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室
  • 3篇射频
  • 3篇射频消融
  • 3篇起搏
  • 3篇消融
  • 2篇心动过速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紧张
  • 2篇血管紧张素
  • 2篇血管紧张素系...
  • 2篇射频消融治疗
  • 2篇肾素
  • 2篇起搏部位
  • 2篇消融治疗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
  • 2篇临床疗效观察

机构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兰先斌
  • 9篇刘增长
  • 8篇殷跃辉
  • 5篇凌智瑜
  • 4篇苏立
  • 4篇佘强
  • 2篇杜华安
  • 2篇赵立志
  • 1篇龙毅
  • 1篇杨晓渝
  • 1篇范晋奇
  • 1篇肖培林
  • 1篇吴近近
  • 1篇李国英
  • 1篇陈运清
  • 1篇陈运清
  • 1篇何艺

传媒

  • 3篇重庆医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QRS波时限对起搏器依赖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右心室起搏QRS波时限对起搏器依赖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行永久性右心室起搏的患者112例,以起搏QRS波时限将患者分为A组(起搏QRS波时限<190ms)和B组(起搏QRS波时限≥190ms),并对每例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态随访心脏功能,以随访期间出现明显心功能下降为终点,观察起搏QRS波时限与心脏功能的关系。同时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出现心功能下降将患者分为心功能下降组(Y组)和心功能无下降组(N组),并进行各因素与心功能下降之间的单因素分析,取P<0.1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寻找影响起搏器依赖患者心功能的因素。结果:平均随访(45.46±23.00)个月,40例(28.57%)出现明显心功能下降,其中,A组24例(27.27%),B组16例(66.6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Y组的起搏QRS波时限较N组明显延长[(176.58±22.71)∶(159.74±20.23)ms,P<0.0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射血分数下降、左束支传导阻滞、起搏QRS波时限≥190ms、年龄及起搏时间是起搏器依赖患者心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结论:起搏QRS波时限延长是心脏功能下降和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起搏器依赖患者起搏后心脏功能下降的预测指标。除此之外,左心室增大、左束支传导阻滞、射血分数降低、年龄及起搏时间也是起搏器依赖患者心脏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李国英刘增长殷跃辉兰先斌
关键词:QRS波时限心脏功能
高甲状腺素模型心室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血管紧张受体的表达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心肌病兔心室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及血管紧张受体表达,探讨甲亢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左旋甲状腺素(L-thy)组,咪哒普利组(L-Thy+I midapril),缬沙坦组(L-Thy+Valsartan)。L-Thy[45μg/(kg.d)×28 d]腹腔注射建立甲亢动物模型,测定左右心室心肌肥厚指数、心肌细胞直径,Masson′s染色测定胶原容积分数,放免法检测血浆及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RT-PCR半定量检测ACE、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血管紧张素受体2(AT2R)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CE、AT1R、AT2R蛋白表达。结果 L-Thy可诱导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血浆与局部组织AngⅡ浓度升高,ACE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AT1R、AT2R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咪哒普利和缬沙坦均可显著抑制L-Thy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厚和纤维化,咪哒普利可降低血浆与局部心肌组织AngⅡ水平,对AT1R、AT2R和ACE的表达无影响。缬沙坦显著升高血浆AngⅡ浓度,但不升高组织AngⅡ浓度;且显著上调AT1R、AT2R mRNA表达,对ACE的表达无影响。结论甲亢性心肌病兔有循环和组织AngⅡ浓度升高,AT1R、AT2R和ACE表达上调,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可能参与甲亢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咪哒普利和缬沙坦可以改善L-Thy诱导的心肌重构。
宋文信杜华安凌智瑜兰先斌刘增长苏立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P波时限的缩短与成功的肺静脉隔离
2008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经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简称CPVA)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26例接受CPVA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测量这些患者多道电生理记录仪上电隔离术前术后体表心电图的P波时限,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内径,在胸部CT上测量肺静脉口最大径。结果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6例在1~8周房颤复发,其余20例均维持窦律。无房颤复发组的最大P波时限由术前的(120±16)ms降至术后的(103±17)ms(P〈0.0001);而房颤复发组的最大P波时限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术前(124±17)ms与术后(121±19)ms,P=0.12];术前P波离散度在房颤复发组和无复发组间无明显变化[(33±12)ms与(31±16)ms,P=0.788];术后的P波离散度在两组间亦无明显变化[(34±11)ms与(22±16)ms,P=0.059]。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内径和肺静脉最大径在房颤复发组和无复发组间也无差别。结论P波时限的明显缩短可以作为阵发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的复发预测指标,但仍需大样本研究证实。
