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茂斌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
  • 2篇布美他尼
  • 2篇成像
  • 2篇出血
  • 2篇磁共振
  • 1篇蛋白
  • 1篇电生理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量
  • 1篇血症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分析
  • 1篇正中神经
  • 1篇症状
  • 1篇支气管
  • 1篇乳酸血症
  • 1篇神经电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叶茂斌
  • 7篇唐荣华
  • 3篇刘登华
  • 3篇张临洪
  • 3篇付佩彩
  • 2篇喻志源
  • 2篇郭章宝
  • 2篇李彩红
  • 2篇郭瑞敏
  • 2篇王伟
  • 1篇陈博
  • 1篇徐永健
  • 1篇李志军
  • 1篇谢俊刚
  • 1篇卜碧涛
  • 1篇姜群群
  • 1篇薛峥
  • 1篇王仁法
  • 1篇胡晓晴
  • 1篇唐娜

传媒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年份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MRI表现和鉴别诊断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的MRI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1例PMD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信号特点及不同部位肌肉的脂肪替代程度。结果:11例PMD在FSE T1WI上均呈等、高混杂信号,在压脂FSET2wI上呈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7例,11例PMD皮肤信号均无异常改变。11例PMD患者中,大收肌、股二头肌和缝匠肌脂肪替代3~4级者分别为8倒、8例、1例;大收肌、股二头肌和缝匠肌脂肪替代0~1级者分别为1例、1例、7例。结论:脂肪替代是PMD的特征性表现,缝匠肌脂肪替代时的回避现象对诊断PMD有提示性作用。
叶茂斌郭瑞敏张临洪王仁法唐荣华
关键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缝匠肌磁共振成像
布美他尼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钠-钾-氯共转运体(Na+-K+-2Cl-cotransporter 1,NKCC1)的特异性抑制剂布美他尼(Bumetanide)对LPS(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差速贴壁法培养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纯化的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1.0μg/ml)和布美他尼干预组(NKCC1抑制剂,10μM),在干预1、3、6和12 h固定细胞爬片,免疫荧光双标显示小胶质细胞活化形态;各时间点收取上层培养基,用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基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 LPS干预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体积增大,布美他尼干预后小胶质细胞活化受到抑制。小胶质细胞分泌的TNF-α和IL-1β在LPS干预1 h时开始明显增加,TNF-α的分泌在6 h达到最高峰;IL-1β的分泌在3 h时达到最高峰(P<0.05)。布美他尼干预后与LPS组比较,TNF-α和IL-1β分泌明显减少,其中在3、6、12 h时TNF-α分泌显著降低(P<0.05),而IL-1β的分泌在1、3、6、12 h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布美他尼可减少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增加,提示NKCC1通路在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付佩彩喻志源李彩红唐荣华叶茂斌王伟
关键词:NKCC1布美他尼小胶质细胞IL-1Β
6例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例确诊为MELA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及遗传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肌无力、卒中样发作、抽搐、视物模糊、血乳酸增高是该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6例患者CT或MRI检查显示与血管分布不一致的病灶,肌肉活检组织的电镜观察发现线粒体增多、形态不规则,病理均见破碎红纤维(RRF)。2例基因检测发现A3243G点突变,典型病例患者磁共振波谱(MRS)可见升高和倒置的乳酸峰。结论 MELAS临床表现多样,确诊有赖于肌肉活检或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RS)对于MELAS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郭章宝叶茂斌陈博徐莉薛峥卜碧涛唐荣华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破碎红纤维磁共振波谱成像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我院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ABPA 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ABPA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胸闷、喘息。6例有肺部慢性疾病史,肺部CT特征性表现为囊状支气管扩张及黏液栓。结论:对于临床可疑ABPA患者,查血清总IgE及曲霉菌特异性IgE,行曲霉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以激素加抗真菌药物为主。
叶茂斌刘登华郭瑞敏张临洪谢俊刚徐永健唐荣华
关键词: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哮喘免疫球蛋白E
布美他尼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后增殖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钠-钾-氯共转运体1(Na+-K+-2Cl-cotransporter 1,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Bumetanide)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缺氧损伤后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BMEC分为3组:对照组、氧糖剥夺/复氧(OGD/Reo)组和OGD/Reo+Bumetanide(10μmol/L)组。在氧糖剥夺/复氧6、12、24和48h时,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du染色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情况。结果氧糖剥夺/复氧6、12、24h,BMEC活力下降,Edu染色阳性率减少且S期细胞减少。而与OGD/Reo组相比,OGD/Reo+Bumetanide组BMEC活力增加[复氧6h:(0.497±0.039)vs.(0.612±0.044)],Edu染色阳性率增加[6h时:(5.742±0.195)%vs.(7.125±0.144)%],且S期细胞增多[6h时:(5.845±0.389)%vs.(7.124±0.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布美他尼可促进缺氧损伤后BMEC的活力及细胞增殖,提示NKCC1通路在BMEC缺氧损伤后的细胞增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付佩彩喻志源李彩红唐荣华叶茂斌王伟
关键词:布美他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53例腕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诊断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CTS)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CTS患者53例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分析其特点。结果: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44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未引出电位7例,正中神经传导正常2例;正中神经SCV测定消失17例,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26例,SCV减慢10例。拇短展肌可见正峰及纤颤自发电位18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唐娜叶茂斌李志军胡晓晴唐荣华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神经电生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量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大量出血的预测因素。方法追踪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武汉同济医院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51例住院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史,运用Fisher评分、Hijdra评分评价患者的出血量,运用Hunt-Hess、GCS等量表评价患者意识情况,监测患者的病情,直至患者好转出院或者死亡。结果共搜集病例51例,占住院脑出血患者17.64%;死亡6例,病死率11.8%,其中再出血5例,心脏、呼吸功能衰竭1例;Logistic回归分析,大量出血的相关预测因素为GCS评分≤12分,OR值为14.680;年龄≥60岁,OR值为6.906。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GCS评分≤12分,年龄≥60岁提示出血量较大。
叶茂斌刘登华郭章宝付佩彩姜群群唐荣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量并发症
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七例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发病机制、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误诊的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AIDS 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以头痛、头晕就诊,伴记忆力减退2例,伴腹胀、厌食1例;1例以左上肢麻木就诊。均否认毒品接触史、冶游史及输血史。7例首诊考虑后循环缺血5例,躯体化障碍和脑梗死各1例,给予相应治疗,症状均无缓解,进一步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定量检查及蛋白印迹确认试验阳性,确诊AIDS,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结论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AIDS易误诊。耐心细致病史询问、发散诊断思维和及时进行特异性医技检查可减少或避免其误诊误治。
叶茂斌陈研林叶飞张临洪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误诊后循环缺血躯体型障碍
CADASIL的临床影像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CADASIL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基因检测诊断为CADASIL的患者11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6岁,无血管疾病危险因素10例,MRI病变基本呈双侧对称分布,7例出现对称的颞极白质病变,8例白质病变累及外囊,6例出现胼胝体梗死,7例出现脑干梗死。结论:中青年发病,有阳性家族史,无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脑缺血性卒中患者,结合典型影像特点,排除其它白质病变及血管病变,辅助基因检测及皮肤、周围血管活检结果可诊断CADASIL。
叶茂斌刘登华
关键词:CADASIL影像
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抽吸引流术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基底节脑出血微创抽吸引流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依据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行微创抽吸引流术的6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运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估短期疗效,运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估远期预后...
叶茂斌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疗效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