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棠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纤维
  • 1篇血浆纤维蛋白
  • 1篇血浆纤维蛋白...
  • 1篇药物疗法
  • 1篇贫血
  • 1篇人促红细胞生...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患者
  • 1篇重组人促红细...
  • 1篇细胞生成素
  • 1篇纤维蛋白
  • 1篇纤维蛋白原
  • 1篇疗法
  • 1篇红细胞生成
  • 1篇红细胞生成素
  • 1篇恶性
  • 1篇恶性肿瘤

机构

  • 2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2篇刘晓棠
  • 2篇陈文俊
  • 2篇王玉斌
  • 2篇张武
  • 1篇郑维锷
  • 1篇李芙瑶
  • 1篇傅益谋
  • 1篇王建化
  • 1篇孙红雨
  • 1篇孙洪雨
  • 1篇王春妹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抗肿瘤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188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FIB含量,1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组FIB含量(5.05±1.12)g/L较健康体检组(2.91±0.87g/L)显著升高(P<0.01)。临床Ⅲ、Ⅳ期患者FIB含量(5.13±1.48g/L)显著高于Ⅰ、Ⅱ期(4.62±1.26g/L)的患者(P<0.05)。治疗后有效的患者FIB含量(2.92±1.33g/L)较治疗前(4.85±1.36g/L)显著下降(P<0.01)。无效者治疗前FIB含量(5.41±1.05g/L)与治疗后(4.85±1.26g/L,)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血浆FIB含量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王玉斌刘晓棠陈文俊傅益谋孙红雨张武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浆纤维蛋白原
大剂量/常规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癌性贫血的随机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比较常规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与大剂量rHuEPO治疗癌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血红蛋白(Hb)≤10.0g/dL的癌性贫血病人随机分为常规剂量rHuEPO组(A组:10000U/次,qod,8周)与大剂量rHuEPO组(B组:40000U/次,qod×3次,然后1次/周×7周),治疗不到8周者至Hb≥13.5g/dL时停药。每周复查血常规,rHuEPO治疗2周后补充铁剂(力蜚能胶囊150mg口服,1次/d)。结果:治疗开始的8周后评价疗效,A、B2组有效率分别为55.7%、73.3%,P<0.05;在治疗的第2、4、8周,B组平均Hb水平高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在治疗的第6周2组差异无显著性。与治疗前基础水平相比,B组在治疗的第2周Hb即显著升高[(10.15±1.1)对(9.30±0.91),P<0.05)],而A组这种差异最早出现在第4周[(9.85±1.33)对(9.26±0.95),P<0.05)];另外,治疗的第2、4、6、8周,Hb的平均水平B组均高于A组(P<0.05)。2组未见有明显的副作用发生。结论:大剂量rHuEPO治疗癌性贫血的疗效要好于常规剂量,升高Hb的速度也比常规剂量要快,副作用少且可以耐受。
王玉斌陈文俊郑维锷张武刘晓棠王建化李芙瑶孙洪雨王春妹
关键词:癌性贫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药物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