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筱萍
- 作品数:18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窒息新生儿肾损害与血、尿β_2-微球蛋白变化的研究
- 2002年
- 目的 研究窒息新生儿肾损害与血、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变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6 1例窒息新生儿 (重度 2 5例 ,轻度 36例 )生后第 1d、7d的血、尿 β2 MG的水平。结果 血、尿 β2 微球蛋白在早期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明显增高 (P <0 .0 1) ,轻度窒息组较正常对照组水平明显增高 (P<0 .0 1) ,且恢复期 (出生后第 7d)血 β2 MG较尿 β2 MG下降速度快。结论 窒息新生儿血、尿 β2 微球蛋白水平明显增高 ,提示窒息新生儿普遍存在肾功能损害 。
- 曾宾张双船刘筱萍赵方张锦枝
- 关键词:肾损害新生儿窒息Β2-微球蛋白放射免疫法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新生1日龄大鼠随机分成三组:EPO干预组(A)、模型组(B)及正常组(C)。A组腹腔注射EPO 300μ/kg.d,隔日一次。B组及C组未予任何药物。第8天A及B组行缺氧复氧冷刺激1次/日,连续2天,建立新生鼠NEC模型。所有动物于造模后24小时断头处死,取近回盲部近端肠管1~2 cm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剩余肠组织制备组织匀浆,取上清液检测PAF、IL-8、IL-10的含量。结果 A组肠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较B组肠壁损伤轻,组织病理学评分低(P<0.05),肠组织PAF、IL-8分别为(18968.78±2548.65 pg/g.pro,40.65±9.24 ng/g.pro),均低于模型组(P<0.05),而IL-10为74.34±5.27 pg/g.pro,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可以减轻新生鼠NEC的肠道炎症反应,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保护作用。
- 曾宾赵方刘筱萍周于新张双船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PAFIL-8
- 窒息新生儿肾损害与血、尿β_2微球蛋白变化的研究
- 2002年
- 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肾损害与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变化的关系。方法: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61例窒息新生儿(重度25例,轻度36例)生后第1天、第7天的血、尿β_2-MG的水平。结果:血、尿β_2-微球蛋白在早期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明显增高(P<0.01),轻度窒息组较正常组水平明显增高(P<0.01),且恢复期(出生后第7天)血β_2-MG较尿β_2-MG下降速度快。结论:窒息新生儿血、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增高,提示窒息新生儿普遍存在肾功能损害,且肾小管功能恢复比肾小球慢。
- 曾宾张双船刘筱萍赵方张锦枝
- 关键词:肾损害新生儿窒息微球蛋白
- EB病毒DNA浓度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临床表现与外周血EB病毒DNA(EBV-DNA)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儿童传单且外周血EBV-DNA阳性的58例病例按照EBV-DNA的浓度分成两组,甲组为DNA浓度低于1×105拷贝/mL的病例共31例,乙组为DNA浓度高于1×105拷贝/mL的病例共27例,以教科书上传单临床表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大、肝功能异常、皮疹6点作为典型传单的临床表现,分析EBV-DNA浓度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甲组中出现3种以上临床表现的比例为25.8%,乙组中出现3种以上临床表现的比例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且甲组中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比例为35.5%,乙组中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比例为9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同时发现甲组的发病年龄小于乙组。结论:传单是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外周血EBV-DNA浓度越高,临床表现越典型,越容易导致肝功能异常,故检测外周血EBV-DNA浓度在传单的诊断、临床评估及疗效评价中有重要意义。
- 胡晓艳徐颂周刘筱萍
-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DNA儿童
- 反复呼吸道感染伴隐性结核感染治疗后免疫学变化的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伴隐性结核感染(LTBI)异烟肼治疗前后的T细胞免疫状况,为预防结核治疗的重要性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8例RRI伴隐性结核感染患儿进行异烟肼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并分别与30例健康儿童比较。结果RRI伴LTBI患儿治疗前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治疗后明显上升,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CD8+T细胞百分率治疗前后较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RRI伴LTBI患儿免疫紊乱,经异烟肼治疗后免疫功能恢复,提示结核感染采用异烟肼预防治疗的重要性。
- 曾宾刘筱萍赵方许颂周彭华
-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异烟肼
- 信号分子CD_(40)/CD_(40L)的水平变化与儿童哮喘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信号分子CD40/CD40L的水平变化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15例缓解期哮喘患儿及2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B细胞CD40和CD40L的表达率,并比较三组间CD40/CD40L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1)哮喘急性发作组B淋巴细胞CD40的表达率[(17.90±3.36)%]最高,哮喘缓解组[(15.95±1.98)%]次之,对照组[(13.89±3.67)%]最低,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的CD4+T细胞的CD40L表达率分别为(7.97±3.13)%和(8.05±2.75)%,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均高于对照组的(5.58±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间CD4+、CD8+T细胞的CD40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间B淋巴细胞、CD8+T细胞的CD40L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发作哮喘和缓解期哮喘患儿所显示的相关免疫细胞CD40/CD40L的水平变化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刘筱萍曾宾彭华
- 关键词:哮喘急性发作淋巴细胞CD40/CD40L
-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D-二聚体、FDP临床观察
- 2005年
-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血D-二聚体、FDP的变化,探讨HSP患儿血凝集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ELISA法和反向间接血凝法分别测定60例HSP急性期患儿及正常健康儿童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结果HSP病例组在发病初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D-二聚体、FDP均显著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SP患儿急性期体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血液呈高凝状态,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 曾宾刘筱萍张双船赵方
- 关键词:血D-二聚体FDP反向间接血凝法凝血功能紊乱HSP发病初期
- 小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小剂量静脉注射丙球 (IVIG)对小儿肺炎、急性腹泻病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予IVIG ,2 0 0~ 30 0mg/ (kg·d) ,1~ 2天 ,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程长短及某些临床表现的缓解率。结果 用IVIG的肺炎、急性腹泻病和反复呼吸道感染观察组的病程分别为 (7.85± 2 .15 )天、(7.6 0± 2 .17)天、(4 .0 6± 1.4 8)天 ,而未用IVIG的相应的对照组的病程分别为 (9.4 0± 1.90 )天、(8.6 6± 2 .72 )天、(6 .0 5± 1.31)天 ,肺炎和反复呼吸道感染观察组的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Р <0 .0 1、Р <0 .0 1) ;肺炎观察组在病程第 7天 ,发热、肺部罗音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Р<0 .0 5 ,Р<0 .0 5 ) ;急性腹泻病观察组在病程第 7天 ,大便次数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Р <0 .0 5 ) ;反复呼吸道感染观察组在病程第 4天 ,发热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Р <0 .0 5 )。
- 刘筱萍张双船曾宾赵方
- 关键词:小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感染性疾病小儿IVIG
- 小儿紫癜性肾炎24例临床分析
- 曾宾赵方刘筱萍刘瑞樊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1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征和发病因素.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的21例CRBSI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龄28~34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导管留置时间在3周以上的早产儿是CRBSI的高发人群,以喂养不耐受、不明原因的心率加快、体温不稳、应激性血糖升高及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临床表现.感染的病原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35.7%),其次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1.9%)、金黄色葡萄球菌(9.5%)、铜绿假单胞菌(7.1%)及阴沟肠杆菌(7.1%).结论 CRBSI患儿临床表现隐匿,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及胃肠外营养时间、加强全身的营养支持是预防CRBSI的有效措施.
- 赵方曾宾刘筱萍周于新张双船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