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东梅

作品数:128 被引量:1,339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水利局科技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5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5篇土壤
  • 46篇耕地
  • 45篇坡耕地
  • 34篇丘陵区
  • 33篇紫色土
  • 25篇紫色丘陵
  • 25篇紫色丘陵区
  • 24篇耕层
  • 23篇水土
  • 15篇入渗
  • 14篇水土保持
  • 10篇土壤侵蚀
  • 10篇紫色土坡耕地
  • 9篇水土流失
  • 9篇降雨
  • 8篇堆积体
  • 8篇紫色土丘陵区
  • 7篇生物埂
  • 7篇土壤质量
  • 6篇弃渣

机构

  • 127篇西南大学
  • 11篇辽宁工程技术...
  • 7篇重庆医药高等...
  • 7篇重庆市林业科...
  • 7篇中国电建集团...
  • 6篇贵州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四川省水利科...
  • 2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江西省红壤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27篇史东梅
  • 17篇陈正发
  • 17篇彭旭东
  • 16篇金慧芳
  • 14篇丁文斌
  • 13篇刘益军
  • 13篇蒋平
  • 13篇李叶鑫
  • 9篇汪三树
  • 8篇黄先智
  • 8篇林姿
  • 7篇胡雪琴
  • 6篇曾小英
  • 6篇张兵
  • 5篇史晓梅
  • 5篇谌芸
  • 5篇龙太会
  • 5篇刘志鹏
  • 4篇卢喜平
  • 4篇吕刚

