾上腺素盐水20ml,切除标本面积为(22.5±1.0)mm×(16.5±1.0)mm.40例切除黏膜直径小于3cm者术后2周溃疡表面即完全由再生的腺上皮覆盖,4周完全愈合;14例大于3cm者6~8周愈合。术后6例出血,应用内镜压迫、肾上腺素盐水注射及氢离子凝固术(APC)均成功止血;4例发生狭窄(其中3例切除直径超出结肠全周1/2),应用水囊扩张,术后1个月狭窄均缓解;未发生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EMR操作简便、安全,治疗结肠腺效果确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刘定军陈萍
关键词:结肠腺瘤术后并发症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前病变的动态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预防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的方法。方法185例结肠腺瘤患者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并对组织进行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在75处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黏膜内,p53蛋白阳性40处(53.33%),其中20处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治愈3处(15.00%),好转10处(50.00%),总有效率为65.00%。对照组好转2处(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能有效切除结肠癌前病灶,预防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刘定军陈萍
关键词:结肠肿瘤P53蛋白
食管间质瘤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陈萍
关键词:食管间质瘤病理检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