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慧清

作品数:52 被引量:15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细胞
  • 22篇白血
  • 21篇白血病
  • 16篇急性
  • 14篇干细胞
  • 11篇造血
  • 11篇造血干
  • 11篇造血干细胞
  • 10篇粒细胞
  • 10篇干细胞移植
  • 8篇造血干细胞移...
  • 8篇淋巴
  • 7篇血液
  • 7篇血液病
  • 7篇恶性
  • 6篇多发
  • 6篇多发性
  • 6篇髓系
  • 6篇淋巴瘤
  • 6篇恶性血液病

机构

  • 23篇中山大学
  • 20篇中山市人民医...
  • 12篇广东省中山市...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51篇何慧清
  • 37篇许晓军
  • 36篇郭子文
  • 29篇邱大发
  • 23篇牛晓敏
  • 18篇黎伟超
  • 17篇宋奎
  • 16篇任志娟
  • 12篇黄贵年
  • 12篇林淑华
  • 9篇李卫华
  • 7篇古滔华
  • 7篇李卫华
  • 6篇林淑华
  • 6篇周睿卿
  • 4篇刘启发
  • 4篇叶永斌
  • 3篇简黎
  • 3篇任志娟
  • 2篇许晓军

传媒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新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0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8月108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接受强化疗后在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特点、感染种类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真菌感染发生的部位以肺部、血液最常见,在成功培养分离的菌种中以白色念珠菌(38.9%)、热带念球菌(19.6%)和曲霉菌(14.8%)为主。108例感染中抗真菌治疗有效77例,总有效率为71.3%;31例死亡,死亡率为28.7%。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死亡率高,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缩短了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早期预防性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是防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何慧清黎伟超李卫华林淑华黄贵年牛晓敏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真菌感染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30例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诊断为白血病的患者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白消安与环磷酰胺(Bu Cy)(或)全射照射/环磷酰胺(TBI/Cy)TBI/Cy)±氟达拉滨(Flu)±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脂(MMF)±甲氨蝶呤(MTX)。结果:28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1例非血缘外周干细胞移植发生移植排斥,1例非血缘脐带血移植发生植入失败,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5(11~21)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21(14~50)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Ⅰ度12例(42.9%),Ⅱ度6例(21.4%),Ⅲ~Ⅳ度3例(10.7%);26例可评价患者中,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局限型8例(30.8%),广泛型4例(15.4%);移植相关死亡11例(36.7%);复发3例(10%)。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51.5±9.5)%及(56.1±9.1)%,生存分析表明Ⅱ~Ⅳ度a GVHD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为5.924,(95%CI 1.626~21.576,P=0.007)。结论:移植后出现中重度a GVHD是影响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
邱大发任志娟简黎郭子文何慧清许晓军
关键词: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
贝前列素钠与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以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贝前列素钠与阿司匹林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诊断标准的6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阿司匹林组:30名受试...
刘晓燕何慧清高延民刘红云谢双峰冯达娜蔡悦清马丽萍
关键词:阿司匹林CD62PPAC-1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均被误诊;予血浆置换及化疗后症状好转,除1例失访外,其余随诊至1999年12月仍存活。结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其治疗予血浆置换术有效。
何慧清童秀珍
关键词: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
Gilbert综合征1例
2010年
患者,男.31岁,因“因“皮肤巩膜黄染16年”入院。患者于出生后即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未做任何诊治,1个月后白行消退。1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伴有排浓茶样尿,无畏寒、发热,无腰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曾多次在外院诊治。以“黄疸型肝炎”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于劳累时皮肤及巩膜黄染可加重,现来我院诊治,门诊拟“黄疸查因”收入院。既往于1999年曾在外院行“肝穿刺”未见异常,
宋奎郭子文黄贵年林淑华何慧清许晓军
关键词:GILBERT综合征黄疸型肝炎巩膜黄染诊治肝穿刺入院
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移植前疾病状态分为2组:高危组11例和标危组15例。2组患者均采用外周血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高危组采用全身照射+环磷酰胺,标危组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2组均采用环孢素A+短程甲氨蝶呤,或加霉酚酸脂。观察2组患者造血重建和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巨细胞病毒病、移植复发及移植相关死亡及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均为完全供体嵌合型。2组患者移植后14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累积发病率为53.8%(14/26)。9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累积发病率为45.0%(9/20)。2组患者移植后有20例(76.9%)出现巨细胞病毒血症,无一例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病。标危组复发率与高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vs 18.2%,P>0.05)。标危组移植相关病死率与高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3%vs 54.5%,P<0.05)。高危组和标危组患者1、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0.3%、85.1%和15.2%、68.1%(均P<0.05)。结论移植前疾病状态是影响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对移植后疾病的复发及生活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邱大发许晓军郭子文何慧清任志娟林淑华宋奎牛晓敏黎伟超黄贵年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白消安造血重建