传媒

  • 33篇水土保持学报
  • 16篇农业工程学报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土壤学报
  • 6篇中国水土保持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西南农业大学...
  • 5篇水土保持应用...
  • 4篇中国水土保持...
  • 4篇亚热带水土保...
  • 4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11篇2019
  • 6篇2018
  • 13篇2017
  • 9篇2016
  • 1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放水冲刷条件下工程堆积体边坡径流侵蚀水动力学特性被引量:33
2016年
煤炭开采过程形成的工程堆积体可导致严重水土流失。该文以重庆市煤矿工程堆积体为研究对象,该文采用土工试验方法和野外实地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煤矿工程堆积体边坡径流侵蚀特征及其临界水动力条件。结果表明:1)随着径流侵蚀冲刷过程进行,工程堆积体边坡的径流流速、径流剪切力和径流功率均呈现出程度不一波动现象,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187~0.526 m/s、24.336~126.542 Pa、2.763~46.861 N/(m·s),而阻力系数在2.236~19.337之间波动变化。2)除10 L/min放水条件,工程堆积体边坡产流率、产沙率随径流冲刷过程呈先增加、后稳定变化趋势;在不同放水条件(10~30 L/min)下,边坡产流率依次趋于0.5、3.0、3.8、6.3和9.0 L/min,而产沙率在0~27.51 kg/min之间变化,土壤剥蚀率在9.570~4616.064 g/(m2·min)。3)不同坡度工程堆积体边坡临界径流剪切力及径流功率存在较大差异,面蚀阶段临界径流剪切力和临界径流功率以30°堆积体最小,分别为23.95 Pa和1.76 N/(m·s);而细沟侵蚀阶段以25°堆积体临界径流剪切力最小,以40°堆积体临界径流功率最小;土壤侵蚀速率与径流剪切力、径流功率之间具有显著线性关系。4)在放水条件下(10~30 L/min),工程堆积体径流侵蚀临界坡度分别为34.8°、35°、33.7°、34°、35.2°。研究结果可为煤矿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量预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布置提供技术参数和依据。
丁文斌史东梅何文健蒋光毅蒋平李叶鑫
关键词:径流水动力学煤矿工程
基于Le Bissonnais法的石漠化区桑树地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石漠化区独特的水土流失作用使该区土壤严重退化,地埂植物作为一种独特的农林复合模式对石漠化区土地质量改善和坡耕地土壤生态修复作用明显,能有效保证坡耕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性能。选取石漠化区3种不同管理方式的桑树地埂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湿筛(Cаввинов法)和Le Bissonnais法测定土壤团聚体分布与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基于Cаввинов法测定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天然林最好,桑埂自然生草地和清草地相对居中,桑埂农地最差;3种管理方式的桑树地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数(ASI)随地埂距离均表现为ASI90cm>ASI60cm>ASI30cm,主要原因在于桑树地埂对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影响的作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距株30 cm以内,而在地埂30 cm以外田面农耕活动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影响较大,而受桑树地埂影响作用较小。基于Le Bissonnais法快速湿润(FW)处理后土壤团聚体集中分布在0.5—0.25 mm之间,慢速湿润(SW)和湿润振荡(WS)处理后团聚体主要分布在5—1 mm之间。Le Bissonnais法处理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表现趋势与Cаввинов法一致,3种处理后的团聚体分形维数D、MWD和GMD均表现为FW
汪三树黄先智史东梅郭彦军郭宏忠彭旭东李叶鑫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LE
降雨因素对紫色土坡地土壤侵蚀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选择该地区水土流失主要动力条件降雨因素为切入点,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紫色土坡地降雨侵蚀特征及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量与径流量、侵蚀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降雨量变化显著地影响径流总量和侵蚀总量的变化;降雨强度与径流量、侵蚀量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程度较前者略小;(2)侵蚀量与时段最大降雨强度、平均雨强之间的相关程度差异很大,主要原因在于平均降雨强度概化了降雨侵蚀机制和侵蚀过程;(3)径流量和侵蚀量之间符合平方关系和幂函数关系,回归方程达极显著水平;(4)在高(中)强度降雨过程中,径流量和侵蚀量随降雨过程呈幂函数正相关变化,而低强度降雨过程中,径流量和侵蚀量随降雨过程呈线性负相关变化.
江东卢喜平蒋光毅史东梅
关键词:土壤侵蚀侵蚀量径流量紫色土坡地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冲积沙岛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以上海市崇明岛为例,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冲积沙岛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硝态氮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雨季集中期,崇明岛土壤硝态氮含量偏低,0~20、20~40和40~60cm分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为0.95、0.53和0.46mg·kg-1,呈现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的趋势。地统计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其含量在研究区域的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共同作用;研究区域土壤整体与分层土壤的硝态氮Kriging插值结果较为一致,均呈现两个相同的高值区域:中部偏东的堡镇生活区和港沿镇林地以及西部的明珠湖畔林地。方差分析表明,林地和生活区硝态氮含量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差异显著,当地的林下饲养畜禽模式和生活污水排放方式造成了这种差异,应是重点监控区。
曹杰君毛亮史东梅周培
关键词:硝态氮地统计
几种保护措施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探索生物炭、聚丙烯酰胺以及玉米秸秆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以及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为紫色丘陵区坡耕地保护措施提供最优选择。采用土壤理化分析对无保护措施(CK)、单施生物炭(BC)、聚丙烯酰胺表施(PAM)、玉米秸秆覆盖(SM)处理下的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团聚体以>5mm和5~2mm粒级为主,分别占58.18%~40.12%和30.34%~24.46%。与CK相比,3种保护措施都有效增加了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其中SM处理效果最好。不同措施下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基本表现为SM>PAM>BC>CK,团聚体分形维数规律与MWD相反。(2)不同保护措施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随团聚体粒级表现出较大差异,但多在0.5~0.25mm粒级范围达到峰值,在0—30cm土层范围内,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平均含量基本表现为SM>PAM>BC>CK,且随土层的增加,同一处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呈减少趋势。(3)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在>5mm和5~2mm粒级范围达到最大,前者贡献率为53.64%~27.92%,平均达40.12%,后者为30.92%~11.80%,平均达25.35%,可将>2mm粒级团聚体作为紫色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特征团聚体。(4)不同保护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基本上表现为SM>PAM>BC>CK,相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增加而减小,且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也随土层增加而减小。3种保护措施均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以秸秆覆盖措施效果最好,表明秸秆覆盖为研究区较为理想的一种坡耕地保护措施。
