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见

作品数:8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3篇卒中
  • 3篇脑梗死
  • 3篇脑卒中
  • 3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性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1篇胆碱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表现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奈哌齐
  • 1篇多奈哌齐治疗
  • 1篇行为症状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同型

机构

  • 8篇榆林市第一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8篇高见
  • 5篇朱江
  • 4篇赵斌
  • 4篇刘瑞
  • 1篇沈扬
  • 1篇朱永庆
  • 1篇张宏
  • 1篇柴玉梅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盐酸美金刚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临床研究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探讨盐酸美金刚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单独口服盐酸多奈哌齐,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服用盐酸美金刚。两组患者连续服用药物1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攻击行为、日夜节律紊乱、情感障碍、行为紊乱评分及总分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36/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0.0%(2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但盐酸多奈哌齐与盐酸美金刚联合使用在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刘瑞高见朱江张宏李雪
关键词:盐酸美金刚盐酸多奈哌齐阿尔茨海默病
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治疗重症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治疗重症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2%和6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中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血、尿常规、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异常,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治疗重症脑梗死疗效较好,有利于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高见朱江赵斌
关键词:纳洛酮胞磷胆碱重症脑梗死
脑卒中并抑郁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2013年
目的总结分析脑卒中并抑郁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并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26例、高血压A组32例、高血压B组32例,通过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表评定抑郁程度,分析不同血压水平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血压正常组患者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高血压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A、B组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正常患者抑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升高,其脑出血与脑卒中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与血压呈正相关。
刘瑞高见赵斌朱江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血压水平
凝血因子Ⅻ作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危险标志物的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FⅫ)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n=60)和预后不良组(n=40)。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因素预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在D-二聚体、血栓调节蛋白、内皮素^(-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方面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有高血压病史、血肿破入脑室、血肿体积、收缩压、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FⅫ方面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血肿体积≥20.25cm3、D-二聚体<0.38μg·L^(-1)、内皮素^(-1)<1.08pg·mL^(-1)、FⅫ≥1.02IU·mL^(-1)是影响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性因素(均P<0.05)。结论入院时FⅫ水平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柴玉梅刘瑞高见张羽凡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预后标志物
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A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B组),每组50例。另选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脑梗死无斑块组及对照组Hcy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吸烟、血脂、糖尿病等,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血Hcy水平为(33.80±16.70)μmol/L,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17.39±6.60)μmol/L和对照组(10.74±14.58)μmol/L(P<0.01)。脑梗死无斑块组与对照组Hcy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0.77mm±0.25mm),较脑梗死无斑块组颈动脉IMT(0.58mm±0.29mm)明显增厚(P<0.01)。结论高Hcy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
朱江朱永庆高见刘瑞赵斌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1-02—2013-02收治的14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在本院就诊的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4.29%(104例),对照组为20.00%(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2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的FBG、TC、TG、LDL以及Fib等指标均明显高于非斑块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极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血糖、血脂及Fib等指标的异常为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干预,从而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
高见朱江赵斌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被引量:3
2008年
高社荣高见沈扬
关键词: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电生理表现免疫介导运动纤维
大面积脑梗塞7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经CT证实的大面积脑梗塞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7例,脑血管病史16例,冠心病史13例,糖尿病史17例,风湿性心脏病史8例,心房颤动26例,高脂血症12例;临床表现精神萎糜和嗜睡29例,昏迷16例,短暂意识不清7例,清醒18例。头痛15例,呕吐17例,呕血9例,抽搐7例,大、小便失禁41例;运动性失语58例,单侧肢体瘫痪56例,双侧肢体瘫痪14例。中枢性面瘫33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6例,病理征阳性56例,消化道出血21例;治疗后痊愈3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42.9%。死亡15例,其中10例死于急性期脑疝,3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大面积脑梗塞病情凶险,应早期明确诊断。治疗以降低颅内压为主,要控制好血压,注意抗凝药物及溶栓治疗的应用,以防梗塞后出血。
高见师养宏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