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南
- 作品数:58 被引量:198H指数:8
- 供职机构:沈阳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沈阳市6~30月龄脑性瘫痪患儿头颅形状与智力发育关系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了解沈阳市6~30月龄脑瘫(CP)患儿的头颅形状,并分析其与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中智力发育指数(MDI)之间的相关性,为促进CP患儿智力发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2-9月就诊于沈阳市4家具有儿童脑康复科室的医院663例CP患儿为病例组,对照组为587例非CP婴幼儿,采用STAR激光扫描仪对受试对象进行颅形扫描,BSID评价智力发育水平。结果1)病例组663名患儿头颅畸形发生率为40.7%,轻度及中重度畸形发生率分别为29.3%、11.4%;对照组587名幼儿头颅畸形发生率为31.7%,轻度及中重度畸形发生率分别为20.9%、10.8%。病例组头颅畸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612,P<0.05),轻度和中重度畸形程度分级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7、1.534,P<0.05)。2)BSID显示病例组中43.7%智力发育迟滞(MDI≤69),随着头颅畸形严重度增加,MDI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5,P<0.05)。结论头颅畸形与智力发育有关,可能是智力发育迟缓的一个风险指标,尤其在CP患儿。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医师及家长要重视头颅形状与智力发育的关系,重视对婴幼儿头形进行检查,减少头颅畸形发生率。
- 于聪魏兵廖世峨刘亚丽刘静马学梅戴明王春南魏克伦
- 关键词:头颅畸形脑性瘫痪
- 穴位埋线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技术在脑性瘫痪儿童步行能力方面的影响。方法:将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和埋线康复组。在康复训练的前提下,对照组每周连续5天体针针刺治疗。治疗组每周予1次穴位埋线。于治疗的初中末期分别对粗大运动量表(GMFM)中的C、D、E区的总分值进行比较。同时在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肌力的测定及1分钟步行距离的测量比较。结果:初评时两组患儿C、D、E区总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评时埋线康复组得分高于针刺康复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评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康复组与中评组内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埋线康复组与中评组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肌力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分钟步行距离的测试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步行距离有极为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埋线技术提高了患儿的肌力及肌肉控制能力,对步行能力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 王春南兰颖魏晓红林年年
- 关键词:穴位埋线脑性瘫痪
- 从脑-肠轴探讨四君子汤对脑瘫患儿功能性便秘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基于脑-肠轴调控学说探讨四君子汤对脑瘫患儿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9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3组:益生菌组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四君子汤组予四君子颗粒(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联合组予上述2种药物,每组30例。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周排便次数及粪便性状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多形拟杆菌菌落数、细胞因子TNF-α、IL-6、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后大便次数联合组(5.52±0.67)次/周,四君子汤组(5.01±0.64)次/周,益生菌组(4.60±0.53)次/周(P <0.05)。大便性状评分联合组(1.52±0.36)分,四君子汤组(1.78±0.53)分,益生菌组(2.23±0.41)分(P <0.05)。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96.67%,四君子汤组73.33%,益生菌组40.00%(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落数均增多(P <0.05),粪肠球菌和多形拟杆菌菌落数均减少(P <0.05),各组治疗后组间比较,联合组调节肠道菌群菌落数作用优于益生菌组,益生菌组优于四君子汤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TNF-α、IL-6、IFN-γ含量联合组均低于四君子汤组(P <0.05),四君子汤组均低于益生菌组(P <0.05)。结论 四君子汤联合益生菌治疗能改善脑瘫患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降低细胞炎性因子TNF-α、IL-6、IFN-γ含量相关。
- 张瑜王春南
- 关键词:四君子汤功能性便秘肠道菌群中医药疗法脑-肠轴
- 电针配合行为疗法对孤独症患儿行为能力及智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寻治疗孤独症的有效疗法。方法:将60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电针行为疗法组(30例)和行为疗法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行为疗法,电针行为疗法组在此基础上穴取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印堂、脑户、脑空、内关及头针语言一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进行电针。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图片词汇量表(PPVT)、孤独症行为能力的测试。结果:电针行为疗法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行为疗法组的56.7%(P<0.05)。电针行为疗法组在感觉、交往、躯体、自理能力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且在感觉、躯体及自理因子方面优于行为疗法组(P<0.05)。两组PPVT治疗后分值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针行为疗法组可以明显改善孤独症的临床症状,但对智能改善不明显。
- 王春南刘燕魏晓红李立霞
- 关键词:电针行为疗法
- 独生子女,生来并非坏小孩
- 2000年
- 现今,在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已成为主流,但仍有许多做父母的觉得自己的子女问题很多,孩子总是挑吃挑喝、不爱惜东西、性情不好、自私自利等等,父母们甚至在怀疑自己培养的一代是否真的能够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
- 王春南
-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环境子女问题社会竞争
