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躯干控制影响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电针痉挛型脑瘫儿童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电针康复治疗组、康复对照组进行治疗,3个月为1个治疗疗程,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两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中坐位及立位功能、膝过伸功能障碍程度、肌力。结果: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B、D区得分高于对照组,膝过伸角度减小、肌力明显提高。结论:电针治疗可以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躯干控制能力。
- 王春南齐腾澈兰颖李红陈溪
- 关键词:脑性瘫痪电针躯干控制
- 调序疗法对精神发育迟滞IQ值提高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索非药物调序疗法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IQ值提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0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住院且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观察组采用TX-Ⅱ型调序治疗仪真治疗加综合训练、药物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调序治疗仪假治疗加综合训练、药物治疗,治疗周期为半年。两组采用双盲对照,诊断采用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马尼拉会议上提出的智力低下诊断标准;疗效判定用WPPSI。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的IQ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 277,P=0. 000),观察组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的IQ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 987,P=0. 000),观察组治疗6个月与治疗3个月的IQ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 644,P=0. 000)。结论非药物调序疗法对精神发育迟滞的IQ值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 彭睿毛富强彭宗禹李艳梅李红曲凤媛王春楠兰颖
-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体外调控
- 穴位埋线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技术在脑性瘫痪儿童步行能力方面的影响。方法:将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合埋线康复组。在康复训练的前提下,对照组每周连续5天的体针针刺治疗。治疗组每周予1次穴位埋线。于治疗的初中末期分别对粗大运动...
- 王春南兰颖魏晓红林年年
- 关键词:穴位埋线脑性瘫痪
- 春分节气自拟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小儿便秘的效果观察
- 2022年
- 目的分析春分节气自拟通便贴穴位贴敷用于小儿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小儿便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乳果糖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排便情况、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排便时间、排便困难评分以及Bristol粪便形态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小便短黄、口干口臭、舌质红苔黄燥、指纹紫滞评分分别为(2.48±0.49)、(2.45±0.12)、(1.41±0.23)、(1.37±0.1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13±0.52)、(3.56±1.20)、(1.89±0.12)、(1.97±0.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春分节气自拟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小儿便秘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且疗效显著。
- 兰颖
- 关键词:穴位贴敷小儿便秘
- 穴位埋线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技术在脑性瘫痪儿童步行能力方面的影响。方法:将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和埋线康复组。在康复训练的前提下,对照组每周连续5天体针针刺治疗。治疗组每周予1次穴位埋线。于治疗的初中末期分别对粗大运动量表(GMFM)中的C、D、E区的总分值进行比较。同时在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肌力的测定及1分钟步行距离的测量比较。结果:初评时两组患儿C、D、E区总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评时埋线康复组得分高于针刺康复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评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康复组与中评组内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埋线康复组与中评组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肌力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分钟步行距离的测试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步行距离有极为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埋线技术提高了患儿的肌力及肌肉控制能力,对步行能力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 王春南兰颖魏晓红林年年
- 关键词:穴位埋线脑性瘫痪
- 高危儿脑损伤早期医院与家庭共同干预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高危儿有发生脑损伤的潜在危险,早期发现脑损伤,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是保护高危儿健康,减少残障的关键。通过对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医院与家庭干预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能够采用一种最有效的方法,降低高危儿致残率。方法研究对象2001-01/2004-05收入沈阳市儿童医院脑瘫康复中心病房住院的患儿,排除无高危因素或年龄超过1岁的患儿。确定为脑损伤的高危儿116例分为两组,在医院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早期干预的为治疗组(86例),在家庭干预的为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86例,达正常化49例,总有效率达97%;对照组总有效率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2.48,P<0.01)。结论高危儿脑损伤早期干预比单一家庭干预效果佳,医院与家庭相结合干预治疗效果更好。
- 曲凤媛朴文花兰颖商淑云关丽君
- 关键词:脑损伤家庭干预儿童
- A型肉毒毒素神经阻滞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06年
- 曲凤媛商淑云金妍兰颖马立仁
-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A型肉毒毒素功能锻炼治疗神经阻滞继发畸形肌张力增高
-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临床研究
- 关丽君曲凤媛齐放兰颖刘燕田宇李红宋保华魏晓红王春南
- 本课题研究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降低肌张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筛选痉挛型脑瘫患儿200例入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肌力、肌张力和语言交流及智力能力改善情况,用婴幼儿运动功能...
- 关键词:
- 关键词:穴位注射痉挛性
- 小儿难治性面瘫30例的针刺研究
- 目的:观察针刺患侧肌肉挛缩点是否可以提高治疗小儿难治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3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取穴为患侧攒竹、鱼腰、迎香、地仓、阳白、四白、颊车,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刺患侧面部肌肉挛缩点。治疗前后,依据...
- 王春南兰颖
- 关键词:儿童难治性面瘫针刺
- 文献传递
- 穴位埋线治疗痉挛型脑瘫足下垂60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瘫住院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每周连续5次针刺治疗,治疗组每周穴位埋线1次。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粗大运动量表(GMFM)中的C、D、E区的总分值、肌力和主动足背屈角度进行比较。结果:GMFM量表C、D、E区总得分,初评时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评时两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肌力及主动足背屈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痉挛状态,提高肌力,纠正足下垂步态,进而明显提高其粗大运动能力。
- 兰颖王春南林年年张泽
- 关键词:穴位埋线脑性瘫痪足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