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位嘉

作品数:16 被引量:79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民航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乳头
  • 7篇乳腺
  • 6篇乳头状
  • 6篇肿瘤
  • 5篇乳头状癌
  • 5篇浸润性
  • 4篇乳腺浸润
  • 4篇乳腺浸润性
  • 4篇乳腺浸润性微...
  • 4篇肿瘤转移
  • 4篇腺癌
  • 4篇浸润性微乳头...
  • 4篇间质
  • 3篇乳腺癌
  • 3篇腺肿瘤
  • 3篇病理
  • 2篇选择素
  • 2篇人乳
  • 2篇乳腺肿

机构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民航总医...

作者

  • 16篇位嘉
  • 8篇付丽
  • 6篇刘芳芳
  • 6篇赵丽华
  • 5篇范宇
  • 4篇谷峰
  • 4篇崔力方
  • 4篇郎荣刚
  • 3篇林竞
  • 3篇王克杰
  • 3篇林秋兰
  • 3篇闫红燕
  • 3篇刘冰冰
  • 2篇郭晓静
  • 2篇吴倩
  • 2篇徐新生
  • 2篇李伟东
  • 1篇卢德宏
  • 1篇付永娟
  • 1篇皋岚湘

传媒

  • 6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FOXP3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皮损中FOXP3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CA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HPV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FOXP3在CA皮损及正常包皮中的表达,同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CA患者疣体脱落细胞中的HPV基因型。结果 CA患者皮损中FOXP3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复发组高于初发组(P<0.01)、长病程组高于短病程组(P<0.01),但在低危型与高危型HPV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患者皮损中FOXP3阳性率增高与CA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这种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可能与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但与HPV亚型无关。
王剑磊位嘉王琪徐宏俊胡亚红赵丽华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调节性T细胞FOXP3
前列腺穿刺活检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前列腺癌的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P504s、p63、Ki67抗体在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中表达检测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穿刺活检标本行HE切片观察和P504s、p63、Ki67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 232例患者中PCa 42例,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PIN)18例,前列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PIN)35例,前列腺非典型腺瘤性增生(AAH)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125例。PCa、HGPIN中的P504s的阳性率与LGPIN、AAH、BPH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但PCa与HGPI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p63在PCa中无表达,与HGPIN、LGPIN、AAH、BP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Ki67在PCa中的表达显著高于HGPIN、LGPIN、AAH、BPH(P均<0.05)。PCa Ki67的表达强度与Gleason分级显著相关(P<0.01),而PCa P504s的表达强度与Gleason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可靠方法,P504s、p63、Ki67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Ki67可以作为判断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林秋兰林竞赵丽华位嘉王克杰吴倩闫红燕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穿刺P504SP63
选择素及其配体与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2007年
肿瘤转移是复杂且多步骤的肿瘤细胞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包括肿瘤细胞侵袭周围组织、从原发灶脱离进入循环系统、逃避免疫监视以及在远隔器官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转移灶。黏附分子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其中选择素(selectin)家族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位嘉范宇付丽
关键词:肿瘤转移选择素肿瘤细胞侵袭配体相互作用器官形成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CD44^+/CD24^(-/low)和CD24^+表型细胞的研究
2009年
背景与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细胞干性表型,从干细胞和EMT角度探讨IMPC高侵袭、高转移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原因。方法选取术前未经放化疗治疗患者的IMPC82例和乳腺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原因。 方法选取术前未经放化疗治疗患者的IMPC82例和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80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检测两组肿瘤组织中CD44^+/CD24^-/low和CD24^+的表达、定位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
李伟东刘芳芳徐新生刘冰冰崔力方位嘉郎荣刚范宇谷峰付丽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上皮间质转化生物学行为
神经变性疾病的分子病理学特点被引量:1
2016年
神经变性疾病是以特定的神经细胞变性、脱失、死亡为主要病变的一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以至于曾被称为神经难病.近年来,我们已经知道许多神经变性疾病是由于特定的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发生变化,随之在细胞内外蓄积,形成特定的包涵体,从而诱导了细胞的死亡.
位嘉付永娟卢德宏
关键词:神经变性疾病病理学特点神经细胞变性分子病因不明空间构象
