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1篇动脉
  • 1篇心肌梗死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体积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再灌注
  • 1篇缩宫素
  • 1篇皮素
  • 1篇平均血小板体...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相关动脉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素
  • 1篇内皮素-1
  • 1篇回旋支
  • 1篇梗死
  • 1篇梗死相关

机构

  • 2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2篇刘旭邦
  • 2篇陈杰
  • 2篇张丽华
  • 2篇牛少辉
  • 1篇沈桂彬
  • 1篇顾国萍
  • 1篇简立国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缩宫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缩宫素(OT)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1(ET-1)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OT预处理组(I/R+OT组)、假手术组(SH组)和健康对照组(N组)。采用在体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25min后,松扎再灌注120min形成I/R模型,SH组只穿线不结扎。I/R+OT组在缺血前25min腹腔注射OT 0.03μg/kg,其余3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结束后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NO及ET-1;再灌注结束时,采用HE染色进行心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光镜下观察,N组与SH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无肌纤维破坏,I/R组心肌纤维排列不规则、断裂,心肌间质水肿,较多粒细胞灶状浸润,I/R+OT组可见心肌细胞排列、间质水肿及粒细胞浸润程度介于N组与SH组。与SH组相比,I/R组和I/R+OT组血清CK-MB、LDH、ET-1升高,NO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N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相比,I/R+OT组血清CK-MB、LDH、ET-1降低,NO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R组和I/R+OT组血清NO与ET-1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OT预处理对大鼠I/R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OT增加血清NO水平、降低ET-1水平有关。
牛少辉张丽华刘旭邦陈杰
关键词:催产素一氧化氮内皮素-1
平均血小板体积对回旋支病变的预测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回旋支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因NSTEMI入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入院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检测脑钠肽(BNP)、血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指标。入选患者全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有明确的梗死相关动脉。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回旋支(LCX)病变组与非回旋支病变组。结果符合入选条件患者共184例,其中LCX病变患者68例,非LCX病变患者116例。LCX病变患者中既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的比例较低,人院时BNP水平较低,而吸烟患者比例和人院时MPV水平较高。其他主要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预测回旋支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75(95%CI:0.675-0.826),当MPV取9.15fL时,敏感度为83.8%,特异度为6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是LCX病变的危险因素(OR=1.32,95%CI:1.031—1.688,P〈n05)。结论MPV是NSTEMI患者LCX病变的危险因素。
牛少辉张丽华简立国沈桂彬顾国萍刘旭邦陈杰
关键词:平均血小板体积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回旋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