郭天雷史东梅卢阳张怡辛新涪秦维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坡耕地紫色丘陵区
重庆市坡改梯工程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讨
2015年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丘陵区实施坡改梯工程,不仅能改善山区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同时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为城乡建设用地提供补充耕地资源。坡改梯工程建设成基本农田的标准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四个方面;根据重庆市水土保持区位及自然环境特点,荒地采用"工程整地+水平梯田+土壤改良"模式,坡耕地(土层较厚型,土层较薄、石料丰富型和破碎化利用型)采用"水平梯田+植物护埂+水系配套"模式,废弃宅基地采用"工程整地+熟土覆盖+植物护埂"模式;不同水土保持分区下土地置换对象、资金筹措方式及置换标准差异明显。
郭宏忠于亚莉汪三树彭旭东蒋平史东梅
关键词:耕地占补平衡坡改梯工程城乡建设用地
紫色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C因子探讨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对紫色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植被覆盖度的测定,结合标准径流小区天然降雨径流泥沙观测数据,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基于UELE模型的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的取值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小区降雨侵蚀差异较大,10次降雨累积产沙规律为:对照小区侵蚀量最大,达到999.6 g,其次为顺坡耕作,其累积值为660.4 g,横坡植物篱耕作小区最小,产生累积值为349.8 g;(2)利用文献模型计算小区2、3、4的C值分别为:0.081、0.075和0.011,三个小区实测C值分别为:0.175、0.172、0.146,实测值能更好反映紫色丘陵区的C因子变化,模型值与实测值差别较大,说明该计算模型不能直接运用于紫色丘陵区C因子的计算,模型值和实测值都反映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C值的相似变化规律,即:顺坡耕作>横坡耕作>横坡植物篱耕作。(3)对于坡耕地而言,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的C值大小及在年内变化特点,从而实现在降雨集中分布时期保持较大的地表盖度,可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土地退化。
才业锦唐寅陈正发史东梅
关键词:紫色丘陵区
紫色丘陵区不同经果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经果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为该地区发展经果林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已种植3年的柑橘林、枇杷林和已种植2年的龙眼林下撒播黑麦草和菊苣两种优质牧草,设柑橘+黑麦草(GH)、柑橘+菊苣(GJ)、柑橘纯林(GC)、枇杷+黑麦草(PH)、枇杷+菊苣(PJ)、枇杷纯林(PC)、龙眼+黑麦草(LH)、龙眼+菊苣(LJ)和龙眼纯林(LC)等处理,进行整地培肥;同时采用农地作对照处理(CK),测定各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稳定性等指标。【结果】经果林模式土壤砂粒(0.050-1.000 mm)和粗粉粒(0.001-0.050 mm)含量整体较高,分别为30.37%-65.29%和24.42%-57.44%;与纯林相比,柑橘、龙眼经果林模式土壤容重较低、土壤孔隙度较大;不同经果林模式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大于纯林模式,说明经果林模式能够有效改良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经果林模式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除枇杷经果林外其余模式下不同草种间土壤全氮的提高幅度差异不显著(P〉0.05);柑橘经果林模式对土壤速效磷的改良效果最佳,经果林模式土壤中速效钾含量的增幅排序为PJ〉GH〉LJ〉GJ〉GC〉PH〉LH〉CK〉PC〉LC。【结论】不同经果林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质地,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升土壤养分含量,柑橘和枇杷经果林模式土壤全磷的改善效果优于龙眼经果林模式,柑橘经果林模式对土壤速效磷的改良效果最佳。
胡雪琴蒋平丁文斌史东梅
关键词:经果林水土保持效应紫色丘陵区
云南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与演变趋势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由于生态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云南地区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土壤侵蚀强度大,侵蚀程度严重。降雨侵蚀力(R)是采用USLE/RUSLE模型进行土壤侵蚀评估的重要参数,但目前针对云南地区R值的计算模型及适宜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昆明气象站1951—2010年共60 a逐日降雨数据,对中国南方地区常用的5种R计算模型在云南地区的适宜性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宜云南地区的R计算模型,并基于均匀分布于云南省的36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51—2012年降雨观测数据,分析云南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与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在5种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中,模型B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有效系数(Ef)最大,相对偏差系数(Er)最小,在云南地区有较好的适宜性。云南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106.84 mm,7个分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分布在745.83~1 533.33 mm之间,不同地区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季节分布集中在夏季,降雨空间分布呈现出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云南地区多年平均R为2 719.31 MJ·mm/(hm2·h),7个分区多年平均R分布在1 837.23~3 949.12 MJ·mm/(hm2·h)之间,季节分布集中在夏季,空间分布也表现出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7个分区降雨侵蚀力趋势系数分布在-0.34^-0.02之间,各分区近60 a来降雨侵蚀力均呈现出减小趋势。本研究可为云南水土生态环境建设和土壤侵蚀模型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陈正发史东梅史东梅夏建荣金慧芳金慧芳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土壤侵蚀
不同土石比的工程堆积体边坡径流侵蚀过程被引量:46
2015年
工程堆积体可在短时期内极大程度地改变原地貌地形、土壤和植被条件,使其在降雨径流作用下将发生严重土壤侵蚀,因此是生产建设项目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貌单元。该文采用土工试验方法及野外实地放水冲刷法研究不同物质来源和土石比的工程堆积体边坡物理性质、侵蚀动力及径流侵蚀过程。结果表明:1)2种松散工程堆积体的物质组成和入渗性能均较原土差异明显,其中黄沙壤工程堆积体以≤0.25mm颗粒为主,其颗粒变异系数为原土的1.2-2.0倍,稳定入渗率为原土1.70-4.07倍;而紫色土堆积体级配良好,颗粒变异系数是其原土的2.2倍,稳定入渗率为原土的7.02-11.59倍。2)各种工程堆积体边坡侵蚀动力学参数随放水流量变大而增加,黄沙壤工程堆积体边坡径流流速在0.155-0.318 m/s之间变化,径流剪切力变化在27.632-57.154 N/m^2,土壤剥蚀率在0.337-77.071 g/(m2·s)之间;而紫色土工程堆积体边坡径流流速、剪切力和土壤剥蚀率分别在0.184-0.281 m/s,35.525-53.600 N/m^2和1.445-61.910 g/(m2·s)。3)土石混合质边坡在产流9 min内存在不同程度突变或波动,在相同条件下边坡累积产流量均表现为偏土质〉土石混合质,黄沙壤工程堆积体边坡累积产流量高于紫色土;而土石混合质边坡的产沙率呈连续性多峰多谷变化,边坡侵蚀沟壁土体崩塌脱落是造成产沙率波动的重要原因。该研究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量预测和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选择提供基本参数和技术支持。
史东梅蒋光毅彭旭东汪三树李叶鑫蒋平
关键词:径流水动力学岩土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