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和政军

作品数:46 被引量:95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碎屑
  • 6篇盆地
  • 6篇侏罗世
  • 6篇晚侏罗世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地质
  • 5篇定年
  • 5篇造山带
  • 5篇锆石
  • 4篇元古宙
  • 4篇山带
  • 4篇长城纪
  • 3篇岩体
  • 3篇元古界
  • 3篇碎屑锆石
  • 3篇同位素
  • 3篇推覆
  • 3篇中生代
  • 3篇化石

机构

  • 42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俄罗斯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地质矿产部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46篇和政军
  • 18篇牛宝贵
  • 14篇任纪舜
  • 7篇宋天锐
  • 7篇刘仁燕
  • 6篇张巧大
  • 6篇丁孝忠
  • 5篇李锦轶
  • 5篇张新元
  • 4篇葛铭
  • 4篇孟祥化
  • 4篇赵磊
  • 3篇宋彪
  • 3篇王军
  • 3篇莫申国
  • 2篇陈荣坤
  • 2篇刘燕学
  • 2篇谢良珍
  • 2篇金小赤
  • 2篇谢广连

传媒

  • 6篇地质论评
  • 6篇地质通报
  • 4篇沉积学报
  • 2篇地球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辽宁地质
  • 1篇科学世界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2013年全...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洋中的水下陆块被引量:2
1994年
现今大洋中分布有许多水下陆块,其形成演化经历了大陆破裂、洋脊跃迁及同扩张期沉降等过程。引发大洋水下陆块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推测与白垩纪中期的超幔柱活动有关。
和政军任纪舜
关键词:大洋陆壳
辽宁北票地区义县组含鸟化石层沉积环境初探被引量:4
1997年
北票四合屯地区义县组含鸟化石层沉积形成于火山活动的间歇期。沉积产物以水平纹理泥岩等细碎屑岩为主,普遍含有火山碎屑物质,岩层以流水构造不发育为特征。总体沉积环境主要为滨湖—浅湖,并伴有小规模的阵发性浊流沉积注入。湖盆类型为南东缘发育同沉积断裂,北西侧呈缓坡的半地堑盆地。
和政军范国清董国义李亚平王瑞信
关键词:沉积环境义县组地层层序晚侏罗世
内蒙古林西地区上二叠统-中三叠统沉积序列的碎屑锆石记录及对古亚洲洋(东段)闭合时间的制约被引量:21
2017年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在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过程中是重要的转折期,它涉及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沉积环境剧变等重大地质问题,而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中-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沉积序列记录了相应的构造演化过程。笔者对内蒙古东南部林西地区出露良好的林西组与幸福之路组,采取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解析年代学、沉积物源等信息。研究显示,被认为是三叠系标志层的陆相红色砂泥岩始现于晚二叠世。幸福之路组细砾岩样品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241Ma,从而将地层沉积时代上延至中三叠世后期。它与下伏林西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但在幸福之路组下部地层中发现微角度不整合,沉积时代存在间断(早、中三叠世之间)。林西组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分为4组:254~336Ma、372~528Ma、669~1000Ma和1300~2534Ma,εHf(t)值变化范围较大(-25.6^+17.2)。幸福之路组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集中于241~278Ma,εHf(t)值=+8.6^+16.5,其石炭纪和古元古代碎屑锆石少量。对比研究显示,林西组砂岩除兴蒙造山带物源外,还含有大量华北克拉通物源。与之相反,幸福之路组砂岩物源主要来自林西周边岩浆岩。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笔者认为古亚洲洋闭合于晚石炭世之前,晚古生代末是残余陆表浅海环境。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在晚石炭世以来,表现为西伯利亚和华北克拉通联为一体后的陆内裂陷沉积活动及岩浆活动。
朱俊宾和政军
关键词:碎屑锆石物源分析中亚造山带
"承德逆掩片"之商榷——来自燕山地区中元古代长城系的沉积地质证据被引量:14
2004年
外来岩片不但在构造变形上应具有显著的特征标志,而且在其卷入的各类地质体中也应该表现出与原地系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近年来,承德地区两条断裂之间所夹地质体,被部分学者认为是晚侏罗世时期从该地区南部向北推覆而来的"逆掩片",水平位移量超过40km。本文对比研究了"逆掩片"内部和"根带区"中元古代长城系原始沉积特征和相带展布以及其他证据,发现承德地区长城系各相带原始展布和格局与周边同期沉积并无显著差别,这表明晚侏罗世期间发生自南向北大规模水平位移(>40km)的可能性很小,研究结果不支持"外来岩片"的认识。
和政军牛宝贵
关键词:元古代推覆构造断裂带沉积相
晚侏罗世承德盆地砾岩碎屑源区分析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9
2007年
河北承德及寿王坟盆地在晚侏罗世土城子期堆积了大量的粗碎屑沉积。砾石成分统计结果显示,承德-寿王坟盆地充填的土城子组碎屑母岩组合主要有三种,其中火山岩、花岗质岩石和变质岩组合在承德盆地占绝时优势,反映了当时盆地以北的"内蒙地轴"为主要的蚀源区。向北逆冲的双庙断裂将承德盆地分成南北两个部分,断裂两侧的砾石成分组合基本相同,显示出碎屑物质共同来源于北部,同时也暗示了该断裂在土城子期可能没有强烈的活动(强烈活动期可能在土城子组之后?)。分析表明,承德盆地南部的不对称向斜构造两侧砾石成分截然不同,说明该向斜构造控制了碎屑分布,是同沉积期形成的。该盆地南侧的碎屑供应量远远小于北侧,反映了控制盆地南缘发育的向北逆冲的灰窑断层可能是一条次要的同沉积断裂。在晚侏罗世整体向南推进的逆冲断裂系统中,灰窑断裂和双庙断裂应属于背向逆冲断层。承德盆地中大量的粗碎屑堆积与同期冲断带的耦合关系分析,指示了这一时期盆地北侧存在强烈的逆冲断裂活动。作为主要物源区,北部的"内蒙地轴"在晚侏罗世发生了强烈的隆升-剥蚀作用,推测当时在地貌上可能存在近E—W走向的古山系(或古高原?)。
