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彩红

作品数:32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手术
  • 13篇动脉
  • 12篇体外循环
  • 12篇外循环
  • 10篇心脏
  • 9篇主动脉
  • 8篇外科
  • 6篇灌注
  • 5篇外科手术
  • 5篇脑保护
  • 4篇心脏手术
  • 4篇血液
  • 4篇停循环
  • 4篇缺血
  • 4篇脑灌注
  • 4篇红细胞
  • 3篇动脉弓
  • 3篇心脏外科
  • 3篇选择性脑灌注
  • 3篇体外

机构

  • 31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东风公司总医...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32篇万彩红
  • 21篇董培青
  • 19篇管玉龙
  • 15篇杨璟
  • 13篇何美玲
  • 5篇侯晓彤
  • 4篇刘锋
  • 4篇龙村
  • 3篇杜顺平
  • 3篇邢家林
  • 3篇缪娜
  • 3篇赵岩岩
  • 3篇孙鹏
  • 2篇杨璟
  • 2篇贾在申
  • 2篇柳薇
  • 2篇王仕刚
  • 2篇孙衍庆
  • 2篇韩敬梅
  • 2篇江朝光

传媒

  • 11篇中国体外循环...
  • 8篇中华胸心血管...
  • 3篇北京生物医学...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第七届北京五...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侧路并联人工肺应对体外循环氧合不良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尝试在非停循环下利用原有人工肺侧路供氧进行氧合不良的处理,并在动物实验中加以验证。方法建立小型猪体外循环(CPB)模型,转流阻断升主动脉、心脏停搏后,降低吸入氧浓度(FiO2)至21%,建立氧合不良动物实验模型;开放人工肺侧路循环,通过侧路连接一个新的人工肺,供给纯氧通气,观察在400 ml/min、800 ml/min和1 100 ml/min分流供氧情况下,动脉灌注管路氧分压、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和血液pH值的动态变化。结果将FiO2降至21%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至64~67 mm Hg(P<0.001),SaO2显著下降至88%~90%(P<0.001),SvO2降至69%~72%(P<0.001),血液pH值的降低提示发生人工肺氧合不良。开放侧路供氧后,PaO2、SaO2和SvO2均有显著提升,血液pH值回升。当分流量达到灌注流量的33%或以上时,基本可以满足临床氧供需求。结论人工肺发生氧合不良时,利用膜式人工肺的侧路并联一个新的人工肺进行供氧,可以作为人工肺氧合不良的一种应对措施加以实施。
管玉龙万彩红付志达孙鹏梁碧霞王茜龙村
关键词:人工肺体外循环心血管外科
体外循环与急性肾功能衰竭被引量:14
2003年
万彩红董培青
关键词:体外循环急性肾功能衰竭围术期心脏外科发病机制
洗涤自体血红细胞形态功能及其回输对机体影响的评价
本文分两部分论述了洗涤自体血红细胞形态功能及其回输对机体影响的评价。 第一部分洗涤自体血红细胞形态及功能的研究。 目的:观察心脏手术患者的红细胞在超过120分钟的体外循环(CPB)前后以及经自体血液回...
万彩红
关键词:心脏手术自体血液回输红细胞
文献传递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红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Cell Saver)对红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应用Cell Saver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新型激光衍射法测定所有患者术前、回收血、洗涤血以及回输洗涤血3 h后体内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包括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红细胞综合变形指数、红细胞取向指数和红细胞小变形指数。用扫描电镜观察各时间点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综合变形指数、红细胞取向指数和红细胞小变形指数变化趋势一致,洗涤后和回输后明显高于洗涤前(P<0.05)。回收血液中的红细胞表现为满视野棘状细胞,细胞表面有许多突起出现;洗涤后,红细胞形态与洗涤前比较异形结构有所恢复,部分红细胞接近正常双凹圆盘状。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形态无明显的不利影响。
万彩红董培青杨璟何美玲
关键词:自体血液回收红细胞变形性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红细胞携氧能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红细胞携氧能力的变化。方法 观察 1 5例择期心脏手术病人的红细胞形态、P5 0和红细胞内 2 ,3 二磷酸甘油酸 (2 ,3 DPG)的含量在围转流期的变化。结果 红细胞在CPB期间发生畸形变 ;红细胞内 2 ,3 DPG的浓度在CPB结束时较术前明显增加[(7 82± 1 5 5 ) μmol/ml对 (6 39± 1 2 7) μmol/ml,P <0 0 5 ];P5 0在转流前后无明显变化。 结论 尽管红细胞的形态在CPB期间有所改变 ,但其携氧能力变化不明显。
万彩红董培青杨璟管玉龙何美玲刘进德
关键词:红细胞CPB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转流
