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苨
- 作品数:9 被引量:15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银行业:收益、股价及投资价值的比较分析
- 2012年
- 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了一个奇异现象,即银行板块业绩优异,但其股价却严重偏离其价值。研究表明,出现这一奇特现象,不是因为该行业的股票盘子大,也不是因为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泡沫等问题的存在导致该行业风险大,而是因为银行股波动性小,同时,也是因为相对来说我国上市公司中银行业经营管理规范、稳健,没有太多可炒作的题材,因此不受市场的投机性资金追捧。
- 黄叶苨吴文平黄志刚
- 中国新股长期表现态势判断
- 2011年
- 以不同比较基准考察新股长期表现态势时,由于选择标准的不同,通常得出不同的结论。借鉴三因素模型的方法,增加流通股比例为解释变量来构建股票回报的四因素面板数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比较基准,对我国新股长期表现态势进行判断,同时与其他三种方法的判断结果做对比。以四因素模型为基础判断,我国新股长期表现正常;以公司规模和账面市值比为基础判断,得出的结论与前面相同;仅以公司规模为基础判断,新股长期表现弱势;而以市场指数为基准判断,新股长期表现强势。以四因素模型为基础判断新股长期表现具有合理性,新股长期表现无异常的结论表明我国新股定价从长期来看也是不合理的。
- 黄祥钟黄叶苨
- 关键词:三因素模型
- 定价基准日选择、市场择时与定向增发中的大股东利益输送被引量:17
- 2017年
- 为弱化定向增发中的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证监会于2017年2月15日出台规定,定向增发的定价基准日为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期首日。本文以此为背景,对2015—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与董事会决议公告日相比,以发行期首日为定价基准日的增发折价率显著较低,但理论和实证结果都证明,以发行期首日为定价基准日时,大股东仍有低价认购的机会主义动机,并且停牌操控和市场择时等利益输送手段依旧能够帮助其实现低价认购的目的,控制了自选择的内生性后甚至负面影响更大。故对停牌时间长度的限制有利于削弱大股东通过停牌操控进行利益输送的途径,但对大股东的基准日择时行为作用有限。为促进定向增发市场的市场化定价,本文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建议。
- 黄叶苨赵远榕刘莉亚
- 关键词:定向增发大股东利益输送
- 巴塞尔协议Ⅲ净稳定融资比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来自中国银行业的证据被引量:30
- 2016年
- 本文基于2000-2014年期间中国10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从银行负债融资成本、贷款信用风险、贷款资产收益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生息资产盈利能力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这六个角度实证检验了巴塞尔协议Ⅲ中的长期流动性监管指标—净稳定融资比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显著提升了我国银行的负债融资成本,降低了银行的贷款信用风险;(2)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会降低银行的贷款资产收益率,提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水平,不能显著提升银行生息资产的盈利能力;(3)总体而言,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增加了银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
- 李明辉刘莉亚黄叶苨
- 关键词:信贷风险资产收益率
- 人民币升值与人民币国际化被引量:3
- 2012年
- 美国以贸易平衡与就业问题为借口,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正目的是想通过削弱中国经济以减缓或消除人民币对美元构成的威胁,维护美元霸权。因此,人民币应加速国际化。只有人民币国际化才能有效保障经济国际化过程中中国经济的核心利益;只有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国际储备货币才能形成三足鼎立的稳定结构——这十分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治理结构的改善。
- 黄叶苨黄志刚
-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美元霸权人民币国际化
- 市场竞争、银行市场势力与流动性创造效率——来自中国银行业的证据被引量:41
- 2018年
- 商业银行是中国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向社会提供流动性的效率直接决定了社会融资的效率。为弥补流动性创造研究在效率和中观层面的不足,文章采用中国商业银行2000-2015年微观数据,探讨了市场竞争、银行市场势力与流动性创造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市场竞争与流动性创造效率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中国银行业存在最优的市场结构;(2)银行市场势力过强是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银行市场势力越强,其流动性创造效率越低;(3)市场竞争程度与市场势力的流动性创造效率系数之间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寄希望于通过增强中国银行业竞争程度来改善银行市场势力过强所导致的流动性创造效率过低,作用可能非常有限。中国应沿着"增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的改革方向继续前进。文章的研究丰富了已有文献,而且为中国银行体系改革的顶层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 李明辉李明辉黄叶苨
- 关键词:商业银行市场势力
- 基于货币政策效应的经济走势判据的有效性检验——以次贷危机中的美国经济为例被引量:6
- 2010年
- 通过考察各国经济演变的历史可以发现,货币政策的效应可以用来作为判定一国经济是否走出危机或是否即将发生危机的判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经济的常规调控措施(如货币政策)失效或效应严重衰减,则该国经济有发生危机的可能或仍未走出危机。本文以美国为例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危机期间,特别是在经济扩张时期,美国货币政策基本有效;在次贷危机爆发的前兆期(2004~2007年),美国货币政策效应严重衰减乃至失效;从次贷危机发生至2009年6月期间,美国经济对美联储所采取的货币政策不敏感,货币政策效应起伏变化,有时还表现为严重的"反效应"。研究认为,2009年6月前后次贷危机"毒素"基本释放完毕,美国经济有走出危机的前兆,但经济体的活力并未得到较好恢复。
- 黄志刚颜晖黄叶苨
- 关键词:货币政策效应美国经济走势
-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及系统重要性研究——来自中国16家上市银行CoVaR的证据被引量:11
- 2017年
- 在Adrian和Brunnermeier(2011)的文献基础上适当改进条件在险值(CoVaR)模型,采用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5—2016年的周数据,实证研究各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及系统重要性程度,其结果表明:(1)我国16家上市银行中,国有大型银行的条件在险值(CoVaR)、系统性风险溢出(ΔCoVaR)要远高于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和部分近年来业务发展较为迅速的股份制银行,其系统重要性程度要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2)规模和关联性是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和系统重要性的重要解释变量;在对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上,规模是关联性的4.8倍;在对系统重要性的影响上,规模是关联性的7.2倍。
- 李明辉李明辉
-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上市银行
- 网络借贷中的风险控制被引量:48
- 2012年
- 除了传统的贷款、发债等方式之外,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兴的借贷方式逐渐兴起,这一借贷方式,比较适合中小企业融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当前的网络借贷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网络借贷的信用问题。针对当前中国网络借贷的发展情况,着重剖析网络借贷中的风险问题,并创新风险控制方法,探讨分别以建立信用体系为核心和与保险相结合的两种风险控制方法。
- 黄叶苨齐晓雯
- 关键词:网络借贷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