乳酸盐脱氢酶及糖酵解活性与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耐受性的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能量代谢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耐受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05-2014-05间我院收治的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效果分为CR组、PR组及NR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3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乳酸盐脱氢酶(LDH)水平。体外培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及相对应的马法兰耐药细胞株RPMI8226/LP,采用葡萄糖消耗实验检测各细胞株糖酵解活性。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LD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清LDH水平在CR组、PR组及NR组中呈逐渐升高趋势,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的相对葡萄糖耗氧量为(71.5%±2.2%),其相对应的马法兰耐药细胞株RPMI8226/LP的相对葡萄糖耗氧量为(99.7%±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量代谢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耐受性存在相关性,调节机体能量代谢水平可能是改善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耐受性的新思路。
黎伟超许晓军何慧清牛晓敏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耐受性能量代谢
X射线照射对小鼠辅助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对小鼠辅助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100只BALB /c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包括健康对照组和X射线照射组(分别予2、4和6 Gy照射),每组25只.于照射前、照射后7、14、21和28 d,对小鼠一般情况进行观察,对外周血进行白细胞计数,用蛋白芯片检测血清中辅助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并用ELISA确证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结果 照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14d降至最低,同一时间点的下降程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F=86.267,P<0.05).芯片法初筛提示,细胞因子IFN-IFTGF-β、IL-6、IL-17上调,IL-5、IL-23、TNF-α下调.ELISA检测可见,IL-17浓度随辐射剂量增高而明显增高,6 Gy组在7、14和21 d均明显高于对照(t=23.743、21.759和17.662,P<0.05);IFN-γ/IL-4浓度在2和4 Gy照射后无明显变化,6 Gy照射后在7、14、21和28 d均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t=8.335、9.982、6.990和3.074,P<0.05),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14 d达高峰.结论 低于致死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使小鼠血清IFN-γ 、TGF-β、IL-6、IL-17细胞因子浓度升高,呈Thl细胞偏移.
周睿卿何慧清郭子文牛晓敏李卫华邱大发许晓军王静
关键词:X射线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干扰素-Γ白介素-17
糖酵解抑制剂3-溴丙酮酸对异基因小鼠混合培养脾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研究糖酵解抑制剂3-溴丙酮酸(3-BrPA)对单向混合培养的异基因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BALB/c(H-2d)小鼠脾细胞为刺激细胞,以C57BL/6(H-2b)小鼠脾细胞为反应细胞,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给予不同浓度3-BrPA(0~200 μmol/L)处理后,采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MLC体系中反应细胞CD3、CD4、CD8等表面标志表达,ELISA法检测MLC体系上清中IL-4、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高浓度(20 μmol/L以上)3-BrPA可抑制MLC体系中的T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培养24、36、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48.6、41.2和41.9 μmol/L.50 μmol/L 3-BrPA处理24 h后MLC体系上清中IFN-γ的浓度为(164.25±20.14)ng/L,明显低于对照组[(277.61±18.46)ng/L] (P<0.05);IL-4的浓度为(31.06±6.06)ng/L,高于对照组[(28.64±3.97) ng/L],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结论 浓度为20和50 μmol/L的3-BrPA对体外异基因MLC体系小鼠T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使Thl/Th2细胞平衡向Th2细胞偏移.
周睿卿王静邱大发牛晓敏郭子文何慧清许晓军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
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感染途径。结果 5127例次住院血液病患者中,院内感染败血症107例次,大肠埃希菌占34.58%(37例次)。均在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或应用免疫抑制剂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发生,97%患者为粒细胞缺乏。81.1%的患者可找到原发感染部位,以肛周感染最为多见(35.1%)。经治疗后7例死亡,死亡率为18.9%,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大肠埃希菌是血液病院内感染败血症的最常见病原体,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故应注意预防,化疗后尽快提高中性粒细胞计数,细菌培养及药敏未明确之前需要早期经验性治疗。
任志娟许晓军郭子文何慧清邱大发宋奎牛晓敏李卫华周睿卿
关键词:血液病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