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松

作品数:16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成像
  • 2篇动脉
  • 2篇机体
  • 2篇计算机体层
  • 2篇计算机体层摄...
  • 2篇计算机体层摄...
  • 2篇X线计算机体...
  • 2篇X线计算机体...
  • 2篇CT诊断
  • 2篇病理
  • 2篇磁共振
  • 1篇动脉疾病
  • 1篇断层摄影
  • 1篇断层摄影术
  • 1篇对比剂

机构

  • 13篇上海市第七人...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无锡市第九人...

作者

  • 13篇黄松
  • 6篇盛伟华
  • 4篇宋黎涛
  • 3篇王彦聚
  • 3篇黄参南
  • 3篇蔡榆
  • 2篇郑昌柱
  • 2篇王秀玲
  • 2篇张永利
  • 1篇牛广明
  • 1篇金环
  • 1篇陆勇英
  • 1篇李冰
  • 1篇纪树武
  • 1篇鲜玉琼
  • 1篇陈克敏
  • 1篇张爱琴
  • 1篇詹松华
  • 1篇徐志屏
  • 1篇李烨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今日医学...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量摄入氟化物对多器官损伤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过量摄入氟化物对多器官的功能和组织学损伤以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兔过量摄入氟化物实验(3个月)的初步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综合分析氟化物对肾脏和肝脏功能损伤和病理学改变以及脊柱MR成像的病理学基础。结果:实验兔25只染氟后肌酐清除率低于或尿素氮高于染氟前6只(P>0.05),谷丙转氨酶或谷氨酰转酞酶或胆汁酸高于染氟前8只(P>0.05),脊柱平均骨密度高于染氟前和对照组(P<0.05)。腰椎MR成像与染氟前和对照组比较,椎骨骨髓内脂肪分布不均和含量减少,T1和T2加权像平均对比信噪比低于染氟前和对照组(P<0.01)。染氟后肾脏和肝脏光学显微镜下未发现异常细胞或细胞水肿。腰椎椎体大体病理皮质骨表面未见新生骨形成,但光学显微镜下松质骨内新骨形成明显、骨小梁增大、Haversian管内面不规则,骨髓内脂肪分布不均和含量减少。脊髓胶质细胞及前角细胞无异常形态学改变或细胞水肿或中毒改变。结论:过量摄入氟化物引起肝脏和肾脏功能以及病理学损害需进一步观察。椎骨T1和T2加权像对比信噪比减低与骨髓内脂肪含量减少及新骨形成有关,与骨组织氟含量相关性需做进一步分析。
徐海峰牛广明陈克敏张永利黄蔚黄松
关键词:氟化物骨密度磁共振成像
经皮心内膜心肌钻孔术临床应用前实验研究
邱志富郑昌柱黄松盛伟华鲜玉琼张爱琴金环李冰王德林徐志屏王彦聚王秀玲
该课题通过对现有的介入器械进行二次研发,使其成为具有钻孔功能的特殊导管。应用介入放射学技术,经皮将其选择性送入猪的左心腔,于心腔内经心内膜行心肌钻孔,使心肌获得心腔内血液的直接灌注和促进局部毛细血管再生,达到改善心肌血液...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打孔
22例颅内钙化性病变的CT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探讨CT对颅内钙化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颅内钙化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3例,结节性硬化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颅咽管瘤3例,脑膜瘤5例,松果体细胞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硬膜外血肿5例。其中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表现为颅内多发对称性钙化,结节性硬化表现为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结节样钙化,其余病例表现为瘤灶内不同形态的钙化。结论CT对颅内钙化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黄松王彦聚
关键词:颅内钙化病理性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神经放射学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GU)及CT、MR成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B超检查7例显示右侧输尿管上段并右肾积水;IVU检查7例可见输尿管上段呈反"J"征,移行段以上输尿管及肾盂、肾盏不同程度扩张积水;RGU检查7例所见移行段以上之输尿管及肾盂、肾盏表现与IVU检查所见相似,患侧输尿管全程显影;CT扫描2例显示右侧输尿管在腰3~4平面水平于腔静脉的后侧及内外侧显影;MR检查1例显示输尿管于下腔静脉外后绕至下腔静脉内前侧。7例均于术前获得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证实为右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结论多种影像学的协同检查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提供了主要依据,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可靠方法。
