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巍文
- 作品数:17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甘肃民族经济参与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思考
- 2018年
- 结合当前甘肃民族经济发展实际,认为其中一些特色农业、制造业、旅游业、餐饮业和文化产业等,可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参与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时也能带动民族经济自身发展,从而实现双向良性互动。
- 刘巍文
- 水电资源开发补偿问题研究综述及展望
- 2016年
- 国内外历来重视水电开发问题调查研究,包括建坝争议、利益相关者、生态影响、移民贫困及开发地的发展等,这些问题的核心是生态补偿、资源开发补偿及利益共享,探索并构建公平合理的水电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成为广泛共识。以水电资源开发补偿为线索,从建坝争议、水电开发利益相关者、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水电开发与开发地发展及水电开发补偿和利益共享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从中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动向。
- 刘巍文杨勇
- 关键词:水电开发生态补偿利益共享
- 青海省教育与城市化关系实证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依据青海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2006年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岭回归、灰色关联、GIS(地理信息系统)三种分析方法,对青海省各地区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量化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等教育(中专、高中)对各地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大于高等教育(专科、大学本以上)的作用;而从时间趋势来看,高等教育的作用正在慢慢增强。
- 邓艾刘巍文
- 关键词:城镇化教育类型
- 西藏各产业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 2007年
- 以第五次西藏人口普查资料和相关年份统计年鉴为依据,用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法对西藏自治区各地人力资本进行了估算,并采用GIS技术和灰色关联系统对各地区各行业人力资本同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其结果表明:不同行业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小不同,其中,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等行业人力资本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显著。
- 邓艾刘巍文
- 关键词:人力资本GIS系统灰色关联
-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信息化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具有较强互动性。本文在对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和信息化水平测算的基础上,对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关系的纬度和强度进行了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同上级区域相比,牧区的城镇化和信息化水平均较低,区域间的差距不止单单表现在经济绝对量和相对量上,也广泛存在于其他领域;2.牧区信息设施的完备,是加快信息化步伐的基础性保障,对城镇化进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财政科技三项费支出和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在财政收入和农牧民收入均较低情况下,牧区这两项支出的增加,却不利于发挥信息化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反而会抑制城镇化进程。
- 刘巍文戴正邓艾
- 关键词:城镇化信息化
- 青海牧区牧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 2010年
- 一、引言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区域,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就在于此,在全国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青海省天然草地资源相当丰富,天然草地总面积约为3637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9%,草地面积在全国各省份中居第4位。凭借有利的草地气候资源,青海省分布有大量从事牧业生产的牧区,包括青海省6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全部区域,共有26个纯牧区县市和4个半牧区县,畜牧业是这些地区的支柱性产业。
- 刘巍文
- 关键词:牧业生产循环经济模式少数民族自治州草地面积天然草地支柱性产业
- 黄河上游水电移民村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基于青海尖扎县古日羊麻村SWOT分析
- 2021年
-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黄河上游是我国13大重要水电基地之一,由于水电开发历史较长,这里分布有较多的水电移民村。这些水电移民村经过多年建设及脱贫攻坚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村容村貌已发生深刻改变,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一直以来,学术界将水电移民后续发展等问题作为重要理论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本文以黄河上游青海尖扎县李家峡古日羊麻水电移民村为例,采用SWOT方法详细分析该地将在实施乡村振兴中面临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策略组合,并结合水电移民村特点,认为该村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应依据水电开发利益“共享”的新政策机遇,进一步凸显出水电工程的带动作用,选择一种“政府引领+移民参与+产业支撑+水电带动”等的既反映我国乡村发展共性又体现水电移民村特殊性的实践路径。
- 刘巍文
- 关键词:SWOT分析水电移民黄河上游
- “五化”背景下甘肃牧区社会发展现状调查
- 2010年
- 一、引言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及国际化总称为“五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及必然结果。“五化”是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不可逆转的潮流,它既体现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特征也反映了其主要内容。
- 王建民刘巍文
-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 民族地方提高“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能力研究——以甘南黄河上游水系源区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以甘南为例,对民族地方践行“两山”理论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两山”理论与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战略、定位相关;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改善及管理服务相关;与构建各民族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与形成民族地方和其他地方相互支援及生态补偿的关系相关。并从深入挖掘“两山”理论与民族地方发展之间的联系,使“两山”理论和实践也服务于民族团结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4个方面,提出进一步践行“两山”理论,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能力的对策建议。
- 刘巍文
- 关键词:民族地方
- 我国少数民族城镇化族际差异问题实证研究——基于最近两次人口普查结果被引量:2
- 2016年
- 2005年我国少数民族城镇化率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近20倍,2010年这一差距仍在8倍左右。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运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期了反映各少数民族自身特点、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特点及民族制度政策3类涉及人口、从业、教育、地理及政治等方面的10个影响因素,对少数民族城镇化率进行解释。两年度数据的计量检验得出一致结论:影响少数民族城镇化率的显著性因素依次是第三产业从业比重、第二产业从业比重和人均受教育年限。其他在已有研究中具有显著性的变量等,在研究中并不显著。
- 杨肃昌刘巍文
- 关键词:人口普查少数民族城镇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