反生理治疗-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董培青江朝光管玉龙齐弘伟杨璟何美玲任发成万彩红杨传瑞孙衍庆
脑是人体中对缺血缺氧最敏感的器官之一。大血管手术期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一直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问题。由于术中需要较长时间中断脑的血液供应,势必造成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过去多年来曾尝试一些保护措施,但均不理想。该院...
关键词:
关键词: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眼底血管造影钙超载
程序降温法用于同种瓣膜的制备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研究同种瓣膜的制备方法 ,减轻制备过程中的细胞损伤。方法 记录程序降温过程组织细胞的降温曲线 ,比较不同方法的组织细胞损伤。结果 对照组在 - 4℃~ - 6℃区域 ,出现明显的降温速率减缓 ,甚至小幅度温度回升过程。实验组保持均匀的降温速率。实验组组织细胞的损伤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同种瓣膜的降温过程中存在相变点的异常温度变化 。
杜月河万彩红管玉龙王盛宇董培青
深低温停循环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眼底微血管血流观测
2000年
管玉龙董培青杨璟何美玲万彩红杜顺平
关键词:脑保护深低温停循环FFA
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在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在主动脉瘤手术中应用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的脑保护效果。 方法  65例主动脉瘤患者分 2组 ,15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 (DHCA) ,5 0例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 (RCP)进行脑保护。术中比较 2组患者不同时间颈内静脉的血乳酸含量 ,对部分RCP患者测定了灌注血和回流血的流量分布 ,以及灌注血和回流血的氧含量。 结果 DHCA组停循环时间为 10 0~ 63 0min ,平均(3 5 9± 18 8)min ;RCP组为 16 0~ 81 0min ,平均 (45 5± 17 2 )min。术后至清醒时间DHCA组为4 4~ 9 4h ,平均 (7 1± 1 6)h ;RCP组 2 0~ 9 0h ,平均 (5 4± 2 2 )h。DHCA组手术死亡 3例 ,RCP组死亡 1例 ;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DHCA组 3例 (死亡 2例 ,成活 1例 ) ,RCP组 1例 (存活 )。手术总成功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RCP组分别为 96%和 2 % ,DHCA组为 67%和 2 0 % (P <0 0 5 )。RCP组再灌注期间颈内静脉血乳酸含量增高幅度低于DHCA组 [(4 4± 0 6)mmol/Lvs (6 2± 0 9)mmol/L ,P <0 0 1],经头臂和下腔静脉血流量测定显示约 2 0 %血液经头臂动脉回流 ,灌注血和回流血氧差9 0 0~ 13 67ml/L ,证实RCP期间脑组织有氧利用。 结论 在主动脉瘤手术中 ,应用RCP可以延长停循环的安全时限 。
董培青管玉龙何美玲杨璟万彩红杜顺平
关键词:细胞保护动脉瘤心血管外科手术血液灌注
体外循环手术对红细胞CD35、CD59及T淋巴细胞免疫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对红细胞CD35、CD59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ECC手术病例18例,于转机前、体温最低点、转机末和术后1 d、3 d、7 d晨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红细胞CD35、CD59,以及T淋巴细胞CD3、CD4和CD8。结果ECC前至ECC末,CD35+红细胞(CD35+-E)百分率、CD59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比值(CD59-GMFIR)和CD35-GMFIR均逐渐降低,前二者在术后1 d至7 d逐渐回升,而CD35-GMFIR未见明显恢复趋势。ECC末、术后1 d时CD35+-E百分率和CD35-GMFIR,以及体温最低点、ECC末和术后1 d时CD59-GMFIR均显著低于ECC前(P<0.01或P<0.05)。至术后7 d时,CD35+-E百分率、CD35-GMFIR和CD59-GMFIR仍未恢复至ECC前水平。从ECC前至术后7 d,CD3+T淋巴细胞(CD3+-T)百分率、CD3+CD4+-T百分率和CD4+-T/CD8+-T比值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体温最低点、ECC末、术后1 d和术后3 d的CD3+-T百分率、CD3+CD4+-T百分率均显著低于ECC前(P<0.01或P<0.05),至术后7 d恢复至接近于ECC前水平,而CD4+-T/CD8+-T比值则恢复至超过ECC前水平。结论ECC手术使红细胞CD35、CD59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后者于术后7 d恢复,前者恢复期长于后者。
胡金川田亚平李佳春董培青万彩红谷峰骆荩高艳红江朝光
关键词:体外循环红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