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鲲
-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黄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黄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足细胞损伤与IgA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分型相关性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足突融合与IgAN患者临床、病理变化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IgAN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方法:2017年9月~2020年2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并在我院行肾组织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57例,根据患者肾穿刺活检电镜下足细胞是否融合,分成足细胞无融合组与足细胞融合组,收集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包括活检前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及肾活检病理资料包括牛津分型和Lee氏分级。通过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足突融合与IgA肾病活动性或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足细胞无融合组与足细胞融合组之间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显著差异,血清肌酐、血红蛋白和血白蛋白均无差异。足突融合组和足突未融合组的牛津病理分型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病理表现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足突融合组和足突无融合组的Lee氏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足细胞无融合组与足细胞融合组之间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显著差异,其余生化及病理分型指标均无差异。提示足细胞损伤可能与IgA肾病的蛋白尿症状有关。
- 刘栗丽张赟辉刘鲲汪宏
- 关键词:IGA肾病足细胞
- 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原因并讨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黄山市人民医院CA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结果共有63例CA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治疗,原因依次为:死亡(50.8%)、转血液透析(31.7%)、失访(12.7%)、放弃治疗(3.2%)、肾移植(1.6%)。死亡原因分别是心血管疾病(33.3%)、肺部感染(30.2%)、脑血管疾病(23.2%)、腹膜炎(10.0%)、消化道出血(3.3%)。结论 CAPD患者退出的首要原因是由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对CAPD患者应充分透析,限制水盐摄入,制定个体化透析处方。
- 汪宏姚永兴方靖刘鲲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及耐药性检测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本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谱及其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经验性抗菌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61例次(46例),回顾性分析其透析流出液培养结果、耐药情况、初始治疗方案、疗效和转归。结果:61例次腹膜炎患者中42例次透析流出液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67.85%,其中革兰阳性菌23例次(54.8%),革兰阴性菌16例次(38.1%),真菌3例次(7.1%)。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100%敏感;对莫西沙星无耐药,但有3例次(13.0%)不很敏感;对头孢唑啉、苯唑西林、氯洁霉素耐药30.4%;对庆大霉素、克林霉素耐药17.4%;对左氧氟沙星耐药13.0%。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100%敏感;对氨苄西林耐药50%以上;对头孢他啶、氨曲南耐药18.8%;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匹美、头孢唑啉、头孢替坦耐药12.5%。3例真菌为假丝酵母菌。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谱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腹膜炎治疗应根据细菌培养、药敏培养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本中心针对腹膜炎的经验性治疗革兰阳性菌可选择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革兰阴性菌可选择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对反复发作腹膜炎患者应尽早拔管。
- 汪宏方靖刘鲲丁磊罗军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致病菌革兰阳性菌
-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PDFP)的易感因素,指导临床如何早期预防,避免真菌性腹膜炎的发生,减少腹膜透析患者的退出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013年1月-2018年12月PDFP病例的临床资料、病原体、治疗和预后.结果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241例次,其中真菌性腹膜炎16例次(占6.64%),真菌性腹膜炎组、G+球菌组、G-杆菌组3组间的比较,真菌性腹膜炎组发热及腹部压痛反跳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患者透析时间较其余两组相对长(P<0.05).结论腹腔或全身使用抗生素是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腹膜透析患者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同时预防口服抗霉菌药物,可以减少真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真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症状相对较重,预后差,确诊后尽早拔管可以降低死亡率.
- 汪宏刘鲲张赟辉刘栗丽
- 关键词:腹膜透析真菌性腹膜炎易感因素
- 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比较甲状旁腺手术(PTX)和西那卡塞药物治疗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尿毒症维持透析的SHPT(iPTH>800 pg/mL)且传统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共21例,分两组,一组手术治疗,另一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磷、血碱性磷酸酶(AKP)结果,甲状旁腺素(iPTH)及瘙痒、骨痛、乏力等症状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间治疗复发率。结果:21例患者中,PTX组8例,行甲状旁腺全切+自体前臂移植术(tPTX+AT),手术成功率100%,半年内复发性SHPT和持续性SHPT患者共25%(各1例)。西那卡塞组13例,口服西那卡塞治疗,半年内持续性或复发性SHPT占46.15%(共6例)。两组治疗后皮肤瘙痒、骨痛及乏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透析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能降低血钙,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降低血磷、血AKP和iPTH(P<0.05)。PTX组均值更低,效果更明显。复发率手术组低于西那卡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①PTX和西那卡塞均可以显著改善SHPT患者的症状;②与西那卡塞相比,PTX降低血磷、iPTH、AKP更明显;③PTX治疗SHPT效果优于西那卡塞。
- 丁磊汪宏耿克明张赟辉方芳刘栗丽刘鲲罗军
- 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切除术自体移植
- 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本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PDFP)的易感因素、诊治和预后,指导临床早期预防、提高真菌性腹膜炎的诊治水平,减少退出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PDFP...
- 汪宏张赟辉刘鲲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真菌
- 维持性血液透析女性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调查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调查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接受MHD治疗的58例女性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而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肾脏病患者专用量表(KDQOL-SFTM1.3调查量表)进行评定,包括同时分析焦虑、抑郁对该量表各维度的影响。结果:58例女性MHD患者中,焦虑症发生率为27.58%,抑郁症发生率为41.38%;焦虑组患者在KDQOL-SFTM1.3调查量表评分中,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EKD)、给生活带来的负担(BKD)、症状与不适(SPL)、认知功能(CF)、医护人员的鼓励(DSE)及工作情况(WS)、社会支持(SoS)、睡眠(Sleep)、患者满意度(PS)、精神健康(MH)、生理功能(PF)及活力(VT)、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等维度评分均低于无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患者在社交质量(QSI)、职能(RP)等方面与无抑郁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维度的评分均低于无抑郁患者(P<0.05)。结论: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在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高,且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 刘鲲洪法通汪宏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焦虑抑郁维持性血液透析女性
- 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分析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探讨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3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比较每位死亡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血压、贫血程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35例死亡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34例,维持性腹膜透析1例。其中死亡于心血管疾病16例、脑出血11例、感染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放弃治疗2例,占总死亡率的百分比分别为45.7%、31.5%、14.2%、2.9%、5.7%。结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感染为维持性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高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和左心室肥厚是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透析患者的高血压、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达到临床预防目的。
- 汪宏姚永兴方靖刘鲲
- 关键词: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维持性腹膜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