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文琼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荆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毒性
  • 1篇心电
  • 1篇心电监测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炎
  • 1篇宣教
  • 1篇硬化斑块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粥样硬化斑块
  • 1篇综合征
  • 1篇综合征患者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外周血树突状...
  • 1篇细胞

机构

  • 3篇荆州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倪文琼
  • 2篇李欣
  • 2篇杨克平
  • 2篇许臣洪
  • 1篇卢洪涛
  • 1篇张云峰
  • 1篇冯爱丽
  • 1篇吴春燕

传媒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辅助型T细胞9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辅助型T细胞9(Th9)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8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28只,4只用作制备Th9细胞,余24只分为四组:高脂喂养至12周龄组和16周龄组,Th9过继组(尾静脉注射Th9)和白细胞介素-9抗体(IL-9 Ab)组(尾静脉注射IL-9 Ab),每组6只。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计数12周龄组和16周龄组小鼠外周血Th9细胞和检测IL-9水平变化,同时HE染色观察两组腹主动脉斑块面积及其与管腔面积的比值;16周时用相同方法检测Th9过继组和IL-9Ab组上述指标,并行两组腹主动脉CD68免疫组化(SP法)染色,比较CD68阳性细胞数量差异。结果:16周龄组小鼠外周血Th9细胞计数及IL-9水平均较12周龄组升高,腹主动脉斑块面积和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也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L-9Ab组比较,Th9过继组外周血Th9细胞数量及IL-9浓度均上升,腹主动脉斑块面积和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明显增大,斑块内CD68阳性细胞增多,纤维帽厚度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9细胞可能通过IL-9促进斑块形成,并可能是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杨克平张云峰倪文琼许臣洪李欣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9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酷似人类淋巴细胞性心肌炎。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我科从2001~2003年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47例,护理体会如...
倪文琼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心电监测健康宣教
文献传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寡聚结构域mRNA表达的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寡聚结构域1(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和NOD2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树突状细胞中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研究纳入58例患者,包括1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UAP)和1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及1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组(CTRL)。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IL)4培养获得树突状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树突状细胞NOD1及NOD2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DC表面分子,ELISA检测外周血IL-8和C反应蛋白浓度,分析NOD1和NOD2mRNA与CD80、CD86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SAP及CTRL组比较,STEMI及UAP组外周血IL-8和C反应蛋白浓度增加,DC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明显上调,其胞内NOD2mRNA表达水平增加,而NOD1水平无显著差异;NOD2mRNA表达水平与树突状细胞CD80、CD86表达呈显著相关。结论:NOD途径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树突状细胞可能通过NOD2途径在促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杨克平李欣冯爱丽吴春燕倪文琼卢洪涛许臣洪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