- 针灸与振动训练对缺血缺氧性脑病大鼠细胞炎症反应的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观察针灸与振动训练对于缺血缺氧性脑病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初步探究针灸和振动训练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功建立缺血缺氧性脑病模型的60只SD大鼠,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不接受治疗)、针刺组(仅接受针刺治疗)、训练组(仅接受振动训练)以及联合组(针刺联合振动训练)各15只,在建模前、建模后24h以及干预后2周时分别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IL-6表达水平,应用RT-PCR检测脑组织中TNF-αmRNA、NF-κB mRNA表达水平,同时利用SPSS 19.0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模后,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评分、血清IL-1、IL-6、脑组织TNF-αmRNA、NF-κB mRNA显著高于建模前(P<0.05),但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联合组、针刺组、训练组神经行为评分、血清IL-1、IL-6、脑组织TNF-αmRNA、NF-κB mRNA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各指标下降最显著,其次为针刺组,在干预2周时,各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联合振动训练能够明显减轻缺血缺氧性脑病细胞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考虑与抑制IL-1、IL-6、TNF-α以及NF-κB等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 王春南马铁明
- 关键词:针灸缺血缺氧性脑病炎症反应
- 督脉论治针刺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理论探讨
- 2024年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畸形疾病,轻者导致脊柱运动功能障碍,重者会导致心肺等脏器病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现代医学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暂无特效方法,多采用对症治疗。随着对祖国医学理论的不断挖掘,中医方法可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防治提供新的可能。本文基于对中医督脉的认识,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生病机,提出恢复“督阳”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治疗的核心,强调以“通督”之法贯穿本病始终的针刺治疗思路,重视疾病的早期预防,以期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于敏马铁明王春南张淑慧
- 关键词:针刺督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中医病机阳气
- 活络效灵颗粒对自闭症患儿细胞因子IL-1、IL-17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活络效灵颗粒对自闭症患儿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方法将90例自闭症患儿分为3组,试验组予活络效灵颗粒,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组给予两种药物同时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对胃肠道症状的影响,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17的变化,临床行为学改变。结果活络效灵颗粒可有效调节小儿肠道微生态,且可提高机体免疫,并优于微生态制剂。结论活络效灵颗粒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并通过上述机制治疗自闭症患儿。
- 王春南穆亚平张琪琳
- 关键词:自闭症
- 低出生体重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与脑性瘫痪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究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脑性瘫痪(脑瘫)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沈阳市儿童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接收的异常出生体重新生儿共957例,跟踪随访1年,2013年12月共确诊为脑瘫患儿23例(脑瘫组),同时从随访儿童中选取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比较脑瘫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IGF-1、IGF-BP3水平的差异。结果脑瘫组患儿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5.39±2.31) ng/ml vs.(63.05±7.2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GF-BP3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1.74±0.11)μg/ml vs.(1.95±0.27)μg/ml,P〉0.05];脑瘫组患儿3个月、12个月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发育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5.21±11.35 vs.95.36±15.93、74.19±13.21 vs.105.52±16.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瘫患儿血清IGF-1水平低于健康异常出生体重新生儿。
- 李娜王爽穆亚平宋平马洪刚韩雪婷王春南
- 关键词:脑性瘫痪小于胎龄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揿针对脑瘫伴睡眠障碍患儿的炎性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总结揿针对脑瘫伴睡眠障碍患儿的炎性细胞因子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揿针治疗脑瘫伴睡眠障碍的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240例脑瘫伴睡眠障碍患儿,按照治疗方案分为揿针组(n=60,揿针治疗)、中药组(n=60,地牡宁神口服液治疗)、毫针组(n=60,毫针治疗)、中药^(+)揿针组(n=60,揿针联合地牡宁神口服液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指标[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揿针组、毫针组、中药^(+)揿针组TNF-α、IL-6显著降低,IL-10、CD3^(+)、CD4^(+)、CD4^(+)/CD8^(+)、IgG、IgA显著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揿针组TNF-α、IL-6均显著低于中药组、揿针组、毫针组,IL-10、CD3^(+)、CD4^(+)、CD4^(+)/CD8^(+)、IgG、IgA均显著高于中药组、揿针组、毫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揿针组、毫针组TNF-α、IL-6、IL-10、CD3^(+)、CD4^(+)、CD4^(+)/CD8^(+)、IgG、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IgM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揿针联合中药能明显改善脑瘫伴睡眠障碍预后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揿针联合中药能调节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影响T细胞亚群比例、改善功能等有关。
- 张泽王春南
- 关键词:揿针炎性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补体3补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