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CT
  • 3篇CT诊断
  • 2篇对比剂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体层摄影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肠癌
  • 1篇蛋白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成像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对比剂剂量
  • 1篇心电
  • 1篇心电门控
  • 1篇血肿

机构

  • 8篇上海市第七人...
  • 6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东方医...

作者

  • 14篇蔡榆
  • 8篇宋黎涛
  • 4篇盛伟华
  • 4篇冯军屏
  • 3篇黄松
  • 3篇李烨
  • 3篇黄辉
  • 2篇王彦聚
  • 2篇黄参南
  • 1篇朱黎伟
  • 1篇詹松华
  • 1篇朱苗进
  • 1篇奚月凤
  • 1篇朱雪萍
  • 1篇邱志富
  • 1篇黄松
  • 1篇黄辉
  • 1篇郭相华
  • 1篇刘小红
  • 1篇沈志鹏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GU)及CT、MR成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B超检查7例显示右侧输尿管上段并右肾积水;IVU检查7例可见输尿管上段呈反"J"征,移行段以上输尿管及肾盂、肾盏不同程度扩张积水;RGU检查7例所见移行段以上之输尿管及肾盂、肾盏表现与IVU检查所见相似,患侧输尿管全程显影;CT扫描2例显示右侧输尿管在腰3~4平面水平于腔静脉的后侧及内外侧显影;MR检查1例显示输尿管于下腔静脉外后绕至下腔静脉内前侧。7例均于术前获得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证实为右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结论多种影像学的协同检查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提供了主要依据,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可靠方法。
盛伟华张永利黄松蔡榆宋黎涛
关键词:下腔静脉后输尿管B超检查静脉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尿路成像
37例膀胱癌的CT表现分析
2001年
蔡榆王彦聚
关键词:膀胱癌CT表现
直肠癌根治术后骶前复发的CT价值
2004年
蔡榆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CT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CT分析
2002年
蔡榆王彦聚
关键词:初诊复诊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CT
增强CT定量分析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细胞肝癌与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诊断意义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增强CT定量分析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细胞肝癌(HCC)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90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HCC52例、FNH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增强CT检查和进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平扫CT值、动静脉期强化CT值、病灶动静脉期CT值与同期肝实质CT值的比值、甲胎蛋白水平。结果HCC组平扫CT值、静脉期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强化CT差值、动脉期强化CT差值均显著低于F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静、动脉期与肝实质的比值均显著低于F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AFP水平显著高于F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定量联合AFP检测肝细胞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88.00%、60.34%)均高于单独增强CT定量分析(75.00%、81.57%)及AFP检测(69.23%、65.79%)。结论增强CT定量分析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HCC和FNH鉴别具有较高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蔡榆李烨黄辉冯军屏宋黎涛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局灶性结节增生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
喉癌的CT诊断价值
2016年
目的:探讨喉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为喉癌的CT资料,提高CT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结果声门型18例、声门上型9例、梨状窝癌2例、跨声门癌3例,CT可表现为波浪状、结节状、团块状、颈部淋巴结肿大、邻近结构受侵犯等。结论 CT对判断喉癌的部位与侵犯程度有重要价值,但在诊断早期喉癌及邻近结构侵犯不明显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蔡榆冯军屏沈志鹏朱宏华李冰朱黎伟
关键词:喉癌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非离子型CT对比剂体外加温到37℃后使用对过敏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CT对比剂体外加温到37℃后使用对对比剂过敏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的影响.方法:选取3442例接受CT增强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加温组(n=1734)和对照组(n=1708).加温组在CT增强检查前将非离子型CT对比剂加温到37℃再进行静脉注射,对照组为常温状态(18~20℃)下直接进行静脉注射.结果:注射非离子型CT对比剂(碘比醇300)后,加温组过敏反应发生率(0.61%)和外渗率(0.57%)与对照组过敏反应发生率(0.44%)和外渗率(0.48%)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注射非离子型CT对比剂(碘比醇350)后,加热组的过敏反应发生率(0.81%)和外渗率(0.32%)明显较对照组(2.46%和1.59%)低(P<0.05).结论:使用非离子型CT对比剂(碘比醇300)体外加温到37℃对过敏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无影响,但用非离子型CT对比剂(碘比醇350)造影时体外加温到37℃能降低过敏反应和外渗的发生率.
盛伟华詹松华宋黎涛黄松蔡榆
关键词:过敏反应外渗
薄层高分辨CT对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样病变的定性价值探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薄层高分辨CT对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样病变(GGO)的定性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GGO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浸润前病变组(n=17例)、微浸润腺癌组(n=38例,MIA)、浸润性腺癌组(n=34例,IAC),用薄层高分辨CT比较三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形态、实性成分、边缘毛刺、空泡等指标。结果从浸润前病变到MIA再到IAC,病灶大小、实性成分逐级增加(P<0.05),二维比例、三维比例无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病灶形状、密度、边缘毛刺、内部空泡、胸膜凹陷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从原位癌前病变到微浸润腺癌再到浸润性腺癌,薄层高分辨CT呈现病灶大小、实性、边缘毛刺、分叶、内部空泡、胸膜凹陷逐渐增加,可据此对GGO做病理类型定性分析。
宋黎涛黄松蔡榆
关键词:病理类型
肝外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分析肝外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3例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和ERCP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和诊断准确性。结果:CT诊断符合率78.3%(18/23),均表现为特征软组织肿块(直接征象)和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间接征象)。CT同时提供了较好的肿瘤分期诊断。ERCP诊断符合率91.3%(21/23),表现为肝内胆管均呈不同程度的扩张,肝外胆管狭窄、截断。CT结合ERCP后全部诊断正确,并提供详细信息。结论:肝外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检查有较好的诊断,结合ERCP可以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宋黎涛黄松黄参南蔡榆
关键词:CT
肾上腺损伤的CT诊断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AGT)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CT随访证实的30例AGT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AGT中,29例为单侧肾上腺损伤(右侧25例,左侧4例),1例为双侧肾上腺血肿。其中20例行CT增强扫描。30例AGT的主要CT表现:肾上腺血肿18例,表现为孤立的卵圆形肿块,平扫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动态增强三期扫描均未强化,肿块外周见弧形强化的肾上腺肢体。肾上腺肿胀7例,表现为肾上腺体积增大,密度增高。肾上腺弥漫性出血5例,肾上腺被血肿湮没而不显示。结论CT能准确显示AGT的多种创伤后改变,对AGT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宋黎涛盛伟华黄参南蔡榆朱苗进黄辉冯军屏
关键词:肾上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