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晓哲

作品数:15 被引量:28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碳排放
  • 7篇森林碳汇
  • 5篇能源
  • 4篇水泥
  • 4篇能源消费
  • 3篇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水泥生产
  • 2篇碳源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内生经济
  • 2篇内生经济增长
  • 2篇经济增长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造林
  • 1篇中部六省
  • 1篇中国碳排放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华东师范大学
  • 9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5篇马晓哲
  • 10篇王铮
  • 4篇朱永彬
  • 3篇冯德显
  • 3篇翟石艳
  • 3篇安春华
  • 3篇刘昌新
  • 3篇黄蕊
  • 2篇乔旭宁
  • 2篇闫丽洁
  • 2篇刘晓
  • 2篇刘慧雅
  • 1篇张丽萍
  • 1篇郝利民
  • 1篇张莉
  • 1篇孙婷婷
  • 1篇吴静
  • 1篇石忆邵
  • 1篇张继红
  • 1篇常宗广

传媒

  • 3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生态学报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最优增长路径下的中国碳排放估计被引量:47
2010年
从能源消费、水泥生产和森林碳汇3个方面对中国未来的碳排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估计。其中,能源消费碳排放是在能源—经济框架下利用经济动力学模型对最优经济增长路径下的能源需求进行预测得到的,同时考虑了能源结构的演化及不同能源品种在碳排放系数上存在的差异;水泥生产碳排放则是在对水泥产量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认为水泥产量与城市化进程存在一定的联系,而城市化进程遵循"S曲线"发展规律;森林碳汇是通过引入CO2FIX模型,分别对原有森林与新增可造林的固碳能力进行估算,最终合成了中国未来的净碳排放曲线。结果发现,能源消费碳排放在2031年达到高峰,为2637MtC,对应的人均GDP低于OECD国家的实证经验;人均排放高峰出现在2030年,为1.73tC/人,远低于美国欧盟和日本2006年水平;水泥生产碳排放增长放缓,2050年控制在254MtC左右,占工业总排放的12%;森林碳汇至2050年可累计吸收6806.2MtC,年吸收量逐渐下降;净排放也于2033年达到峰值,为2748MtC。
王铮朱永彬刘昌新马晓哲
关键词:能源消费水泥生产森林碳汇净排放
全球实施碳税政策对碳减排及世界经济的影响评估被引量:5
2016年
该研究模拟了全球各区域2008—2050年的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状况,并将该模拟结果设定为基准情景。在基准情景中全球GDP随时间增长,而全球的碳排放同样表现出增长趋势。为了模拟碳税政策的减排效应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其他3种碳税政策情景。情景1,将碳税收入作为一般性财政收入,此时全球升温减缓,世界碳排放下降显著,但中国、印度、俄罗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严重受创,世界经济不均衡加剧。情景2,将各区域的碳税收入汇总之后按照比例统一分配,该情景下,世界碳减排规模较情景1略有下降,但世界各区域的经济较基准情景得到更好的发展。情景3,碳税税率随时间阶段性增长,此时,碳税政策对全球升温的控制更显著;世界各区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增长更迅速。另外,碳税收入用来提升区域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的优化升级。碳税政策与技术进步的协同减排政策,考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兼顾了气候治理的公平性,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全球气候治理政策。
马晓哲王铮唐钦能朱永彬
关键词:CGE模型碳税GDP碳排放
河南省资源环境数据库系统框架设计
冯德显安春华闫丽洁乔旭宁常宗广马晓哲张莉张继红王超孙婷婷鲁鹏郝利民张丽萍
研究背景与意义:资源环境数据是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及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数据,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一项重要内容。资源环境管理的各个部门,其管理工作都离不开资源环境基础数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表明,资源环境数据是经...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源汇影响研究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既是碳源,也可能是碳汇。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森林、草地和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森林砍伐后向草地和农田的转化发挥碳源的作用,在毁...
马晓哲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碳源
中国分省区森林碳汇量的一个估计被引量:22
2011年
在CO2FIX模型的基础上,对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的森林碳汇量进行估计,为省级区域上二氧化碳减排的有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根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在估算原有森林碳汇量的基础上,文章假设对全国的无林地进行造林,实现新造林面积57323200ha,并估算其碳汇潜力.估算结果显示,2005~2050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可从大气中吸收固定的碳量累计达到8.4GtC,其中原有森林累计固定4.9GtC,新造林累计固3.5GtC,所有森林的年碳汇量随着时间表现出减少的趋势.在各省市自治区中,内蒙古自治区、云南、四川、甘肃和黑龙江等省,是重要的碳增汇区域,对碳汇的贡献较大.