何艺刘增长凌智瑜苏立兰先斌陈运清佘强殷跃辉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隔离P波时限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防治心房颤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殷跃辉刘增长凌智瑜吴近近杜华安苏立肖培林范晋奇陈运清杨晓渝兰先斌龙毅
该项目属于卫生领域.针对中国心血管疾病领域最常见、危害重大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推测中国房颤患者数接近1000万.房颤易于导致血栓形成和心室率增快,诱发脑卒中和心力衰竭,增加心血管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并严重...
关键词:
关键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术中选择最佳心室起搏部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右心室各部位起搏对急刻的心电生理学和血流动力学影响,便于术中选择最佳心室电极植入部位。方法对52例有起搏器植入适应症的患者,采用无创胸电生物阻抗法连续血液动力学监护系统在术中比较不同起搏部位的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心脏功能的加速度指数(ACI)、预射血时间(PEP)、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同时抗进行测试比较起搏阈值、R波幅度、电极阻抗和各部位起搏前后QRS时限,选择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的部位置入永久性起搏器电极。结果右心室心尖部与右心室间隔及右心室流出道起搏阈值、R波幅度、电极导线阻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QRS时限长;其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和心脏功能的加速度指数(ACI)均比右心室间隔及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时低,而预射血时间(PEP)长、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缩短、PEP/LVET比值大。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对心脏功能影响大(P<0.05),右心室间隔及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时QRS时限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及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比心尖部起搏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兰先斌赵立志刘增长殷跃辉
关键词:右心室起搏血液动力学
选择理想心室起搏部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右心室各部位起搏的心电生理学和血流动力学效应,从而在术中选择理想心室起搏部位以获得较生理的心室激动顺序,预防心功能异常。方法对52例有起搏植入适应症的患者,采用无创胸电生物阻抗法连续血液动力学监护系统在术中比
赵立志兰先斌刘增长凌智瑜殷跃辉
文献传递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3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0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采用起搏标测和(或)激动标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采用Carto系统标测。平均随访28±17月,观察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90.9%(30/33),失败3例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远期成功率87.9%(29/33),复发1例为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②所有成功病例在消融过程中均有心室反应;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高;消融过程中出现心室反应可能是成功的指标。
刘增长殷跃辉佘强兰先斌
关键词:射频消融室性心动过速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比较常规标测与Carto系统标测的结果差异。方法:50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32例采用常规标测,25例采用Carto系统标测(包括常规标测消融失败的7例)。平均随访20±11月,观察常规标测组和Carto系统标测组射频消融即刻和远期成功率及安全性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二组"射线暴露时间。结果:①常规标测组和Carto系统标测组射频消融即刻成功率分别为78%、100%,远期成功率分别为68%、96%,无1例发生并发症;成功术后,由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引起的症状消失。②Carto系统标测组%射线暴露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标测组。结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和安全性高,Carto系统标测比常规标测更有优势,且明显减少X射线暴露时间。
刘增长殷跃辉佘强兰先斌
关键词:射频消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冷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价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冷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常规导管射频消融失败的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冷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右侧抵抗旁道5例,左侧抵抗旁道1例,房性心动过速5例,Ⅰ型心房扑动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6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4例。比较常规导管与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参数的差异,并观察冷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平均随访15.8±7.5月。结果:①常规导管消融比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最高温度和阻抗高而功率低,二者消融时间无差异,②冷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为100%(26/26),远期成功率88.5%(23/26),③常规导管射频消融发生脑卒中1例,发生导管焦痂形成6例;冷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冷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高,尤其对位置较深的心律失常更有优势。
刘增长殷跃辉佘强兰先斌苏立凌智瑜
关键词:射频消融心律失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