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指标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检测SDF-1/CXCR4在12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以检测趋化因子SDF-1在肿瘤环境中表达的部位及来源。结果(1)SDF-1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质和胞膜;SDF-1的胞质表达在淋巴结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33),且其表达程度与淋巴结受累数目、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ER表达等指标呈正相关(P〈0.05);(2)罕见SDF-1 mRNA表达的脉管内皮却可见SDF-1蛋白的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胞质SDF-1着色正相关(P〈0.01);且淋巴管内皮SDF-1的着色与淋巴结转移程度为正相关(P=0.005);血管内皮SDF-1的着色与肿瘤环境中的淋巴细胞浸润正相关(P〈0.01),且同时伴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及SDF-1血管内皮着色阳性的病例,其淋巴结的转移程度分别高于仅有上述条件之一或二者均不具备的各组病例(P〈0.05);(3)CXCR4也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质和胞核;CXCR4的胞质表达在淋巴结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且其表达程度与淋巴结受累数目、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HER2表达等呈正相关(P=0.005),而胞核的表达仅与PR的表达情况呈正相关(P〈0.01);(4)瘤细胞质CXCR4与SDF-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细胞SDF-1和CXCR4的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免疫病理学指标,同时应注意肿瘤微环境中SDF-1的多个来源及定位的不同意义。
刘芳芳位嘉郎荣刚范宇崔力方谷峰付丽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转移
甲状腺透明细胞型乳头状癌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透明细胞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和AB-PAS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0岁。肿瘤位于甲状腺峡部,大体呈结节状,似有完整包膜,切面五彩状,可见黏液及钙化。组织学见肿瘤由充满胶质或稀薄黏液的滤泡结构和实性片状区域构成,未见明确乳头结构,但可见泡状核、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引人注目的是实性区域部分细胞胞质透明。免疫组化显示TTF-1、Tg、galectin-3和CK19(+),HBME-1、降钙素、CD10、RCC和vimentin(-)。特殊染色:AB-PAS(+)。结论甲状腺透明细胞型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罕见亚型,组织形态学易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混淆,免疫组化及PAS染色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位嘉王燕赵丽华石柏林竞皋岚湘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透明细胞型免疫组化
几种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虽然当前对乳腺癌综合治疗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每年仍有超过30%的患者死于复发和转移,而淋巴道与血道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乳腺癌的转移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完成的复杂过程。所涉及癌基因及抑癌基因、信号转导基因、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因此,研究其发生及转移的病理分子机制,探明各基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转移的影响,一直是乳腺癌研究的主题。以往研究较多的是乳腺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有表皮生长因子(EGF)、E-钙黏蛋白(E—C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CD44、nm23等。现就新发现的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分类及研究状况作一介绍。
刘冰冰位嘉付丽
关键词:转移相关基因乳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皮生长因子E-钙黏蛋白抑癌基因
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326例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胃炎的严重程度、活动性、肠化生、萎缩性、腺体不典型增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为临床胃炎抗Hp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胃镜诊断为胃炎的326例患者行活检病理诊断,按慢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性、活动性分报告,进行免疫组化Hp检测及两者相关性分析。结果 Hp感染的细菌密度与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活动性、萎缩程度及腺体不典型增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肠化严重程度不相关(P>0.01)。结论 Hp感染的细菌密度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活动性、萎缩程度、腺体不典型增生呈显著正相关,与肠上皮化生程度无相关性。
赵丽华林竞位嘉林秋兰王克杰吴倩闫红燕
关键词: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及间质微血管密度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和间质微血管密度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100例IMPC、97例浸润性导管癌(IDC)中IL-1β和CD34的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比较其差异并分析IMPC中IL-1β、CD34的表达与ER、PR、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主要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1)IMPC中IL-1β的表达与I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4);(2)IMPC中IL-1β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χ^2=7.538,P=0.023)、组织学分级(χ^2=6.556,P=0.038)及淋巴结转移个数(P=0.008)呈正相关,而与ER呈负相关(Z=-2.106,P=0.035);(3)微血管密度:IMPC组(66.4±15.9)明显高于IDC组(60.0±14.1,t=2.995,P=0.003),且在IMPC中淋巴结转移组(68.8±13.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4.4±20.7,t=-3.459,P=0.001);IMPC中组织学Ⅱ、Ⅲ级组(68.3±15.0)显著高于Ⅰ级组(59.9±17.6,t=-2.281,P=0.025),而微血管密度与ER、PR、Ki-67表达无相关性。结论IL-1β表达增高、间质微血管密度增加可能是促进乳腺IMPC肿瘤细胞增殖和淋巴结转移的关键因素。
崔力方郭晓静位嘉刘芳芳谷峰范宇郎荣刚付丽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肿瘤转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