马晓哲王铮
关键词:气候保护森林碳汇
中国分省碳排放系统—模型和GIS
中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一,面对气候变暖给中国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中国已建立了完善的应对气候变暖的政策措施,分省政策措施的制定需要以准确估算分省碳排放为基础。本文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区域,以分省碳排放的空间分布为研究...
马晓哲
关键词:森林碳汇地理信息系统
文献传递
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历史特征及趋势预测被引量:26
2010年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计算了河南省1995—2006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预测了2007—2050年河南省平稳经济增长路径下的最优经济增长率和2007—2050年的河南省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计算了河南省2007—2050年在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总量以及人均量。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河南省的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先是逐年下降,到2003年发生转折,出现上升的趋势;同时,预测的2007—2050年的能源结构显示,河南省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石油与其他清洁能源的比重不断上升;另外,河南省分别在2036年和2034年达到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高峰;人均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的高峰则出现在2033年和2032年。另外,尝试预测了河南省森林碳汇潜力,发现2006—2050年累计森林碳汇量持续上升,到2050年,累计碳汇量达131.14M tc。
王铮翟石艳马晓哲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内生经济增长
河南省资源环境数据库系统设计被引量:6
2011年
河南省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在河南省的具体实现,属于省级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也是以3S技术为基础的资源环境数据的生产和成果存档、管理、分发服务系统在信息时代的具体表现形式。对国内各省份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现状进行研究,提出河南省建立资源环境数据库的必要性及意义。采用地理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对河南省资源环境数据库架构、数据库标准、数据库结构及数据库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论述,并对数据库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为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及其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闫丽洁安春华杨瑞霞马晓哲石忆邵冯德显
关键词:资源环境数据库
区域碳排放量的计算——以广东省为例被引量:23
2011年
采用IPCC 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公式、经济-碳排放的动力学模型和水泥碳排放模型,提出了区域碳排量计算框架和研究方法,并以广东省为例,基于广东省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能源消费数据、水泥产量数据和森林碳汇数据,预测了广东省2008—205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水泥消费量和碳排放量、森林碳汇值.结果表明:2008—2050年,广东省水泥产量及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基本稳定,年碳排放量在10~15 Mt C;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和总的碳排放趋势均呈倒U型曲线,其峰值年份分别在2035和2036年;2008—2050年,广东省碳排放强度将持续下降,森林碳汇量呈波动式下降趋势.本文提出的区域碳排放计算框架在广东省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翟石艳王铮马晓哲黄蕊刘昌新朱永彬
关键词:内生经济增长能源消费水泥生产碳排放森林碳汇
排放与森林碳汇作用下云南省碳净排放量估计被引量:5
2011年
以云南省为例,用马尔科夫链计算能源结构,在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基于动态最优化理论估计能源消费碳排放,并基于CO2FIX模型计算云南省森林碳汇,预测在能源消费碳排放和森林碳汇共同作用下的从2008到2050年碳净排放量。研究发现云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净排放量曲线都呈"倒U"型,在2035年达到高峰,高峰值分别为和129.71 MtC和118.89 MtC;在森林碳汇中,原有森林的碳汇作用在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处于主导地位,但新造林有着巨大的碳汇潜力,所以在保护原有森林的同时要植树造林,从生态学角度抵消碳排放;森林碳汇只能减少小部分碳排放,更主要的是改善云南省的能源结构,加快技术进步速度,开发水电等新能源,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刘慧雅王铮马晓哲
关键词:碳排放森林碳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