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瞳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9篇淋巴
  • 7篇淋巴细胞
  • 6篇淋巴细胞白血...
  • 6篇慢性
  • 6篇慢性淋巴细胞
  • 6篇慢性淋巴细胞...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3篇预后
  • 3篇造血
  • 3篇造血干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细胞淋巴瘤
  • 3篇淋巴瘤
  • 3篇干细胞
  • 2篇造血干细胞移...
  • 2篇外周
  • 2篇外周T细胞淋...
  • 2篇细胞性

机构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江西省肿瘤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2篇吴瞳
  • 9篇邱录贵
  • 7篇李增军
  • 6篇王亚非
  • 3篇邹德慧
  • 2篇齐军元
  • 2篇赵耀中
  • 2篇钱林生
  • 2篇双跃荣
  • 1篇邓书会
  • 1篇赵耀忠
  • 1篇杨仁池
  • 1篇徐燕
  • 1篇李斯丹
  • 1篇李业楠
  • 1篇孟恒星
  • 1篇郝牧
  • 1篇王迎

传媒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3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3例相关并发症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并获得有效随访的203例CLL患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价值。结果40例(19.7%)患者发生部位明确的感染,最常见感染部位为肺部(75.6%)。15例(7.4%)患者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最常见的AID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31.3%)。8例(3.94%)患者并发第二肿瘤,包括肺癌等多种肿瘤。3例(1.48%)患者发生类型转化,其中,2例向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转化,1例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转化(Richter综合征)。预后分析显示并发感染、第二肿瘤或转化与不良预后有关,并发AID与预后无明显相关。结论CLL患者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AID、第二肿瘤或转化,其中,以肺部感染及AIHA最为常见,未见明显高发的第二肿瘤类型。并发感染、并发第二肿瘤或转化为不良预后因素。
吴瞳李增军王亚非邹德慧齐军元邱录贵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并发症预后
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加或不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加或不加造血干细胞移植(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1例初治或复发(难治)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为主治疗。之后有6例患者接受SCT治疗。按照EBMT标准评价疗效,WHO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结果①有5例患者由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肿瘤溶解综合征等原因终止治疗,其中3例死亡。可以统计疗效的26例患者共完成了99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ORR)为80.8%。15例初治患者的ORR为100.0%。11例复发(难治)患者的ORR为54.6%。②15例初治患者中有7例完成了8个疗程的治疗,动态观察发现随着疗程的延长疗效不断提高。③6例初治患者化疗达完全缓解(CR)或接近CR(mCR)后行SCT治疗,其中1例复发,5例随访至移植后6-11个月仍持续CR。未采取SCT巩固的9例初治患者中除1例持续CR外有6例在停药后1-3个月复发或进展,2例失访。④多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1-2级,有3例患者因为末梢神经炎、窦性心动过缓等原因降低硼替佐米的用量,5例因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MM疗效肯定,但可能需要进行巩固治疗(如SCT)以维持疗效。硼替佐米不良反应多数轻微且可以耐受,但也应注意少见的严重不良反应。
王亚非邓书会吴瞳徐燕邹德慧王迎赵耀中邱录贵
关键词: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血液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进展
2010年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既是肿瘤细胞又是免疫细胞,这种病态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诱发各种自身免疫疾病,且以血液系统自身免疫疾病为主,表现为红细胞、血小板或白细胞的减少。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总体上的治疗策略与治疗原发性自身免疫疾病类似,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同时也兼顾到CLL。
吴瞳李增军邱录贵
关键词:自身免疫疾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7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报道7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提高对CLL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7例CLL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1例患者为Evans综合征。3例患者在诊断CLL的同时发现有溶血发作,另4例患者在CLL诊断后中位20.5个月出现溶血。5例患者用瘤可宁加激素的方案治疗,1例患者单用激素治疗,1例患者用单克隆抗体及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治疗有效6例,无效1例。3例在随访中溶血复发,再次治疗仍有效。1例患者对治疗反应不佳,需输血维持。随访至2008年4月,除1例患者失访外,其余6例患者全部存活。结论: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是CLL较常见的并发症。尽管激素加烷化剂的常规治疗疗效较好,但复发率较高。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无明显预后意义。
吴瞳李增军王亚非赵耀忠钱林生邱录贵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性慢性血细胞减少症免疫性