盛伟华张永利黄松蔡榆宋黎涛
关键词:下腔静脉后输尿管B超检查静脉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尿路成像
习惯性舌骨脱位一例
2006年
黄松
关键词:骨脱位颈部肿块疼痛不适右侧卧位分娩后
非离子型CT对比剂体外加温到37℃后使用对过敏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CT对比剂体外加温到37℃后使用对对比剂过敏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的影响.方法:选取3442例接受CT增强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加温组(n=1734)和对照组(n=1708).加温组在CT增强检查前将非离子型CT对比剂加温到37℃再进行静脉注射,对照组为常温状态(18~20℃)下直接进行静脉注射.结果:注射非离子型CT对比剂(碘比醇300)后,加温组过敏反应发生率(0.61%)和外渗率(0.57%)与对照组过敏反应发生率(0.44%)和外渗率(0.48%)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注射非离子型CT对比剂(碘比醇350)后,加热组的过敏反应发生率(0.81%)和外渗率(0.32%)明显较对照组(2.46%和1.59%)低(P<0.05).结论:使用非离子型CT对比剂(碘比醇300)体外加温到37℃对过敏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无影响,但用非离子型CT对比剂(碘比醇350)造影时体外加温到37℃能降低过敏反应和外渗的发生率.
盛伟华詹松华宋黎涛黄松蔡榆
关键词:过敏反应外渗
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率的CT分期评价
2001年
目的评价进展期胃癌术前CT分期与手术切除率的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连续性搜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病例50例,其中25例术前经CT评估,25例术前无CT扫描。将手术及病理结果与CT扫描进行对照。结果25例术前经CT分期评估者,手术切除病灶22例88%,3例未能手术切除12%。25例术前无CT扫描评估者,手术切除病灶16例64%。术前肿瘤CT扫描T分期准确性为96%24/25。结论准确的术前CT分期对进展期胃癌的恰当处理是必要的。
黄参南黄松李烨陆勇英
关键词:胃癌CT分期手术切除率
CT诊断直肠癌的价值
2004年
目的:探讨CT在直肠癌影像学诊断方面的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影像学(CT、BE)资料,在诊断符合率、病灶大小和范围显示、病变分期等方面进行了对照。结果:在手术和病理结果与术前影像学诊断整体符合率方面,以及大于1.0cm病灶显示的符合率,CT和BE相近(98.8%和92.9%)。小于1.0cm病灶显示符合率方面,CT为90%,BE为40%。病变TNM分期CT明显优于BE,特别是对早期病灶。结论:影像学诊断直肠癌时,CT增强扫描较其它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在早期直肠癌的发现、病灶大小和范围的显示、术前对病灶的分期等方面具有显著价值。因此,若临床拟是早期直肠癌,作影像学检查时,可首选CT检查。
王彦聚黄松盛伟华
关键词:CT检查直肠癌肿瘤分期
肝外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分析肝外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3例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和ERCP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和诊断准确性。结果:CT诊断符合率78.3%(18/23),均表现为特征软组织肿块(直接征象)和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间接征象)。CT同时提供了较好的肿瘤分期诊断。ERCP诊断符合率91.3%(21/23),表现为肝内胆管均呈不同程度的扩张,肝外胆管狭窄、截断。CT结合ERCP后全部诊断正确,并提供详细信息。结论:肝外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检查有较好的诊断,结合ERCP可以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宋黎涛黄松黄参南蔡榆
关键词:CT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一例
2004年
黄参南王秀玲黄松
关键词: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