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将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普通高等本科学校大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口服阿苯达唑抗小鼠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口服不同剂量阿苯达唑抗小鼠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方法BALB/c小鼠72只,随机均分为9组,每只小鼠口饲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第29天,分别口服阿苯达唑50、100、150、200、250、300、350和400 mg/(kg.d),每天固定时间给药1次,连续6 d。对照组不作处理。停药后第7天,脱颈处死小鼠,肌肉压片法检查小鼠膈肌、咬肌和腓肠肌中幼虫,观察成囊期幼虫存活情况,计算每克肌肉总虫数、活虫数和死虫数,以及总减虫率和活虫减少率,评价各剂量组疗效。结果当阿苯达唑剂量为50~250 mg/(kg.d)时,膈肌、咬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总虫数和活虫数均随剂量升高呈下降趋势,而死虫数呈上升趋势;但当阿苯达唑剂量大于250 mg/(kg.d)时,3个部位肌肉中虫数不再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200 mg/(kg.d)及以上剂量组3个部位肌肉的总虫数和活虫数均显著减少(均P<0.01),其中250 mg/(kg.d)为治疗肌肉期旋毛虫病的适宜剂量,其膈肌、咬肌和腓肠肌的总减虫率分别为50.00%、62.62%和57.48%,活虫减少率分别为79.96%、83.25%和80.56%。结论小鼠连续口服阿苯达唑250 mg/(kg.d)×6 d为其治疗肌肉期旋毛虫病的适宜剂量。
- 李润花裴彦江李起超霍将丁宇殷国荣
- 关键词:阿苯达唑旋毛虫疗效小鼠
- 口服三苯双脒3种不同溶液抗小鼠旋毛虫成囊期幼虫效果观察
- 2012年
- 目的观察口服三苯双脒3种不同溶剂溶液抗小鼠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方法 BALB/c小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每鼠口饲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第29d,分别用不同溶剂配制的三苯双脒治疗,其中吐温溶剂组三苯双脒用7%吐温-80和3%乙醇溶解,羧纤溶剂组三苯双脒用1%羧甲基纤维素和3%乙醇溶解,羟环溶剂组三苯双脒用7%羟丙基-β-环糊精和3%乙醇溶解,三苯双脒剂量均为200mg/(kg.d),连续给药6d,对照组不治疗。治疗后14d,取小鼠膈肌和腓肠肌,压片法检查成囊期幼虫,观察其存活情况,计数活虫数、死虫数及总虫数,计算克肌肉减虫率、死亡率及相对药效率,以评价药物疗效。结果实验期间所有小鼠未见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3个治疗组膈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总虫数和存活虫数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死亡虫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以羟环溶剂组的疗效最好。以减虫率计算,羧纤溶剂组对膈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相对药效率分别为吐温溶剂组的1.61和2.46倍,羟环溶剂组相应为2.13和2.49倍;以死虫率计算,羧纤溶剂组分别为1.55和1.79倍,羟环溶剂组分别为2.51和2.16倍。结论用1%羧甲基纤维素和3%乙醇或7%羟丙基-β-环糊精和3%乙醇配制三苯双脒的生物药效率和抗旋毛虫成囊期幼虫效果显著提高,以三苯双脒羟环溶液的效果更佳。
- 李润花高晋华霍将丁宇孟晓丽殷国荣
- 关键词:三苯双脒旋毛形线虫羟丙基-Β-环糊精羧甲基纤维素
- 叙事医学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在骨科临床实习中进行叙事医学教学的作用。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87名学生在骨科实习中进行叙事医学教学,采用杰弗逊同理心量表测量学生教学前后的共情水平,并通过问卷调查评价学生对叙事医学教学的认同度。结果教学后学生共情水平评分为(114.5±10.9)分,高于教学前的(101.2±12.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826,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9%(66/87)的学生对叙事医学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98.9%(86/87)的学生建议以后继续进行这种教学。结论在骨科临床实习中进行叙事医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学生对叙事医学教学认同度高。
- 刘昌文吕智宋文慧关海山李渊霍将
- 关键词:骨科医学人文教育
- 免疫细胞介导不同脂质与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欧洲个体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2025年
- 背景:观察性研究发现脂质与免疫细胞对于骨关节炎进展具有双重影响,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究脂质与膝骨关节炎的因果关系是否受免疫细胞调控。方法:179种脂质来源于Linda Ottensman数据库,从Open GWAS上获取到了731种免疫细胞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膝骨关节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来自于骨关节炎遗传学联盟。首先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从遗传学角度分别探讨脂质与膝骨关节炎、免疫细胞与膝骨关节炎、脂质与免疫细胞的因果关系。另外采用贝叶斯加权孟德尔随机化验证脂质与膝骨关节炎的因果关系,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和Steiger方向性检验评估正向关系。随后进行敏感性分析,包括Cochran’s Q检验消除异质性,MR-PRESSO全局检验和MR-Egger截距排除水平多效性,留一法评估单个单核苷酸多态性驱动因素对随机估计的影响。最后,通过两步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确定特定免疫细胞性状在脂质与膝骨关节炎因果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与结论:①逆方差加权法和贝叶斯加权算法共同确定8种与膝骨关节炎存在因果关系的脂质种类;②Cochran’s Q、MR-PRESSO和MR-Egger截距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同时共计算得出了3组中介关系,介导比例最低为11.85%,最高为45.48%;④提示免疫细胞水平在脂质与膝骨关节炎的调节进程中发挥潜在作用,这一发现能为深入探索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 霍将丁宇原杰
- 关键词:脂质膝骨关节炎免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