不同培养体系对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体系对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表型的改变。方法新鲜分离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NC),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造血干细胞(HSC),计数富集得到的CD34+细胞,平均分为3组,每组含CD34+细胞2.2×105:A组(HSC+CK)CD34+细胞接种于StemlineTMⅡ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早期作用因子FST组合(SCF、FL和TPO,质量浓度50ng/ml的SCF、质量浓度100ng/ml的TPO和FL),并于接种0d添加质量浓度20ng/mlIL-3;B组(HSC+MSC)CD34+细胞接种于含MSCfeeder的培养瓶,加入StemlineTMⅡ无血清培养基;C组(HSC+MSC+CK)CD34+细胞接种于含MSCfeeder的培养瓶,加入StemlineTMⅡ无血清培养基,加入早期作用因子FST组合首剂添加IL-3(剂量同A组)。在培养后4、7、10、14d计数有核细胞总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细胞免疫表型的改变。结果0~14d培养后MNC细胞扩增数C组(HSC+MSC+CK)>A组(HSC+CK)>B组(HSC+MSC),P<0.01。3组间CD34+细胞比例B组(HSC+MSC)>C组(HSC+MSC+CK)>A组(HSC+CK),P<0.01。CD34+细胞绝对数也出现了明显增加,其中C组(HSC+MSC+CK)增加最为明显,其次是A组(HSC+CK)。其中A组(HSC+CK)培养4d较0d(14.68%)CD34+CD38-细胞有明显增加(62.71%,P<0.05),C组(HSC+MSC+CK)CD34+CD38-细胞也略有增加(23.99%);培养7d时,A组(HSC+CK)、C组(HSC+MSC+CK)CD34+CD38-细胞数明显下降,分别为4.44%和1.38%,而B组(HSC+MSC)CD34+CD38-细胞上升为18.92%,与0d时比较P<0.05,与A组(HSC+CK)、C组(HSC+MSC+CK)比较P<0.05。结论MSC和细胞因子的联合应用,一方面使得总MNC细胞得到大量扩增,同时还使扩增后细胞保持CD34+免疫表型,培养体系中加入MSC能更有效/特异地扩增CD34+造血干细胞群。目的探讨不同培养体系对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表型的改变。方法新鲜分离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NC),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造血干细胞(HSC),计数富集得到的CD34+细胞,平均分为3组,每组含CD34+细胞2.2×105:A组(HSC+CK)CD34+细胞接种于StemlineTMⅡ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
郝牧邱录贵吴瞳李斯丹孟恒星
关键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
26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分析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临床和主要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3例CL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0岁,男女比例为2.17:1。35.4%的患者因查体或其他疾病检查发现,多处于疾病早期。乏力倦怠和淋巴结肿大是患者就诊最常见的原因,后者也是最常见的体征(54.8%)。CLL患者常合并感染、结缔组织病和继发肿瘤,但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概率较小,为1.5%。初诊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多在(10~100)×10^9/L,97.1%的患者淋巴细胞比例在0.50以上。骨髓增生活跃,99.4%的患者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在0.300以上。骨髓病理检查以弥漫性浸润为主(72.2%)。细胞免疫表型CD5阳性细胞率为85.1%,CD25阳性细胞率为78.9%。CLL患者常合并免疫球蛋白降低,以IgM降低最常见。常规染色体检查不易发现异常。结论CLL多发于老年人,男性多见,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有一定特点。
李增军邱录贵吴瞳王亚非邹德慧赵耀中齐军元杨仁池钱林生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第二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吴瞳李增军邱录贵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性慢性第二肿瘤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预后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吴瞳双跃荣
关键词: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判断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性肺损伤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成功率的逐渐提高,移植后并发症正成为影响移植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移植后各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55%,移植相关的死亡有一半是由肺部并发症引起^[1,2]。尽管目前肺部并发症大多继发于感染,但随着广谱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非感染性因素所致的肺部并发症比例不断提高^[1],且多与免疫因素有关。
吴瞳王亚非邱录贵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损伤免疫性肺部并发症造血干细胞移植
以淋巴增殖性疾病为表现的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与诊断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以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LPD)为表现的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对过去7年间以LPD为主要表现并可诊断为MCL的1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5例MCL中,依靠病理及CyclinD1诊断6例,依靠典型的免疫表型特征诊断9例;②部分以LPD表现的MCL患者临床表现、瘤细胞形态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难以区别,而免疫表型分析不符合CLL特点;③淋巴结或脾脏病理检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是诊断MCL的主要依据,典型的免疫表型对MCL的诊断价值值得探讨。结论:部分MCL患者以广泛侵犯骨髓的LPD发病,对不典型LPD应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而不能按CLL处理,以免贻误治疗。
李增军吴瞳邱录贵李业楠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