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天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72 H指数:6 供职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反应蒸馏在苯直接羟基化制备苯酚中的应用 2020年 在催化剂存在下,以H_(2)O_(2)直接羟基化苯制备苯酚是一种简单、经济和绿色的方法。但传统的壶式反应装置,存在产物与催化剂、反应物分离复杂,苯酚收率和选择性低等不足。采用改进的反应蒸馏装置,并运用正交试验法对反应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反应蒸馏装置的运用,强化了反应中的传质和传热过程,明显提升苯酚的收率和选择性;在H_(2)O_(2)进样速度为0.2 mL/min,催化剂粒度为20-40目,催化剂床层厚度为3 cm,反应温度为333 K,再沸器温度为358 K和n(H_(2)O_(2))/n(苯)为2.5时,苯酚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94.86%和100.0%。该方法不仅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合成的苯酚新方法,而且对有限石化资源的应用及加工提供了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余天华 余天华 黄启朋 宋庆发 宋庆发 孙晶 翁庆北关键词:反应蒸馏 苯 苯酚 分子筛 基于稳态与平衡观的单元教学设计——以“免疫调节”为例 2024年 以“免疫调节”单元为例,从稳态与平衡观的视角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在单元大情境下采用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和模型构建等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并理解生物学重要概念,认识免疫系统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性,促进稳态与平衡观的形成,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王旭 余天华 吴永迪 韩世明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 后疫情时期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生物分离工程”为例 被引量:1 2021年 疫情期间,各类教学平台和手段的应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推动了课程教学从"教"到"学"为中心的转变。基于疫情期间经验,构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混合教学模式,并运用于"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的课堂教学,明显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余天华 覃敏 吴静澜关键词:高校课堂 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 不同产地玫瑰花干品赋香成分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不同产地玫瑰花干品赋香成分.结果表明:从10个产地玫瑰花样品中共鉴定出71个质量分数大于0.50%的化合物,其中苯甲醇、苯乙醇、香茅醇、2-甲氧基-3-(2-丙烯基)-苯酚、甲基丁香酚及十三烷-2-酮占挥发性组分的总质量均大于60.00%,最高达92.20%.据文献报道的玫瑰花赋香成分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上述6个化合物可作为玫瑰花品种鉴别及品质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余正文 杨占南 余天华关键词:玫瑰花 基于问题情境的“免疫失调”教学设计 2024年 以“免疫失调”为例,基于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构建模型和编写话剧等方式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学习了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后,能意识到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打破机体的稳态平衡状态,认识免疫功能维持机体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王旭 韩世明 余天华 吴永迪 郑帅关键词:免疫失调 教学设计 Cu/SiO2结构及其催化苯酚羟基化反应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以不同结构的SiO2为载体,采用传统浸渍法,合成3种负载型的Cu/SiO2.使用X射线衍射(XRD)、N2的等温吸-脱附、紫外漫反射光谱(DR UV-vis)、X射线电子能谱(XPS)、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和H2的程序升温还原(H2-TPR)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以H2O2为氧化剂,样品对苯酚直接羟基化合成苯二酚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具有介孔和MFI结构的二氧化硅(MS-1),稳定性强,有利于引入Cu物种在其孔内扩散及分布,形成更多的高分散CuO.一定反应条件下,Cu/MS-1催化活性最高,苯二酚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高达38.91%和81.5%.Cu/MS-1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后,苯二酚的收率为37.64%,而Cu含量仅从2.5%变为2.1%,具有较强稳定性;高分散CuO是目标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 余天华 黄启鹏 司徒成 张杰关键词:苯二酚 介孔二氧化硅 MFI 绿色化学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教学探讨 被引量:13 2008年 介绍传统观念下衍生的传统高校化学教育的不足和当今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对高校化学教育绿色化的要求;探讨了高校化学教育绿色化应采取的措施。 余天华 吴静澜关键词:绿色化学 化学教育 基于麻味成分的顶坛花椒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1 2020年 目标:不同植物来源及不同干燥方法的花椒麻味成分组成均具有典型的差异性,采用HPLC法建立顶坛花椒基于麻味成分的指纹图谱,为顶坛花椒的地理标志产品识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方法: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流量0.70mL/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分析计算顶坛花椒的指纹图谱,采用外标法测定主要麻味组分含量。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得到的顶坛花椒聚类为不同类别。晒干顶坛花椒的HPLC指纹图谱中标定出包括含量最高的羟基-α-山椒素在内的7个共有峰,冷冻干燥顶坛花椒HPLC指纹图谱中标定了包括与前者相同的4个麻味素外,还有高强度麻味组分γ-山椒素等6个共有峰;相同干燥方法得到的顶坛花椒的相似度均大于0.98,表明同一类顶坛花椒产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晒干顶坛花椒的总麻味成分含量高于冷冻干燥顶坛花椒,但与晒干顶坛花椒相比较,冷冻干燥顶坛花椒中的羟基-α-山椒素含量高,并且不同批次都可以稳定检出γ-山椒素,平均含量高于其在晒干顶坛花椒中的含量。结论:基于麻味成分的组成可以将植物来源的相同顶坛花椒根据加工方法的差异聚类为两大类,冷冻干燥方法得到的顶坛花椒与新鲜花椒的麻味组成更接近,高麻味强度组分含量高。基于麻味组分的HPLC指纹图谱区分可以初步判断顶坛花椒产品加工方法,也可以初步与其他花椒品种相区分。 敖厚豫 李欣 余天华 杨庆雄关键词:顶坛花椒 HPLC指纹图谱 金钗石斛根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2018年 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植物根系发育和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探究金钗石斛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技术,对贵州贵阳、金沙和赤水三地栽培的金钗石斛根际土壤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和初步鉴定.同时,通过双层平板打孔法和对峙培养法筛选具抑菌活性菌株.结果表明,从金钗石斛根际土壤共分离了1010株细菌,包括67个OTUs,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α亚群(a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β亚群(β-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γ亚群(γ-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32个属.其中厚壁菌门(54.5%),芽孢杆菌属(Bacillus,44.5%)为优势类群.不同地栽培的金钗石斛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存在差异,Shannon-Wiener指数为2.80~2.94.此外,通过筛选共获得23株抑菌活性菌株,其中,JCSHGTTB03-24和CYSHGTR2A05-20两株菌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抑菌活性.金钗石斛根际土壤细菌具丰富的多样性和潜在的生物活性.研究为今后金钗石斛栽培和农业生物防治提供了宝贵的微生物资源. 安忠琦 詹伟 吴庆珊 方正 王玉倩 余天华 翁庆北关键词:金钗石斛 根际细菌 抑菌活性 生物化学技术实验研究探——以改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为视角析 2009年 本文在指出传统的生物化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生物化学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研究,得出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现实良好效果。 宋庆发 乙引 余天华 冯晓英关键词:生物化学技术 设计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