和政军牛宝贵张新元
关键词:承德盆地晚侏罗世物源区分析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被引量:30
2013年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IGMA5000)是由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的4个分会、亚欧20个国家的100余名地质学家合作完成的。这是CGMW旗下,第一份IGMA5000;第一份以亚洲为主体,又包括邻区,既表示大陆地质,又表示海底地质的IGMA5000;第一份按国际标准,在ArcGIS平台上编制的数字化IGMA5000。图幅西起阿尔卑斯,东到马里亚纳海沟,北起北冰洋,南到爪哇海沟。从这张图上,不仅可以解读亚洲地质,而且可以研究亚洲与相邻大陆和海洋的地质构造关系。IGMA5000的完成,为亚洲大地构造、成矿规律和资源环境研究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任纪舜牛宝贵王军和政军金小赤谢良珍赵磊刘仁燕江小均李舢杨付岭
关键词:地质图ARCGIS
北京十三陵地区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Pb-Pb年龄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对北京十三陵地区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地采样和^(207)Pb/^(204)Pb-^(206)Pb/^(204)Pb年龄测定。共测定了63个样品(大部分样品采取两种溶解方式),得到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第三段的^(207)Pb/^(204)Pb-^(206)Pb/^(204)Pb等时线年龄为1373±92Ma(95%置信度误差,下同,MSWD=4.7),杨庄组为1488±55Ma(MSWD=14),高于庄组第三段为1608±74Ma(MSWD=8.1)。这些年龄数据与目前已有地质记录相吻合。串岭沟组的碳酸盐相的^(206)Pb/^(204)Pb-^(207)Pb/^(204)Pb未构成等时线,但全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比碳酸盐相具有更明显的线性趋势,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根据同一个样品用稀盐酸溶解和用氢氟酸加硝酸混合酸溶解的铅同位素比值的接近的现象,显示碳酸盐岩中的硅质没有陆源的特征,是沉积盆地中的产物。
张巧大宋天锐和政军丁孝忠
关键词:中元古界碳酸盐岩同位素地质年龄
冀西北尚义盆地对晚侏罗世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被引量:16
2008年
尚义盆地位于走向近东西的中生代燕山冲断带前缘盆地群的西段,在晚侏罗世土城子时期堆积了大量的粗碎屑。盆地中土城子组沉积相变明显,自北向南从粗砾质变为粉砂质沉积,具比较典型的非对称相带分布特征。土城子早一中期,从北向南总体上形成砾质冲积扇(包括泥石流)-辫状河流-洪泛平原或干化湖泊等古环境布局。晚期则以砂砾质辫状河流沉积为主,可能夹有发育大型风成交错层理的砂质沙丘沉积。土城子组碎屑成分以变质岩和花岗质岩石为主.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侧的"内蒙地轴",沉积充填具有同构造砾岩的性质。尚义盆地北缘发育一系列呈叠瓦状排列的逆冲断裂。断裂与盆地耦合关系的初步分析显示.北缘逆冲断裂的构造载荷是控制尚义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因素。靠近北部冲断带一侧沉积相序的中—下部具有向上变粗的特点.可能指示了土城子组沉积受前进式的冲断载荷和岩石圈挠曲控制的过程。根据尚义盆地与其北侧相关断裂的空间配置、沉积碎屑北粗南细的变化、盆地横断面北厚南薄的楔状体特征等分析.盆地属于陆内的前陆式盆地,推测是在自北向南的近水平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和政军牛宝贵张新元
关键词:逆冲断裂
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板块俯冲方向探讨
<正>自肖序常等(1974,1978)和王荃等(1976,1981)提出北祁连存在早古生代洋壳物质,并用板块构造解释该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以来,板块俯冲方向的问题就一直成为探讨这一地区古板块活动机制的焦点之一。现有资料分析表...
和政军
文献传递
大兴安岭北段地壳左行走滑运动的时代及其对中国东北及邻区中生代以来地壳构造演化重建的制约被引量:209
2004年
中国东北及邻区 ,在中生代期间是否经历了大规模走滑运动而发生向东的逃逸和地壳加厚 ,是该区乃至碰撞造山带后碰撞地壳构造演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已有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 ,大兴安岭北段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可以划分为四期 :( 1 )可能发生在侏罗纪晚期的向南逆冲推覆运动 ;( 2 )平行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左行韧性走滑剪切作用 ;( 3)切割上述韧性走滑剪切带和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向南东的逆冲断裂作用 ;( 4)新生代北北东走向的正断作用。根据时空展布和运动学特征 ,推测前两期变形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有关 ,第三期变形与古太平洋板块在亚洲大陆下的俯冲有关 ,第四期变形与现今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对采自第二期构造变形带内的同构造变质矿物黑云母的Ar Ar定年 ,获得了 1 2 7~ 1 30Ma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 ,据此确定该区地壳左行走滑运动的主要活动时期为白垩纪初期。这一研究成果与中国东北南部燕山地区走滑运动资料的结合 ,揭示出在白垩纪初期 ,中国东北及邻区地壳被向东挤出加厚。根据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 ,中国东北中生代以来地壳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 4个阶段 :( 1 )三叠纪期间与古亚洲洋关闭和杭盖—肯特洋及古太平洋收缩有关的地壳挤压与伸展变动 ;( 2 )
李锦轶莫申国和政军孙桂华陈文
关键词:AR-AR定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